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觀影:《投名狀》劉德華原形淮軍第一猛將,他原形竟是李鴻章

歡迎大家來到歷史中年人的特別欄目——以史觀影,我們將在電影藝術中回顧歷史,一起觀察電影中那些深刻的歷史隱喻。

以史觀影:《投名狀》劉德華原形淮軍第一猛將,他原形竟是李鴻章

電影《投名狀》海報

《投名狀》電影在大陸院線的成績只有3億,雖然以當時來看並不低,但是很多觀眾觀看的時候都覺得雲裡霧裡,這是因為進入大陸院線,經過了重新的刪減,以及臺詞變化。《投名狀》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兩江總督馬新貽),講述了龐青雲,趙二虎,姜武陽三位結拜兄弟間的恩怨情仇。

以史觀影:《投名狀》劉德華原形淮軍第一猛將,他原形竟是李鴻章

《投名狀》趙二虎

其中劉德華飾演的趙二虎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朋友都覺得趙二虎其實是“刺馬案”中的曹二虎,但是歷史上默默無名的曹二虎真的能夠像電影中的趙二虎那樣隻身進入蘇州城,勇冠三軍麼?

其實歷史中年人認為,趙二虎的原形其實是淮軍第一猛將——程學啟。這位仁兄原為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部屬,作戰勇猛,被委任守安慶,但後來背叛太平天國投降清朝。

程學啟獻北門穴地攻城之計,並親率部卒由炮眼殺入,攻陷北門外護城三壘,斷絕了安慶守城之軍的陸路糧道。咸豐十一年八月一日,湘軍埋入城下的地雷迸發,程學啟身先士卒攻入安慶城中,太平軍守將葉芸來所部一萬六千餘人戰死,安慶遂被湘軍攻佔。

以史觀影:《投名狀》劉德華原形淮軍第一猛將,他原形竟是李鴻章

《投名狀》趙二虎

最能體現趙二虎的原形有程學啟的影子,莫過於血戰蘇州的那場戲了,《投名狀》中趙二虎隻身進入蘇州城勸降敵軍,幫助清廷攻下南京,滅亡太平天國政權奠定了基礎。而程學啟降清後由曾國藩的湘軍跳槽到了李鴻章的淮軍,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嘴《投名狀》裡的陳公,陳大人,歷史中年人認為,陳大人的原形可能就是李鴻章。

以史觀影:《投名狀》劉德華原形淮軍第一猛將,他原形竟是李鴻章

《投名狀》中最右為陳大人

片中的陳大人家底最薄弱,三兄弟第一次上戰場,正是陳大人拿出了一千五百精兵相助。而當時李鴻章剛剛組建淮軍,初到上海之時,當地士紳只是一心指望英法聯軍和華爾的常勝軍洋槍隊抵禦太平軍,他們和洋人對於土裡土氣的淮軍壓根就看不起,目視為“丐軍”。李鴻章言道:“軍貴能戰,吾等破敵必懾之!”程學啟等部也以“練兵學戰為性命根本”,積極備戰。

以史觀影:《投名狀》劉德華原形淮軍第一猛將,他原形竟是李鴻章

《投名狀》狄大人與陳大人

《投名狀》中陳大人賭對了龐青雲,而狄大人馬上像龐青雲投出橄欖枝,明著搶人,但我們看陳大人的表情變化,可以得到陳大人是以狄大人意見為主,而歷史上曾國藩正是李鴻章的學生,曾國藩的湘軍也明顯強於李鴻章的淮軍,我們也可以認為狄大人的原形可能是曾國藩。

以史觀影:《投名狀》劉德華原形淮軍第一猛將,他原形竟是李鴻章

曾國藩

我們說回趙二虎的原形——程學啟。1863年五月二十四日,李鴻章制定了水陸三路進攻蘇州的作戰計劃,其中最為艱鉅的崑山一路的任務交由程學啟擔任。同時,李鴻章令程學啟總統各部統一指揮進攻蘇州。六月十四日,程學啟率部與常勝軍一起攻克吳江震澤,切斷了蘇州和杭州的陸路交通。蘇州城中納王郜永寬等諸將自覺大勢已去,早已暗底裡通過原太平軍降將、淮軍水師副將鄭國魁與清軍通款輸誠。十月二十日夜間,郜永寬與程學啟、鄭國魁、英國人戈登(常勝軍統領)密會於蘇州城外陽澄湖上,達成殺譚紹光並獻城投降的協定。郜同時提出:李、程在其降後滿足“三事”,即“留半城屯其餘眾”、“編定廿營照給餉”和“奏保總兵、副將官職,指明何省何任”。這也符合了電影中太平軍首領與趙二虎的約法三章,然而歷史上殺掉太平軍俘虜的卻不是龐青雲,是趙二虎的原形程學啟。

以史觀影:《投名狀》劉德華原形淮軍第一猛將,他原形竟是李鴻章

《投名狀》被殺的太平軍俘虜

電影作為藝術,借鑑歷史,也還原歷史,《投名狀》因為刪減的問題,在豆瓣中降低了分數,希望經過歷史中年人的以史觀影欄目,能夠讓大家更好的去發現歷史,鑑賞電影。

喜歡本文的觀眾姥爺們請點贊關注吧!歷史中年人需要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