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時間最長的火山爆發:黑夜持續了60小時,四年後依舊青煙滾滾

為什麼會有萬煙谷,是怎麼形成的,原來是這樣

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為什麼會有萬煙谷這個地方?

為什麼會有萬煙谷

1916年,考察隊來到阿拉斯加的卡特邁火山,發現這座早在幾年前已經停止噴發的火山,依舊是煙霧繚繞,熱氣騰騰,草木不生,許多裂縫還在冒煙。原來,卡特邁火山曾在1912年6月6日發生過大爆發,爆炸聲遠在千米外都能聽到。火山爆射出的火山灰,衝入大氣層估計達180億立方米,把周圍100多千米內的天空變得一片漆黑, 形成的黑夜持續了60個小時。


史上時間最長的火山爆發:黑夜持續了60小時,四年後依舊青煙滾滾


奇觀

​還發現了前所未見的奇觀:在卡特邁火山西北10多幹米處,原來那裡有一條長16千米、寬8000米的林木蔥鬱的山谷。現在谷中都鋪滿了厚厚的火山灰礫,植物已全部枯死。令人驚奇的還是在這片面積約145平方千米的灰礫場上,有著成千上萬個噴氣孔。大量的熾熱氣體從地下噴出來,形成氣柱,有的直達300米高空,在山谷上空形成巨大的蒸汽雲。

在卡特邁火山爆發前幾小時,從山谷上部的一些裂縫中,噴出了大量的菸灰和火山物質,估計當天從地表裂縫中噴出的火山灰礫達110億立方米。它們在高壓氣流的推動下,快速地向山谷下方推進。一路上把樹木全部衝倒,熾熱的火山灰又把樹木全部掩埋,並迅速炭化。整個山谷被覆蓋上一層厚達200米的火山灰。同時,無數氣柱從地下噴出,在山谷上空密集。

形成


史上時間最長的火山爆發:黑夜持續了60小時,四年後依舊青煙滾滾


這次火山爆發,巨大的山頂被削平,火山口炸成一個深坑,積水成了湖泊。離它90千米的科迪亞克島上落了兩個晝夜的火山灰,地面被覆蓋得厚厚的。從此,牛羊沒有草吃,連山上的熊也不得不下山來捕食家畜。爆炸後產生許多狹長的裂縫,火山灰沒有能覆蓋住。一股股熱氣流從地下不斷滲出來,主要是水蒸氣和其他氣體。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大片雲霧,瀰漫在山谷中,形成了罕見的萬煙谷。

萬煙谷是世界上聞名的地熱集中地,在24平方幹米的範圍內,有數萬個天然蒸汽和熱:水的噴孔,噴出的熱水和蒸汽最低溫度為97度,高溫蒸汽達645度,每秒噴出2300萬公升的熱水和蒸汽。

史上時間最長的火山爆發:黑夜持續了60小時,四年後依舊青煙滾滾

不倒石

在我國福建東山島銅山古城東門]海濱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塊奇石叫風動不倒石。風動石,又名兔石,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另有緬甸名勝風動石。

此石高4.73米,寬4.57米, 長約4.69米。其形似古猿人的頭部化石,斜立於一塊臥地磐石上。奇石與所坐落的磐石,兩石吻合點僅0.33平方米。


史上時間最長的火山爆發:黑夜持續了60小時,四年後依舊青煙滾滾


人們或全力用雙手推它,或使足勁用兩腳蹬它。只能使它搖晃,而不能翻倒。如果找來瓦片置於石下,選擇適當位置,一個人就能把這碩大的奇石搖動起來。此時瓦片"咯咯” 作響,則化為粉末,奇石搖動的軌跡就更為明顯。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力量可以使它晃動,而無形的風竟也能使它搖晃。

風動石自古聞名,早在明代張岱的《夜航船荒唐部》裡就有記此石高4.73米,寬4.57米, 長約4.69米。其形似古猿人的頭部化石,斜立於一塊臥地磐石上。奇石與所坐落的磐石,兩石吻合點僅0.33平方米。

美國死亡谷

​加州的死亡谷是全美國最低、最熱、最乾燥的地方。然而它的名勝區卻是個異常奇特的地方:山上長滿松樹和野花,山項白雪皚皚,山下沙漠一望無際,其中有鹽鹼地和不斷移動的沙丘。在死亡谷眾多自然奇觀中,最吸引人的要算是“會走路的石頭”。


史上時間最長的火山爆發:黑夜持續了60小時,四年後依舊青煙滾滾


這些石頭分散在龜裂的幹鹽湖地面.上,幹鹽湖長達48000米,被稱為跑道。頭大小不一,外觀平凡,奇怪的是,每一塊都可以在幹鹽湖地面上自行移動,並在地面上留下長長的凹痕。有的筆直,有的略有彎曲或呈之字形,長的可達數百米。

死亡谷形成約在300萬年前,起因乃由於地球重力,將地殼壓碎成巨大的巖塊而致。當時部分巖塊突起成山,部分傾斜成谷。直至冰河時代,排山倒海的湖水灌入較低地勢,淹沒整個盆底,又經過幾百萬年火焰般日頭的蒸熬酷曬。這個太古世紀遺留下來的大鹽湖,終於乾涸而盡。如今展露在大自然下的死亡谷,只是一層層覆蓋泥漿與岩鹽層的堆積。

通過印第安人在此所遺留的文化殘骸,可追溯至9000年前。但死亡谷之惡名,從150年前才被宣揚開來。1849年冬, 一批前往金山的淘金隊伍,抄近路橫越該谷,因不敵此地惡劣的氣候,導致無垠的黃沙中平添白骨數堆。


史上時間最長的火山爆發:黑夜持續了60小時,四年後依舊青煙滾滾


眾說不一,有人說是超自然力量在作怪,有人說與不明飛行物體有關,有人則認為是自然現象。加州理工學院的地質學教授夏普,用整整7年時間進行研究,自信已經找出其中奧妙。他選了30塊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石頭,逐一取了名字,貼上標籤,並在原來的位置旁邊打下金屬樁作為記號,看看這些石頭會不會移動。

除了兩塊外,其餘的都改變了原來的位置。不到一年時間,有一塊已移動多次,共走了258米,另一塊9盎司重的石頭,則創造了一次行程最遠的紀錄: 207米。

​研究了石頭的足跡,並核查當時的天氣情況,發現石頭移動與風雨有關。移動方向與盛行風方向一致這是有力的證據。幹鹽湖每年平均雨量不超過6毫米,但是即使微量雨水也會形成潮溼的薄膜,使堅硬的黏土變得滑溜。這時,只要附近山間吹來一陣強風,就足以使石頭沿著溼滑的泥面滑動,速度可高達每秒0.9米。


史上時間最長的火山爆發:黑夜持續了60小時,四年後依舊青煙滾滾


石頭能走路的謎底雖然已經揭開,但這種奇景卻依然令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因此到這兒來旅遊的人接連不斷。

會走路的巨石:前蘇聯普列謝耶湖東北處,有一塊能夠自行移動位置的石頭。該石呈藍色,直徑近1.5米,重達數噸,近300年來它已經數次變換過位置。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