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那件小事》方曉越怒吼:爸,請你試著尊重一下我的想法

【1】

最近熱播的新劇《初戀那件小事》給觀眾撒了數不盡的狗糧。

讓單身男女和已婚的人重溫了一把少年初戀的時光。我這個"老阿姨"在看劇過程中,一直有個疑惑,為什麼方曉越對自己的父母閉口不談。

隨著劇情的更新,讓我明白了其中的緣由:我不是不知道你對我的好,只是有的好我不想要。

在領獎過程中,方爸爸藉由女兒得獎高調了一把,讓一貫低調的方曉越很是不適應,也因此不開心的與方爸鬧了矛盾。

方爸說道:"我的小公主啊,爸爸哪裡錯了,你倒是告訴爸爸呀。"

《初戀那件小事》方曉越怒吼:爸,請你試著尊重一下我的想法

方曉越回道:"你能不能別叫我小公主了,你剛才那麼在臺上說讓我很尷尬。你不能低調一點嗎?你明明知道我不喜歡引人注目。"

隨後,方爸爸見到了女兒的追求者王一超說道:"你跟這種人交朋友,以後怎麼繼承我的公司。"

這下方曉越被激怒了,她說道:"我本來就不想繼承你的公司。"

之後與王一超聊天時,方曉越吐露心聲:我爸從小都是把他覺得好的東西一股腦的塞給我,不管我需不需要,也不管我是不是會有壓力。

《初戀那件小事》方曉越怒吼:爸,請你試著尊重一下我的想法

我突然想到,父母有時都是打著愛的名義,讓孩子去完成他們的想法。看似是為了孩子好,但從沒有想過孩子需不需要。

為什麼有些父母的愛,愛到讓孩子窒息?就是因為父母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都塞給孩子,不管孩子想不想要。

孩子手捧著父母給的,但自己不想要的"愛",丟了,這是父母的心,收了,只能壓抑自己。

孩子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後,他們就會想著反抗,反抗不了,就會接受這個現實,從而變成"媽寶"。

【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天才少女》。

瑪麗是弗蘭克的外甥女。弗蘭克在姐姐黛安自殺後撫養了她。

瑪麗跟著弗蘭克過上了清貧的生活。可這一切在瑪麗的外婆知道瑪麗也是一個天才後被徹底打破了。

瑪麗的外婆伊芙琳與弗蘭克開啟了撫養權之爭。外婆想借瑪麗這個數學天才完成她的母親黛安沒有完成的學術研究。

《初戀那件小事》方曉越怒吼:爸,請你試著尊重一下我的想法

官司過後,瑪麗被送往別的家庭扶養,儘管瑪麗非常的不情願,哭著請求弗蘭克不要丟下她,但弗蘭克覺得自己給不了瑪麗好的生活,就同意把瑪麗留下了。

直到弗蘭克知道,瑪麗最喜歡的貓被撫養家庭送走,他這才明白瑪麗生活在了什麼樣的環境中。

他怒不可遏的來到了撫養瑪麗的家庭,看到瑪麗的外婆正借這方便,帶著瑪麗遊走在各種學術研究中。

弗蘭克抱起了瑪麗,瑪麗哭著問他:"你為什麼要把我留在那裡。"

弗蘭克說道:"因為我以為我對你來說不夠好。接著我想明白了,如果瑪麗這麼棒,聰明,體貼,那我做的一定是對的。"

《初戀那件小事》方曉越怒吼:爸,請你試著尊重一下我的想法

什麼是對瑪麗最好的?瑪麗覺得在弗蘭克的身邊就是最好的,無關乎自己的生活環境,是否貧窮。她自己想要的,就是最好的。

有的父母總在說:"我為孩子傾盡了一切,把我認為好的都給TA了,為什麼就不能理解我?"

可是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理解你了,可有誰理解孩子呢?孩子從小就擔負起父母的期望,那他們自己的願望呢?如此,他們是有多累?

