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尹鴻:傳染病災難電影提供了很多社會預言和警示

看點:這次的新冠疫情是不是有電影已經做過“神預言”了?優秀的傳染病災難電影要表達什麼?4月9日,

著名影視理論評論家、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尹鴻教授在“人文清華雲講壇”講授《向死而生:傳染病災難電影分析》,指出災難片電影其實提供了很多社會預言,比如2011年拍攝的美國電影《傳染病》幾乎就是對這次疫情的“神預言”,有非常好的預見性。他同時通過帶領觀眾回顧十大傳染病災難電影,提醒大家在災難面前,人類不是世界的上帝,甚至也不是自己的上帝,必須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此外,為了社會的健康發展,世界上永遠不能只有一種聲音,要允許少數人的聲音存在。更重要的是人類在大災大難面前更需要休慼與共、共克時艱。

清華教授尹鴻:傳染病災難電影提供了很多社會預言和警示

觀眾為什麼選擇災難片

尹鴻教授表示,所謂災難片是指表現某種巨大的社會力量、自然力量或者超自然力量對公共安全帶來的嚴重威脅和巨大傷害以及人類如何應對挑戰的影片。

清華教授尹鴻:傳染病災難電影提供了很多社會預言和警示

盧梭說:“人生來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中。”海明威說:“你可以消滅我,但你不能打敗我。”觀眾之所以選擇災難片是因為災難片是對人的有限性的恐懼與超越,為我們面對苦難、戰勝苦難提供了一種美學和藝術的表達方式。

為什麼會出現傳染病災難電影

災難片中打破現實平衡的力量主要有6種,分別是自然、戰爭、太空、後人類、科技以及傳染病。

清華教授尹鴻:傳染病災難電影提供了很多社會預言和警示

其中傳染病災難電影出現頻繁。人類永遠在與疾病抗爭,傳染病既是對公共安全最大的威脅,同時也是對社會體系、人性善惡的嚴峻考驗。所以傳染病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題材,這個題材把人性的善惡放在聚光燈下放大,發人深省。

傳染病的災難性

儘管在不同的傳染病災難電影中,傳染病有不同的來源,但追根結底,人類的貪慾與爭鬥是萬惡之源。

韓國電影《釜山行》表現了因生物病毒外洩引發傳染病的故事。

美國電影《傳染病》被網友稱作對今年新冠疫情的“神預言”,不僅表現了因人類砍伐破壞蝙蝠棲息地,從而使蝙蝠進入人類生活區域,引發病毒傳播的傳染鏈條,也展現了利益方為掩蓋真相而引發慘痛代價、拿自己做疫苗試驗冒險救眾人的女醫生的故事。兩部片子都表現了對人類行為的反思。

傳染病具有巨大性、公共性、全球性三大災難性特點,因而具有巨大的震撼性。

傳染病的影響巨大,因此常常在電影中給人帶來巨大的視覺衝擊。

傳染病具有公共性,在傳染病前,沒有等級之分。這次的新冠疫情告訴大家無論是明星、球星還是首相,無論貧富,都有可能成為傳染病的犧牲品,因此誰也不要覺得自己可以倖免於難,誰也不要對別人幸災樂禍。老電影《卡薩德拉大橋》中火車上形形色色的人,都面臨著傳染病的威脅,就是這種公共性的體現。

傳染病具有全球性,沒有國界,特別是在全球化時代,傳染病在全球內傳播的危險更大。

尹鴻教授也特別指出傳染病災難電影也是一種社會寓言,比如《釜山行》《我是傳奇》就表現出病毒具有巨大的社會腐蝕性。這種腐蝕性,不僅僅是腐蝕人的身體,也腐蝕人性,讓人性變異,這其實是一種隱喻,比喻病毒就和人性的惡一樣,會蔓延,會產生巨大的對他人的傷害。

清華教授尹鴻:傳染病災難電影提供了很多社會預言和警示

人類如何應對挑戰:預警人

面對傳染病,人類如何應對挑戰?

在傳染病災難電影中常常會有預警人,即最早發現異樣的人。但是由於巨大的社會慣性,由於利益,人們往往不相信預警人的報警,所以易卜生在《人民公敵》中說“只有孤獨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有時候這就是預警者所不得不面對的一種社會悖論。

預警人不被信任甚至被阻撓,在傳染病災難電影中常常得到反映。利益機構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會掩蓋真相,但是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會發現真實才是真正能夠讓人類得以自救的最重要的途徑。

優秀的電影關注每個生命個體,傳染病災難電影會站在個體的立場去反思政治利益和商業利益對真相的屏蔽。

清華教授尹鴻:傳染病災難電影提供了很多社會預言和警示

人類如何應對挑戰:平凡人挺身而出

除了預警者,傳染病災難電影中常常會有人犧牲。尹鴻教授指出犧牲有兩大類型,一大類型是在災難面前只顧及個人安全不顧別人安危的人,在電影中他們常常都會成為最早的死者,雖然他們未必是壞人,但就倫理選擇而言,當人類面臨災難時,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往往會死在最前面。電影當中也會出現一些在倫理上生命優先的考量,所以這類電影中常常會出現孩子、懷孕的婦女,而且孩子最後一般會獲救,因為孩子代表希望。

另一類犧牲是英雄的逝去。傳染病災難電影中都會塑造英雄,《傳染病》中的女醫生為了搶時間,將疫苗先在自己身上進行實驗,《我是傳奇》同樣也塑造了一個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形象,這些英雄在關鍵時刻均顯出人性的偉大,願意犧牲自己來保護大家的安全。但他們常常一開始都是一些小人物,尹鴻教授指出事實上沒有什麼天生的英雄,英雄不過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正如加繆在《鼠疫》中說“對當英雄和聖人都沒有什麼興趣,我所感興趣的是做一個人。”

清華教授尹鴻:傳染病災難電影提供了很多社會預言和警示

傳染病災難電影的警示

尹鴻教授表示傳染病災難電影最終要警示人們的是,大災大難方顯出人性善惡。在災難面前,人類不是世界的上帝,也不是自己的上帝。同時傳染病災難電影也提醒我們世界上永遠不能只有一種聲音,要允許少數人的聲音存在,這樣才能使預警人有發聲的空間,往往少數人看到了多數人沒有看到的真相。有時候少數人的聲音會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對社會的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否則可能要為掩蓋真相而付出巨大代價。

清華教授尹鴻:傳染病災難電影提供了很多社會預言和警示

最後,尹鴻教授提醒大家,社會不斷髮展,社會會不斷出現新問題,我們未來還會面對困難和災難,誠如傳染病災難電影中預言的,人類無論走得多快,都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