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一天

A和B俩肌友在健身房约好练深蹲

练了好几组后,B看到A休息得有点久

等不急了,就跟A说:

"哥们,你怎么休息这么久啊?"

“大神X说,这样是不对地”

“这样充血就没那么好了”

“虽然我也快死了,但不能慢下来啊”

“你快做啊!“

此时A一直都在大口的喘着气

明显感觉快有点不行了,话都不想说

但为了理想的效果,硬着头皮接着做

A踉踉跄跄的走到杠铃前

使劲把杠铃抗起来

使出吃奶力气蹲了几下

因为疲劳 也就顾不了动作是否标准了

做到后面几次时

A晃悠悠的蹲下去

起来

再下去

再起~起来...

"咔~"

B:“A,你快起来啊,加油啊!你在干嘛呀!”

"你怎么回事啊!"

A:“我腰扭了...”

一、“短组间休息”与“长组间休息”最大的区别

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短组间休息:能造成更好的“代谢压力”,也就是肌肉充血,但是,假设在训练计划不变的情况下面,因为组间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导致举起的重量更轻,次数更少,结果造成训练总容量就更少。

#补充:增肌三大机制:机械张力、代谢压力、肌肉破坏

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长组间休息:虽然造成的“代谢压力”较前者偏小,但因为得到了足够的休息,举起的重量更重,次数更多,结果造成的训练总容量也就更多。

二、那种方式更利于增肌呢?

一个研究,找了21个年轻男性,分成两组,一组组间休息1分钟,另一组3分钟,做同样的训练计划,采用8~12次,经过8周训练后,结果是:

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休息3分钟这组完胜

三、关健点是在哪里呢?

1、通过刚才的研究,可以肯定的是,”训练容量“对于增肌的作用是大于”代谢压力“的。

2、渐进过载(Progress Overload)是另外一个关键,充足的休息也更利于这点。

四、那么到底组间该休息多长时间呢?

一份研究,对不同类型的动作,采用不同的组间休息时间

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其结果推荐:

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单关节类(孤立类):至少2分钟

多关节类(复合型):至少3分钟

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大型复合型动作+大重量(3~5次):超过3分钟

大型复合型动作指的是:

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五、那么短组间休息一点作用都没有吗?我多做几组,不也一样可以达到一定的训练容量吗?

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其实只要你喜欢,那就没有问题,但是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力量提升的,力量无法提升,你又怎么可能进步到多远呢?

Jeremy建议,训练课的后期,充血感下降的时候你可以使用。

六、有例子可以参考吗?

科学解释,组间休息 1分钟 VS 3分钟 哪种更利于增肌?

视频作者:Jeremy Ethier,自然健美运动员 教练 作家

补充

个人的经验是,大多数人的训练动作本身都还非常不稳定,我自己常常都会在训练疲劳时动作变形,先不谈效果,变形的动作绝对会让你们积累伤病。在很多情况下,这除了是计划安排的问题,组间休息不够也绝对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

我一开始讲的故事,相信大都看到过的,某人气喘吁吁的就急着去做深蹲、硬拉、卧推、军推等等,未来不出问题,你们觉得可能吗?

当然,在这里,我可不是在说短组间休息一点用都没有,相反,我觉得它非常有用,它对于时间比较赶,目的又不是最大化发达肌肉的人群(当然可以在固定的时间里效果最大化),只要你们计划安排合理,保证动作标准,它绝对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