太行山下的山村——萬畝銀杏林孕育的欒卸人

太行山下的山村——萬畝銀杏林孕育的欒卸人

一。

我的家是太行山腳下的山村,河北省邢臺市欒卸村。

二十多年前,這裡像許多普通的農村一樣,平房,土路,村民的收入來源以農耕為主。二十多年後的現在,水泥路在山上盤旋交錯,單元樓取代了平房,讓無數鄰村羨慕。

說起邢臺,太行山,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貧窮落後,霧霾,或者對這裡沒什麼概念,相比之下,這片地區確實低調,默默繁衍生息,帶著世人的一些誤解,在河北省南部悄悄生長。

悠久的歷史中,邢臺湧現出中醫聖祖 扁鵲、五代明君柴榮、唐朝名相魏徵、宋璟,元代科學家郭守敬等一大批歷史名人。邢臺也是河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自從邢臺市旅遊發展大會舉辦以來,政府高度重視邢臺市的旅遊產業。建立了多個具有本地特色的景區。紅石溝休閒農場,桃花源,牡丹園……

二。

我的家鄉,欒卸村,建立了欒卸銀杏林景區。

二十多年前,為了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村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其中之一決策就是建立製藥廠,銀杏作為藥品的原材料之一,被廣泛引進和種植。大概,誰都不會想到,這萬畝銀杏林,若干年後,會變成欒卸村的一大標誌,一大特色。

小時候,每到秋天,在銀杏還變黃之前,幾乎全村的村民都會全家出動摘銀杏葉,賣給製藥廠。然後,製藥廠會曬銀杏葉。銀杏將村裡的馬路裹得嚴嚴實實,偶爾哪個調皮的孩子故意將銀杏葉拋起來,撒的滿天都是。

現在,銀杏林作為一個旅遊景點被被保護起來,秋天一到,滿山黃燦燦的銀杏,惹來了周邊許多村民拍照,旅遊。那時候,整個村子都是金黃色的。不僅僅山上,就連街道兩旁,都是滿滿的銀杏。

或許是因為從小生活在這裡,以前從沒體會到過這萬米銀杏的美麗。長大後,在外地上學,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看不到滿山的銀杏漸漸黃透,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在她最美的時刻親近她,擁抱她。

民風淳樸,風光無限,作為本地人,雖然在西部山村,雖然是農村戶口,卻養成了我自信的性格,由衷地為家鄉而驕傲。從來不會畏懼自己農村人山裡人的身份,反而為一直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而欣喜快樂。

太行山下的山村——萬畝銀杏林孕育的欒卸人

三。

除了銀杏林,菊花園,政府還撥款進行其它設施的改造。改造馬路,修建涼亭,長廊,養鵝,蓄水,重新改造三疊泉……

不得不說,欒卸,正越來越有景區的模樣。

剛進村口,就有一條木板鋪成的長廊直通山上。沿著長廊走,會依次經過三疊泉的三個泉口。一直往上走,會發現,三個泉口由上到下,由高到低,依次坐落,引的是同一股水流。泉水高低之差形成瀑布,水流與岩石之間的砰砰作響甚是悅耳。

沿著長廊,走到最上面,是一個很大的被當地人成為“鵝坑”的池塘。那裡生長著數百隻白色的鵝,偶爾會有幾隻黑色黃嘴的鵝,他們似乎並不害怕遊人,反而會乖乖的遊向他們,以示歡迎。

再往上走,可以看到當地的廟,供奉著當地的人信陽的神仙。

除了銀杏,松柏,柿樹,桃樹……也是當地常見的樹種,草坪遍佈,各種花草,使得村莊的溫度比周圍要低,氣候宜人。

太行山下的山村——萬畝銀杏林孕育的欒卸人

太行山下的山村——萬畝銀杏林孕育的欒卸人

太行山下的山村——萬畝銀杏林孕育的欒卸人

太行山下的山村——萬畝銀杏林孕育的欒卸人

四。

雖然被人參觀,越來越美,是每個欒卸人的驕傲。但建設旅遊景區肯定會對村民有所影響。遊客的增多可能導致垃圾增多,不文明現象肯定時有發生,村民的飲用水也可能遭到破壞。為了規範旅遊,許多上山的路被封……

進步就需要有所犧牲,我也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希望的是,在發展的前提下,儘量的保持生態的多樣性,村民的幸福感。

這,才是我作為欒卸人最大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