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Version:1.0 StartHTML:000000206 EndHTML:000022944 StartFragment:000002987 EndFragment:000022894 StartSelection:000002987 EndSelection:000022890 SourceURL: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P54ncTG

瑞幸的造假導致很多小夥伴對分眾傳媒興趣高漲,很多人問我,分眾傳媒造假了沒有。其實關於分眾傳媒,我在2018年11月11日發過:公司004:阿里巴巴虧了60億,可以抄底分眾傳媒嗎?文章中明確提到:不過這個時候未持有的倒不必急著抄底,因為毛利率下滑是一時還是長久,還需要更多數據判斷,與其現在接飛刀,何不等到年報呢?


時至今日,分眾傳媒股價創了新低,依然還有611億市值。所以關心分眾傳媒的小夥伴特別多,今天雪球用戶@初善君就跟大家一起看看,分眾傳媒是否有造假的動機、手段和相關特點?1、極高的動機分眾傳媒有造假動機嗎?當然有。不過身在A股,任何一家公司都有造假的動機,不是嗎。當然,分眾傳媒造假的動機相對強烈一些,原因是他是借殼上市的,有業績承諾。我之前就表示過:借殼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概率遠遠大於一般的上市公司。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分眾傳媒是2015年借殼七喜控股上市的,估價459億元。分眾傳媒的業績承諾: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實現的扣非淨利潤數分別不低於人民幣295,772.26萬元、342,162.64萬元、392,295.01萬元。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雖然有造假的動機,但是之前並沒有懷疑分眾有明顯的造假,原因是他的業績完成的太優秀了。

2015年-2017年分眾傳媒實現實現扣非淨利潤30.69億、36.05億和49.15億元,完成率分別為104%、105%和125%。

尤其是2017年,扣非淨利潤完成率125%,超額完成近10億的淨利潤,怎麼看也不像造假的操作。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而且分眾傳媒2018年已經不在業績承諾期了,其扣非淨利潤仍然是增長的,2018年達到了50.26億元。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市場懷疑分眾傳媒造假的聲音很多,但是沒從這個角度思考的原因就是2017年的業績承諾完成那麼好,何必造假呢?如果分眾傳媒的業績承諾到2018年,然後2019年業績暴跌,那麼分眾傳媒的業績造假嫌疑就會高達95%以上了。

總之,從業績承諾完成來看,分眾傳媒有造假嫌疑,但是並不太高。

我們既然假設分眾傳媒造假,那麼造假期間應該是2015年至2018年,目的是完成業績承諾,然後維持股價。

我們重點看這幾年的數據。2、點位是關鍵假如分眾傳媒造假,那麼造假的手段也會很簡單,那就是虛增收入、成本,或者虛增部分銷售費用,最終完成虛增淨利潤,有且只有這麼一條路。首先如果虛增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報表的特點可能是什麼呢?假如分眾傳媒沒有虛增現金流流入,那麼結果就是應收賬款較高,經營現金流逐漸變差。看分眾傳媒的應收賬款週轉率,確實是在逐年下降,週轉率近四年分別為是7.8、4.7、4.67和3.73,變差的很明顯。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同時,公司營業成本的構成70%以上是媒體租賃成本,公司如果虛增了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那麼媒體租賃成本必須也虛增了。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而媒體租賃成本對應的就是每個電梯的租賃費用,或者叫點位的租賃費用。所以我們可以計算單個點位的租賃費用,查看變化趨勢,判斷是否有問題。假設單個電視或者海報的租賃費用差不多,可以計算得到單位租賃成本相差不大,2015年-2018年分別為1400元、1600元、1600元及1300元左右,2018年之所以低,也是因為很多點位都是2018年下半年增加的。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分眾傳媒的成本沒有虛增,假設他虛增了點位呢?這就不是光靠財報能分析出來的,需要有人站出來像調查瑞幸一樣,調查分眾。

這也是渾水當年做空分眾的邏輯:分眾虛增了點位。

分眾傳媒利潤表的另一個特點是銷售費用較高,其中80%以上是銷售業務費。


可以看到銷售業務費是逐年增長的,但是業務費用率是逐年下滑的,這點往好了說是控制費用,提高單位產出,往壞了說,業務費與營業收入不匹配,不排除虛增營業收入的可能。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分析到這裡,我們基本可以判斷,考慮到應收賬款週轉率的下滑,虛增營業收入的嫌疑還是有的。當然,關鍵的問題是,分眾是否虛增了點位。

