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景東亞熱帶植物園裡的別樣護花使者

人民網景東4月18日電 (程浩)和山裡的蘭花待一起的時間長了,55歲的胡建湘說話輕柔,給人一種寧靜舒適感,和蘭花淡雅的氣質很搭。

胡建湘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正高級工程師,幾年前景東縣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合建景東亞熱帶植物園,擅長建園的她被安排到這裡,從此與園裡的150餘種蘭花相伴。

條件雖然艱苦,但看著蘭花一株株種下去,然後開花,不看到這個開,就看到那個開,胡建湘的心情就會跟著舒暢。

來建園 為了“讓自己不後悔”

這天一早,像往常一樣,聽著鳥叫聲、河流聲,胡建湘戴著遮陽帽,踩著一雙看不清原本顏色的布鞋,在景東亞熱帶植物園蘭園的土路上穿行。不時看看路邊或長在樹上、或在石頭縫裡、或在土裡的蘭花,遇到開花的,她拿出手機拍照,導在電腦裡,當資料用。

3年前來這裡時,胡建湘花了好長時間,工作才正兒八經進入正軌。

景東亞熱帶植物園地處無量山和哀牢山之間,這裡物種資源豐富,可位置卻偏僻,離縣城20公里不說,周邊也沒啥地方可逛,回一次西雙版納得10多個鐘頭。領導當初安排胡建湘來這裡,“年齡大了,幹不動,也怕幹不好。”她內心是牴觸的。“不來的話,你會後悔的。”領導沒多說。胡建湘被這麼一說,決定來試試,順便“讓自己不後悔”。

來了後發現,山上全是雜草,路也沒有,胡建湘帶著工人跌跌爬爬,邊清理山坡,邊開土路。為了日後的景觀效果,她把蝦子花、迎春花等原有物種保留下來,交待工人要保護好。

山上勞作,被蚊蟲叮咬是常事,被咬後奇癢無比,到現在胡建湘胳膊上還有被叮咬後留下的疤。山上常有蛇出沒,胡建湘見過拳頭粗的一條,“估計是蟒蛇。”從事植物相關工作30多年,她說自己不怕蛇。

蘭花種養不簡單

有了路,山清理了,胡建湘帶著工人建園子。植物園有個苗圃,有同事從普洱市各個縣區的山上收集回來的蘭花,品種佔整個普洱市蘭花品種的三分之二。培育後,胡建湘把它們移栽到幾百米外的蘭園。

蘭花移栽並不簡單,拿地生蘭來說,得先把表土挖掉10公分,再把下面三四十公分的土清理掉,放上落葉,把表土填回去,再移栽蘭花。很多蘭花附在樹上,得用繩子或細鐵絲把苗固定在皮比較粗躁的樹上,然後附上牛糞,定期噴羊糞水,這樣蘭花成活的幾率更高一些。

蘭花要長得好,監測很重要。每週一早晨是胡建湘的固定觀測時間,蘭花是在打花苞還是在開花,或是盛花,每個品種她都要記下來。

幾年培育後,目前蘭園裡有沼蘭、地寶蘭、玉鳳花、大根槽舌蘭、華西蝴蝶蘭、寬葉線柱蘭、紫花美冠蘭等原生蘭科植物,是多樣的區域蘭科植物生長的理想之地。

只要自己在,就要把這些蘭花守護好

周邊村民有養蘭花的習慣,胡建湘在蘭園入口處設置了一塊特殊區域,專門收集村民捐贈的自養蘭花。村民參與感挺強,目前已收集到捐贈的蘭花品種40餘種,這讓胡建湘很欣慰。

為增強和村民互動,胡建湘專門建了微信群,定時拍一些照片發群裡,讓村民們知道捐贈蘭花的生長情況。有村民不時詢問蘭花種養知識,胡建湘樂於告知。

我國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締約國之一,所有的蘭科植物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保護範圍,是植物保護的“旗艦”類群。在胡建湘看來,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景東亞熱帶植物園裡蘭科植物種類很多,自己作為植物保護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將收集到的蘭科植物管理和保護好。

在景東亞熱帶植物園工作近3年時間,胡建湘說自己已把蘭園當成自己的孩子,55歲的她不知道還會在植物園待多久,但她說:“只要自己在一天,就要把這些蘭花守護好。”

此時,山間幾株不知名的粉嫩蘭花正羞答答地開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