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由九十年代初開始連載的日漫《灌籃高手》影響了內地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觀眾,當年也同樣在香港地區颳起過旋風,與內地版譯名不同的是,港版《灌籃高手》名叫《男兒當入樽》,而這部漫畫也直接啟發了一部電影的誕生,那就是於1994年7月上映,袁錦麟執導,吳大維,鄭伊健以及古天樂等人主演的籃球題材青春片《男兒當入樽》。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故事講述了美國冠軍巨人隊即將到香港比賽之際,一心想與對方較量切磋的田遠隊長(鄭則仕飾),因自己的華勝籃球隊經營狀況不佳,以致外籍球員全部流失,不得已只能讓女兒琪琪(麥家琪飾)去挑選毫無正式比賽經驗的新手球員們為此次較量備戰。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眼見球員們整天懶懶散散只知玩樂,琪琪知道單靠他們無法贏得比賽,於是用錢買通了有著“球神”之稱的高秋(鄭伊健飾)入營參加集訓。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此時,以琪琪大哥金剛(林偉亮飾)為首的職業球隊也同華勝隊一起訓練,金剛一直想代表香港與巨人隊比賽,但父親田遠覺得他為人貪財,唯利是圖,拒絕讓他出徵,於是他時常欺負和挑釁華勝隊球員,以宣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在兩隊奪取出戰資格的比賽當中,華勝隊果然被金剛隊碾壓,儘管後者拿到了獎盃,但卻被父親教訓“籃球要有運動精神,獎盃只是虛榮而已”,這一番話令向來自負自大的金剛幡然醒悟,決定併入華勝隊參賽。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在新聞發佈會上,媒體壓根不看好華勝隊,而巨人隊也因嫌棄華勝隊出場陣容太弱,當場宣佈將要取消這次比賽。

為了讓賽事能夠繼續進行,田遠不惜自掏腰包拿出獎金吸引巨人隊,雙方才達成協定。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聽聞父親為了比賽幾乎傾盡家產後,金剛和琪琪都表示難以理解,後來,田遠也向子女袒露了心聲:

原來,他們已故母親的遺願,就是華勝隊有朝一日能夠打贏一次美國隊,為了這份承諾,他必須堅持。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為了取勝,吳灌男(吳大維飾)等華勝隊隊員開始刻苦訓練,而高秋也被全隊上下積極的氣氛所感染,並將錢退還給了琪琪,並答應她一定會全力奮戰。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正式比賽開始後,在巨人隊讓出40分的前提之下,華勝隊隊員憑藉著頑強的鬥志以及有效的訓練成果,在最後一刻領先了對方一分贏得了勝利。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最後,灌男和琪琪走到了一起,而金剛和父親田遠也徹底解開了彼此之間的隔閡與心結。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從總體上來說,本片並不是一部嚴謹、專業的籃球運動電影,而是充滿著濃濃的漫畫風格,尤其是片中的“空中轉體投籃”、“旋風式灌籃”,都是十分誇張的設計,未免讓人看得有些尷尬。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但畢竟影片靈感來自於漫畫,“誇張”一些也於情於理,片中很多角色也對應著《灌籃高手》當中的角色,譬如吳灌男的原型是櫻木花道,金剛的原型是赤木剛憲,琪琪的原型為赤木晴子,而田遠隊長胖胖的體型,會讓人情不自禁地聯想起安西教練。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而當灌男和金剛第一次交鋒時,場外人們用來下賭注的漫畫形象便是櫻木花道與赤木剛憲,這也是在間接提醒觀眾本片和漫畫原作之間的關聯。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不過由於電影時長原因,本片還是在原作的基礎之上做了不少改動,不論是故事背景、人物關係還是主題表達,都已和《灌籃高手》大相徑庭,影片不僅有對體育精神的表現,還涵蓋了親情(田遠和金剛的父子情)、愛情(灌男和琪琪)、友情(華勝隊隊員的平日相處)等各種元素,並通過最後一場關鍵性比賽的勝利,帶出了一個全員大團圓的美滿結局。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片中很多情節都圍繞著籃球而展開,併為最後的大戰進行一步一步的鋪墊,整體沒有偏離主題,這點令人滿意。不過片中的感情戲也有不少,這也難免讓人有種“湊時長”之感,尤其鄭伊健和郭藹明之間的關係更是交代得無頭無尾,算是全片最大的敗筆。彼時的古天樂還沒有真正走紅,戲份不算太重要,而鄭伊健扮演的“球神”高秋,就是為了耍帥而存在。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26年前,香港拍了部真人版《灌籃高手》,不過動作設計卻讓人尷尬

儘管本片有《灌籃高手》作為依託,但上映後僅收314萬港幣,這結合當年來看並不算是一個很好的成績,可能在當時的香港電影市場上,體育題材電影本就很“冷門”吧。(文/阿帕契的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