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真的是奉行四海無敵手的金科玉律嗎?

1

要說文學史上高大的形象,一定逃不開《悲慘世界》裡面的那位主教。

刑滿釋放的冉阿讓闖進他的家,受到他的熱情招待。

他請冉阿讓吃豐盛的食物,並且給他安排住處。

可是第二天,當他醒來,卻發現冉阿讓已經逃走,並且帶走了他的銀餐具。

冉阿讓運氣不好。

沒跑多遠就被警察抓住了,從他身上搜出了屬於主教的銀餐具,就把他人贓俱獲地扭送到主教面前。

主教說,你為什麼不告訴他們,這些是我送給你的呢?還有,你忘了拿這對燭臺。

警察尷尬地放了冉阿讓。

主教對他說,我用銀餐具和燭臺,贖買了你的靈魂。從此,你必須做一個好人。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真的是奉行四海無敵手的金科玉律嗎?

2

有人做過一個小調研。

“要不要判一個人死刑?”

選擇“要”的人,和選擇“不要”的人,都有,各有各的理由。

但是,這個問題如果換成

“有人傷害了你或者你的親人,要不要報復他?”

幾乎所有人的選擇都是“要”。

人這一輩子,只要跟別人打交道,總會有矛盾。

鬥爭經歷多了,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好像就是天地間唯一的正義。

3

其實不是的。

中國還有句古話,叫“冤冤相報何時了”

報復和仇恨,並不能止惡。反而會使自己也淪為惡的幫兇,被惡緊緊束縛。

徹底消滅惡的唯一方法,

是寬恕。

寬恕不是軟弱,而是比仇恨更需要勇氣的事情。

只有寬恕,才能讓自己從仇恨中解脫出來。

曼德拉在坐了27年牢之後,寬恕了他的仇人,呼籲“把長矛扔進海里”。最終贏得了勝利。

冉阿讓在得到寬恕之後,就真的變成了一個好人。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真的是奉行四海無敵手的金科玉律嗎?

4

基督宗教提倡寬恕。

耶穌說,有人要打你的左臉,你要把右臉也伸過去。

要愛你的仇人。

但是,基督宗教的寬恕,和愚民政策,有本質不同。

一個是對自己的要求,一個是對別人的要求。

就像秦暉在《實踐自由》封面上的兩句話:高調再高,苟能律己,慎勿律人,高亦無害;低調再低,不逾底線,若能持守,低又何妨。

愚民政策希望民眾都成為烏合之眾,沒有想法,沒有判斷,一味忍讓。

提倡這種寬恕的人,要麼虛偽,要麼軟弱。

而基督宗教的寬恕,因為有信仰的基礎,才可以成為人自發的一種高級選擇。就像那位主教。

普通人做不到,也沒關係,

只要你在“怒不可遏”的時候、在“以牙還牙”的時候,偶爾能想到還可以有“寬恕”這個選項,你還知道,這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就好。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真的是奉行四海無敵手的金科玉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