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山海關路位於市區中部,跨黃浦、靜安兩區。東起新昌路,西至石門二路。長740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築,以河北山海關命名。沿路為住宅,有中學、醫院、商店。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附近的住宅已多為拆遷房屋,只有少許居民還居住在裡面。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大田路山海關路

平德里不是一個自然里弄名稱,而是多個自然里弄的聯合體。指山海關路成都北路新閘路大田路圍合在內的里弄住宅。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對外的門框上還有當年的書畫海報,舊報紙、舊海報、黑白照。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小德勒撒教堂

小德勒撒教堂是一幢巍峨的哥特式建築,以法國聖女小德勒撒的名字命名。這座建築造在上海,除了當時中國特定的歷史原因外,還流傳著兩種不同的起因緣由:一種說法是因為在1927年前後,南京震旦附中有兩名外籍教士被槍殺,引起上海外籍教士的恐慌,在法籍主教姚宗禮的倡導下,向傳教區主保聖女德勒撒許願,如果教會能倖免遇難,那麼就給她修一座教堂。另一種說法是,當時在上海的外籍教士為了響應羅馬教皇推行對聖女小德勒撒的敬意而建立的教堂。很多年過去了,小德勒撒教堂周圍的生活場景總是那麼地沉靜、安詳,它所散發出來的高貴氣息吸引著人們。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大田路354弄及270—366號

大田路天主堂始建於1930年10月3日,1931年10月3日舉行開堂典禮。該堂是為紀念法國裡泉爾聖衣院修女小德肋撒而建,建造開工日與開堂日也都定在其瞻禮日10月3日。該堂為羅馬式建築風格,內有寬敞的樓宇圍廊,祭臺上方有圓形穹窿,窗戶與斗拱均呈半圓形。堂內裝飾精緻,石柱、地磚、燈罩等都標有紀念小德肋撒玫瑰圖案的特殊標誌。該堂建造經費約半數由教徒捐集,歷來由中國籍司鐸管理。1993年,上海教區將教堂修葺一新,重新開放。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小德勒撒是一個外表看來普通的修女,一生所為沒有奇特出眾之處。但她在小事情上,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刻苦修煉,自從15歲破格進入修道院以後,恪守清貧,在修道院內代人受過,毫無怨言,默默盡力地去做種種不起眼的好事,忍耐、謙遜、鞠躬盡瘁……她在人世僅僅度過了短短的24個春秋,在她死後,羅馬教皇把她列為聖品,稱為聖女,大力宣揚。至今,各國都有她的信徒和追隨者,一些女教友也喜歡以小德勒撒的名字作為聖名,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堂在世界各地更是不計其數。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教堂的二樓是開放的天台,可以看盡靜安區這一塊的風景。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以及被拆遷組拆除的房屋屋頂。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裡裡弄弄曾經是多少代人的記憶,而如今因為新舊交替,又不能很好地得到治理,一直在這邊靜靜地躺著。也讓人能夠感受到以往的上海,有著濃濃鄰里的味道。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上海味道 | 隱藏在山海關路附近的拆遷房屋及小德勒撒教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