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陪個娃嘛,這屆神仙父母只當下個凡歷個劫

儘管我對家裡蹲做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以最快的速度購置了玩具和書籍。以我有限的人生經驗判斷,我家一定是一幅“田寶小朋友聚精會神的玩玩具,田媽悠哉的躺在陽臺翻書喝茶,田爸精神亢奮的完成他的遊戲大業”歲月靜好的畫面。


不就陪個娃嘛,這屆神仙父母只當下個凡歷個劫


但現實總是比想象更魔幻。田寶小朋友確實不出所料的要玩玩具,前提是——有大人陪伴。

沒有人陪玩,那是萬萬不行的。大聲呼喊、彈鋼琴含蓄暗示、簡單粗暴的上前拉人、掉金豆豆騙得同情、用紅包獎勵誘惑人、“我不跟你玩了”威脅人、“我最愛你們”鼓動人……各種手段防不勝防。

哪怕申請幾分鐘的休息,也會遭遇“你陪我玩,陪我玩”的連環奪命call,我們輪番上陣,權當下凡歷劫,乞求早日陪練升級、得道飛仙。

童年玩過的遊戲重新來過,既要顯得寶刀未老、一身武藝,還要假裝學藝不精,一幅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壯烈景象;沒玩過的遊戲現學速學,還得謙虛謹慎,一幅名師出高徒的樣子,用實際行動回答什麼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不就陪個娃嘛,這屆神仙父母只當下個凡歷個劫

玻璃彈球變換了10種玩法,撒棍子從地板撒到了床上,小廚房玩具裝了拆、拆了裝,逛超市當收營員的過家家遊戲常玩常新,跳房子跳得我的雙腿有了中考體育時那久違的酸脹感,鋸、切、割的木工活動讓我頭暈眼花,外賣訂餐現場裝出一副享受美食的體驗讓我的演技突飛猛進。

只要能稍微消耗一下這個6歲小孩旺盛的精力,得到片刻的休息,哪怕拆個客廳,搬桌挪椅,騰挪出一個羽毛球場、陪練到累得趴下又算得了什麼呢。

更別提我那可憐的智商,在象棋、五子棋、國際跳棋、成三棋的輪番轟炸下殘留無幾。


不就陪個娃嘛,這屆神仙父母只當下個凡歷個劫


當然也有好玩不累的遊戲,那就是醫生看病的情景遊戲。田寶穿上粉色的護士服、脖子上掛著可以發出聲音的聽診器,提著裝滿醫療道具的大藥箱,在一家名曰“田田醫院”的掛牌前坐診。我們大人只需要躺在柔軟舒適的沙發上伸出胳膊,配合“醫生”,張嘴、伸手、檢查、開藥就行。

但實際情況往往是這邊“醫生”還沒開完藥,那邊沙發上的“病人”早已鼾聲四起,氣的“醫生”用按摩器敲打。然後的然後……之前的一切全部清零,看病遊戲重新開始。

陪玩遊戲讓我們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為了甩掉這個小小的“狗皮膏藥”,田爸田媽覺得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擊。


不就陪個娃嘛,這屆神仙父母只當下個凡歷個劫


出擊第一步,沉迷學習。

我們倆裝得賊愛學習且賊忙碌,小孩天生會察言觀色,再鬧騰也知道學習工作不能隨意打擾。然後自己默默的拿起書本,安靜安靜的讀了幾個故事。

堅持不了一會兒,又要陪玩,我倆特機智的開啟數人數車遊戲。從第1個人數到第270個,時間在流逝,人影沒見著,要不是後來武漢重啟,我們都快懷疑這個小區沒人住了。

陪田寶讀《西遊記》,讀到“有一隻老猴子告訴孫悟空,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田寶表示不太理解。我就問她“你窩在家裡有七八十天天了,但你自己感覺是不是很多很多天沒有出門玩了呢?”她立刻表示秒懂。

如此深刻的領悟能力,以後的語文閱讀理解題應該不用操心了。今天田寶一本正經的開始寫小故事了,看來以後作文也不用愁了。


不就陪個娃嘛,這屆神仙父母只當下個凡歷個劫


出擊第二步,運動當遊戲。

拼上老命開啟強身健體項目。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跳繩、蹲馬步、仰臥起坐,樣樣嘗試,跟著口令大家一起來做廣播操更是不在話下。反正怎麼累人怎麼來。

兩個月過去了,肌肉鍛鍊了多少,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我的童年遊戲全部重新來過一次,身手敏捷了不少。


不就陪個娃嘛,這屆神仙父母只當下個凡歷個劫


不就陪個娃嘛,多大個事。反正開學一時半會沒指望了,“宅”生活還得繼續。不如淡定一點、開心一點,生活的範圍被限制,但理性樂觀的心態不能被縮小。

現在,我們仨各自給自己找了趣事。讀書寫字鍛鍊玩遊戲井井有條,餓了,就一家三口一起做飯。“宅”生活終於呈現一派“政通人和”“春和景明”之象。



作者:劉小鹿,80後佛系寶媽。9年體制內,專注解育兒。守護孩童純淨的顏,點亮父母前行的燈。我有煙火氣,願你有幸福家。微信公眾號:小鹿成長堂(ID:xiaolucz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