3、金融資產究竟咋回事?假如分眾傳媒業績造假,那麼會藏在資產負債表的什麼地方?可以看到,分眾的主要資產就那麼幾項: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預付款項、金融資產和固定資產,佔比超過90%。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我們一項項看,分眾傳媒每年有大量的理財產品,這也是我之前覺得分眾傳媒沒有造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畢竟買理財產品的公司,貨幣資金大概率都是真實的。不過我們還是按照之前的方法,測算一下貨幣資金的收益率,整體來看,2018年利息收入率高達3.93%,理財產品收益率高達4.93%。分眾傳媒貨幣資金和理財產品造假的可能性極低。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2018年,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年末淨額為 501,962.3 萬元,較上年末上升 62.5%遠高於營業收入 21.1%的增幅,公司表示2018 年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公司核心客戶回款週期普遍放緩,造成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餘額上升。看公司的壞賬政策,說實話,這麼嚴謹的壞賬計提政策還是讓人吃驚的,一年以內的貨款可能按照40%的比例計提,會計政策非常保守。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寫到這裡初善君有點好奇為什麼固定資產政策這麼激進:明明可以低值易耗品的電視設備,非要五年計提折舊?預付賬款是預付的租賃費用,沒什麼說的。固定資產主要是購入的電視,主要是2018年大幅增長的,與公司點位增加比較匹配。2018年,公司購入的媒體資產(電視)為16.21億元,增加41.3萬個(期末72.4萬個),單個成本3900元左右(未考慮淘汰舊媒體資源)。似乎也差不多

而且期末72.4萬個點位對應固定資產原值29.23億元,平均一個點位4037元,剛好與公司電視媒體點位對應,說明報表之間的勾稽關係是完美的。

換句話說,之前如果還懷疑虛增點位的,分析到這裡可以看到固定資產與點位是對應的,並不能證明虛增了點位。

最後分眾還有40億元左右的金融資產,主要是持有的各種股權,說實話,這些內容太複雜,背後的故事也很長,我無意於去趴背後的各種故事。只是看投資收益與金融資產的對應關係,2018年扣除理財和重估的投資收益,居然是負數。也就是說,40億的金融資產,沒有貢獻一毛錢的淨利潤,這些資產是嚴重拖了ROE的後腿了,換句話說,背後肯定有其他利益關係。整體看,分眾傳媒可能造假的地方在於40億的金融資產,其他的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固定資產內部的邏輯是沒問題的。只是這些不賺錢的資產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故事呢?還期待有人去挖掘。

4、除了減持,還好造假自然有非財務的一些表現,包括:遠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經營現金流差、大存大貸、關聯交易、海外收入、質押多、分紅少、大量減持等等。就分眾傳媒來說,分紅並不算少,只是分紅率不高,過去四年累計分紅超過70億元,已經夠多了。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除了可以解釋的毛利率高、經營現金流差之外,並沒有太多的關聯交易,大股東也沒有質押、減持。不過有些股東確實是在一路減持的,對比2016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的前十大股東,很多股東不見了蹤影,前十大股權持有比例由65%下降至45%,還包括陸港通7.49%。也就是說,27%以前的股權逃跑了,而且還在繼續。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當然,這些也無可厚非,畢竟是私有化回來的,當年參與的人賺了幾倍,不走是傻子嗎!5、結論其實沒有結論也不想給出結論,大家也都有自己的結論。作為人微言輕的自媒體,自然也沒有精力像渾水一樣去調查取證,何況A股很多股民認知有限,這個事情費力不討好。我能做的就是把公司的數據拿出來,通過分析背後的邏輯關係、結合公司的各種操作,判斷是否存在不合邏輯或者常理的地方,只要有數據造假了,那麼肯定會在某個路出馬腳,僅此而已。即使看對了康美藥業和康得新的財務造假,也僅僅是因為康美藥業貨幣資金收益率明顯不合理、康得新的膜毛利率與同行差異較大等問題,是很多人說的瞎貓碰上了死耗子。

巴菲特割肉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瑞幸造假暴跌被停牌,假如分眾傳媒造假了…

精彩投資觀點,盡在雪球訪談!

每週多位投資大咖做客雪球訪談,分享各行業的研究乾貨,各種行情下的投資策略,各種精彩的投資理念!瞭解更多投資乾貨,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