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部巖畫類地方性法規——《嘉峪關市黑山岩畫保護條例》頒佈

甘肅經濟日報嘉峪關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李春燕)近日,《嘉峪關市黑山岩畫保護條例》在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獲得批准,這標誌著我省首部巖畫類地方性法規出臺。

《嘉峪關市黑山岩畫保護條例》是嘉峪關市第一部對歷史文化遺存進行依法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立法工作2018年3月啟動,委託蘭州大學法學院承擔立法起草工作,通過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和反覆論證,最終八易其稿,2019年7月2日由嘉峪關市政府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2019年11月20日由嘉峪關市十屆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

《條例》遵循“不牴觸、有特色、可操作、小而精”的原則,切入點小,既注重與上位法和同位法的協調,同時又注重突出嘉峪關市黑山岩畫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地方特色及其可操作性。不設章節,共23條,明確了黑山岩畫保護的適用範圍、保護對象、保護原則、保護機制、保護機構的職責、研究利用、禁止性規定以及相關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內容,體現地方立法的簡潔、實用。

嘉峪關黑山岩畫是中國北方巖畫的典型代表,是甘肅唯一一處被列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巖刻石畫,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和很強的代表性,主要分佈於嘉峪關市黑山的四道股形溝、紅柳溝、交河溝、石關峽口、焦蒿溝、磨子溝的陡崖峭壁上,時代從戰國延續到明代,是甘肅省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巖畫,對研究古代西北地區民族的生產、生活、民俗、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具有不可複製、不可再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