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森友会》火了,为什么“佛系”游戏总能刷屏?

《动物森友会》火了,为什么“佛系”游戏总能刷屏?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日本发售三天销量超188万份,两周内销量突破260万份,同时,它还带动了游戏主机Switch的销量。 (IC photo/图)

我们先是从书本上见到了美好生活的图景,而后用突然的成长发现原来这些太理想化,艺术是高于生活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是庸俗的,甚至是沉重的,工作是为了赚钱,家务是负累,社交是为了应酬。而曾经那些简单朴素的快乐,比如小时候玩的过家家、抓夏蝉、钓鱼、换装小游戏,反而是更真实的感动和快乐,只可惜,当我们成为成年人后,就落入了名为“成熟”的框架里,怎么好意思再重复孩子的游戏?

如果你不玩游戏,最近一定有很多问号:Switch是什么?为什么游戏机还能涨价?为什么大家都开始钓鱼?最关键的问题是:《动物森友会》是什么?

《动物之森》是日本游戏公司任天堂开发的模拟育成类系列游戏,这类游戏以玩家生活在一个拟人动物居住村庄展开活动为主要玩法,从2001年开始发售,目前于2020年3月发售的《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是最新版本,可以简称为“动森”。

它火到什么程度呢?据日本电子游戏新闻杂志Fami通统计,《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日本发售三天销量超188万份,两周内销量突破260万份,同时,它还带动了游戏主机Switch的销量,使其仅在日本三月的第四周销量就超39万台(前几周的周均销量不超过10万台)。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在讨论大头菜和鲈鱼,上海警民直通车都在借用它来科普疫情外防输入措施,上海消防用它来做消防教学。

游戏的入门门槛高,必须要先花两千多块买台游戏机,画风幼稚,像是儿童启蒙动画,剧情听起来毫无吸引力:玩家为了还清自己欠下的高额债务,到一座荒岛开始打工之旅。但是由于游戏自由度高,玩家可以钓鱼、种田、建设、做衣服……到底玩出什么花儿得看玩家自己有多大脑洞,这也是游戏吸引人的一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佛系”,其实贷款不还也没什么,关键是如何在岛上生活。游戏里时间是和现实同步的,玩家不玩到时候游戏里所有事情照常发生,玩家就像一个搬到孤岛的普通人,开始一段风轻云淡的普通生活。

“佛系游戏”或者说治愈类的游戏经常莫名其妙就火遍网络,比如前些年的旅行青蛙、星露谷物语,它们一般都不是看起来非常精致、世界观庞大的游戏,都有简单、自由、休闲等特性,特别是都含有回归自然的元素。

这类游戏里一般都有很多“彩蛋”,也就是细节处做得比较好,常常能让玩家玩到某一个地方时,突然被感动。比如青蛙出门旅行会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特产寄给玩家,比如在星露谷物语里收到“妈妈的信”。在游戏世界里收获刺激、兴奋和开心是很容易的,甚至靠游戏赚钱也不是很难的事情,要获得感动就不那么简单了。其实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很难被触动。

玩家们为什么会被这些游戏吸引?甚至不爱玩游戏的人也会想要尝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跟风”和社交需求,为了在网上显示自己不落伍、能够加入身边朋友的话题,打卡热点话题是最常见不过的做法。确实,因为游戏的火爆,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像炒鞋一样炒游戏卡带。

第二个原因是休闲类游戏上手难度很低,通过简单的介绍玩家就基本能了解整个游戏的玩法和构造,由于重复性操作能够带来不同的结果,玩家也能够持续不断地玩下去。旅行青蛙的玩法简单到什么程度呢?玩家只需收集三叶草,打包买好的便当和护符,然后就可以等着青蛙背上背囊出门旅行了,几个操作下来只要一两分钟,这都能令无数人每天忍不住打开好几次去玩一玩。

还有一个原因,我想也是真正带火这一类游戏的原因,是玩家在游戏里被理解、被关注、被温柔对待,能体验一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这也是佛系游戏的感动之源。

我们先是从书本上见到了美好生活的图景,而后用突然的成长发现原来这些太理想化,艺术是高于生活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是庸俗的,甚至是沉重的,工作是为了赚钱,家务是负累,社交是为了应酬。而曾经那些简单朴素的快乐,比如小时候玩的过家家、抓夏蝉、钓鱼、换装小游戏,反而是更真实的感动和快乐,只可惜,当我们成为成年人后,就落入了名为“成熟”的框架里,怎么好意思再重复孩子的游戏?

一位ID为“guesswholam8964”的网友说:“动森里有我想要的生活。我已经大学毕业了,然而每次看到路边的花台,我仍想踩上它的边缘走路。看到路边的草仍想去摸两下。但是现实社会里我不敢,因为我已经这么大了。但是在动森里,我把我抓到的虫给大家看,大家还会给我鼓掌。”

归根结底,这类游戏让玩家感受了在世俗中不被理解的童真。既然这类游戏能火,说明还有很多人不想长大,想逃离现实去过游戏里平静、快乐的生活,既然如此,平时稍微暴露你的幼稚也并无不可,说不定收获的不是一个白眼,而是一个新朋友。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廖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