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免费,越没游客——农庄运营别迷信“免费思维”!

互联网时代,出了很多颠覆性的名词。比如免费思维、比如“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来买单”…… 现在很多农庄运营时,也很希望通过类似玩法让自己弯道超车快速做大。实际上,线上思维和线下逻辑有着巨大的差异。很多互联网思维未必适合农庄。

(免骂声明:农庄类型较多,很难一概而论,我们只谈普通的多数情况)

农庄要不要收门票?

前几年,很多专家观点都认为:农庄收门票,是急功近利的景区思维。我们应该在体验项目上下功夫,在增值服务上收益。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农庄开始认识到,越不收门票,越没有游客。

不收门票,微信渠道商怎么跟你合作?旅行社怎么跟你合作?拓展公司怎么跟你合作?研学公司怎么跟你合作?想去搞异业联盟,交换客户,这都无法进行!

门票的存在,哪怕优惠到免掉,也是多了一个谈判筹码。实际上,现在很多农庄收门票,也不是为了赚门票钱,而是把门票当做一个引流手段。

连门票都不愿买的人,会转化成会员?

和好多有一产特色的庄主聊天,发现他们都有一个想法:我免费让游客来玩,然后让他们买我的产品,成为我的会员。

这个想法够大格局,也够“天真”:

1、如前文所说,你没有门票或者其他入园门槛,也就很难进行渠道合作宣传推广,也就更没有游客来。难道我们要自己花钱去推广?

2、 没有门票或者其他入园门槛,内部效益考核也会是一个麻烦事。这会影响员工积极性,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感。

3、 免费的游客,未必会因为“免费”降低对你的要求。该挑剔的,依然挑剔。这是人性。

4、连一点门票或者其他基础费用都不愿意出的人,难道会成为你的会员?

所以我的建议是:

1、可以降低一点门槛,只当做渠道的推广费用。但是绝对不能没有。

2、我们收的钱,可以拿来增加服务内容和品质,提升游客满意度,进而形成社交媒体裂变。

别迷信互联网企业的“免费模式”

很多人说,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模式”那么牛,为什么到了农庄就不行了?

核心的一条理由是:互联网上的边际成本很低。

简单来说,微信上有10万个使用者,增加到100万个使用者,腾讯公司增加的成本并不太大。

同时,互联网是无边际产品。8亿QQ用户,黄钻蓝钻这样的收费会员是8000万左右,按10块钱一个月算。腾讯一个月收入就是8个亿。

这个互联网企业算账逻辑,农庄适用吗?

对区域性、低流量、高边际成本的农庄而言,高粘性、高口碑、高附加值的会员制模式,或许才是适合自己的路。

越免费,越没游客——农庄运营别迷信“免费思维”!

羊毛出在猪身上,狗真的愿意买单?

前两年,“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来买单”这句话非常洗脑。

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整合逻辑,理论上也能成立。但在现实中,它却成为很多忽悠大骗子的借口依据。

我们承认极个别资源好的企业能够实现这种模式,但对绝大部分企业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大的坑。

商业模式越复杂,链条越长,也就意味着越脆弱。羊毛出在猪身上,猪愿意吗?即便猪愿意了,狗万一不肯买单呢?

很多人说用免费赚流量。但是,烂东西无法引流,好东西一定是有成本的。你的“免费”能支撑你熬到柳暗花明那一天吗?

别总想着把“免费”当引流入口。世界上最大的“入口”是公共厕所,但这个“入口”有价值吗?

做好的产品,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获取应有的回报——这就是最传统最本质也是最好的商业模式。现在多数农庄产品之弱、场景之差、企划之缺、服务之劣,根本不配谈商业模式。

当下热衷研究商业模式的人,其实大多是产品力不行,不愿意好好做产品,总想着靠“套路”发财的人。(我们谈的是广义的“产品”,包括农庄呈现给游客的所有内容)

越免费,越没游客——农庄运营别迷信“免费思维”!

流量模式,不是农庄的未来

坦白讲,现在多数农庄都是“流量项目”。旺季时候拼命做足流量赚钱,淡季时候该休息休息。严格上讲,我们走的还是“景区”路线。

不过未来,我们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农庄逐渐分化、转型,变为圈层化的社交平台产品——田园社区。

未来的田园社区,不是狭义上的“居住社区”。而是和庄主志趣相投者,共同生活、休闲、度假、社交、娱乐、学习,甚至工作的一个场景空间。

这里有香草田园、有长居民宿、有文创市集、有音乐派对、有社交咖啡、有书吧沙龙、有田园劳作、有国学学堂、有运动越野……

这个空间里,不再是“所有人”周末观光的“景点”。而是既对相关产业链开放,又对特定人群封闭的一个自然时尚生活空间。

在由功能消费向未来田园社区过度的岁月里,农庄的类型和演进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但有一条,圈层化、品质化、精细化、生活化都将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而这些,恰恰都和“免费的流量思维”背道而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