就像甘地夫人說:

難道做父母的到頭來只能作為一個旁觀者,任憑子女自行其事,不予勸阻,不加指導嗎?不,生活並不那麼簡單。我們做父母的擔負著悉心指導子女這一極其複雜而又細微的重任,不應該力圖我們的個性去影響孩子或把我們的願望強加於他們。

【3】

《少年派》裡,錢三一的母親裴音為了自己的兒子可謂是犧牲了很多。

她為了錢三一,與自己丈夫貌合神離。這麼多年也沒有離婚,就是為了讓錢三一有個看似美滿的家庭,雖然臉上寫著大大的疲憊。

因為與丈夫關係不好,她把一切心血都傾倒在了錢三一身上,卻從沒有問過錢三一同不同意。

一次裴音受到刺激後,終於控制不住把所有的情緒垃圾倒給了錢三一。錢三一控訴自己的家很冷漠,感受不到愛。

裴音怒聲說:

"你說這話考慮過媽媽的感受嗎?媽媽不愛你嗎?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沒有給過你愛嗎?包括你爸爸沒有給過你愛嗎?"

裴音覺得錢三一憑什麼感受不到愛。

《初戀那件小事》方曉越怒吼:爸,請你試著尊重一下我的想法

自己沒有離婚,給他維持著一個"完整"的家,把最優異的血統遺傳給了他,為了他放棄了自己的舞臺,等等所有她認為好的東西都給了錢三一,他還有什麼不滿的。

記得《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之一日成才》裡,圍裙媽媽給自己的兒子拼命報補習班,為了讓大頭兒子成為一個傑出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大頭兒子根本就不喜歡那些課外班,而高強度壓力下,導致大頭兒子睡眠不足,科科成績都很差。

有一種愛,是父母認為的愛,並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愛。

弗洛姆說: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

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人生,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把所有的自己認為的好都強加於孩子。

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只有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父母要明白孩子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4】

如何避免強加給孩子不合適的"愛"?

首先,要明白這樣做是孩子的想法還是父母自己的想法

誰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像從一個孩子開始,他就有了自己的夢想。但有些父母因為沒有完成自己兒時的夢想,所以就會把這種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總認為自己選的就是最好的,殊不知,那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罷了。

《小歡喜》裡,宋倩覺得英子考清華大學好,因為離家近,方便照顧她。而英子就是喜歡南大,因為想逃離父母那令人窒息的愛。

《初戀那件小事》方曉越怒吼:爸,請你試著尊重一下我的想法

清華大學是宋倩的想法,不是英子的想法,英子有選擇自己去哪裡的權力,而不是必須聽從宋倩的安排。

所以宋倩應該尊重英子,讓她走自己選的人生路。

給孩子自己選擇的空間,因為並不是接受父母給的才是最好的。

其次,認真詢問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

明白孩子的想法,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尊重他們的意見,讓孩子放手去做,

因為他們選的也許是真正適合自己的路。

同樣的在《小歡喜》電視劇中,方一凡想要藝考,遭到了父母反對。但隨後方圓夫婦認真思考了方一凡的想法。

方圓經詢問兒子的想法後,明白了方一凡要藝考的決心,便決定支持他藝考。

事實證明,方一凡的選擇沒有錯,他在另一方面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著名的哲學家培根說道:人的命運,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父母總是習慣的安排孩子,那有一天孩子離開了父母,就將一事無成,甚至難以生存。

父母常常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幹,自己靠自己。可現實中,父母卻容易替孩子包辦一切。理由很簡單:"他還是個孩子。"

孩子在試錯的過程中成長,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

父母不要再說"我都是為了你好"這些話,細細想來,是真的為了孩子好嗎?裡面多少也摻雜著父母的小私心吧。

孩子屬於他自己,儘管父母生養了他,希望父母能真正理解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快樂自我的人生。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