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最近一不小心迷上了《慶餘年》,特別是裡面的郭麒麟,真的是可愛到膨脹啊,然而,郭麒麟在劇中可並不被自己的父親喜歡。今天為大家送上一篇文章,咱們聊聊父愛。


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


要說最近哪部電視劇最出圈?那一定是《慶餘年》!有人愛這個故事,有人喜歡男女主的感情戲……


但對家有兒女的爸媽們來說,這分明是一部家庭教育劇呀!

身邊的老母親們,都紛紛被裡面的“逗比”范家二公子圈了粉,他的扮演者是郭德綱兒子郭麒麟。

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郭麒麟飾演的範思轍,原本是個讓人一看就能笑出聲的年輕人。

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出身世家,沒有半點紈絝子弟的不良習氣,年紀雖小,但除了貪玩愛鬧一些,卻也沒有犯過大錯。

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這樣一個孩子,雖然擔不起“國之棟樑”的重擔,但

在經商數算上卻頗有天賦。

幾句話的功夫,他就能把哥哥範閒(男主)小說賣錢的營生算得清清楚楚,抄寫的人工、攤開售賣的成本、給作者的潤筆……樁樁件件,都說得頭頭是道。

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結合他本身的年紀閱歷,真是不由得讓人感嘆,這就是個天才商人的好苗子!

但是!被觀眾喜愛的他,卻是父親眼裡毫無亮點的兒子。

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父親範建是如何評價他的呢?

“文也不行,武也不就,成天遊手好閒,簡直是一無是處”。

在父親眼中,經商那是不務正業,算數更是孩童把戲。

他看不見兒子的天賦,永遠把兒子貶得一文不值,各種貶低的言語張口就來,絲毫不在乎會對兒子造成什麼傷害。


父子倆的關係,就在一方刻意冷漠、一方苦苦追趕中漸行漸遠。

最讓人感慨的對話莫過於下面這段:

“你為什麼跪在這?”
“父親讓我跪在這,我就跪了,肯定是我又做錯什麼惹父親不開心了吧。”

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在父親長期的否定和貶低之下,範思轍甚至已經不去思考,自己為什麼會被懲罰。

“惹父親不開心”成了身為兒子的原罪。

他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向父親靠近,唯一的心願就是能一家人一起“推牌九”,卻只能一次又一次收穫無視和冷漠。


可怕的是,身邊有多少父親無意中也在重複著範建的行為?

明明心裡也想著表揚孩子幾句,結果一出口就成了批評指責;

想著讓孩子少走點彎路,生怕自家孩子吃虧,結果卻是少了溝通,多了霸道;

想誇孩子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只好板著臉裝嚴肅。


爸爸們也許沒有意識到,自己“口是心非”的貶低,並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反而在無形之中把他們傷害得體無完膚。

對孩子來說,他們多想能聽到來自爸爸的誇獎啊!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做得不錯”,也讓人心花怒放。

可惜,大多數父親在“肯定孩子”上真的很吝嗇,吝嗇到孩子開始懷疑自己。


如果說,毀掉一個孩子的方式,就是不斷地貶低他。那麼,來自父親的否定對孩子的殺傷力,更是雪上加霜。

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有多少得不到父親認可的孩子,一生都活在童年的陰影之中。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用無數溫暖的故事治癒了觀眾,卻在面對兒子宮崎吾朗時,成了對方口中的“零分父親”。

從小在父親作品的耳濡目染之下,宮崎吾朗早早地展現了創作天賦。

作為大師的兒子,他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

幸運的是,他一開始就站在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高度上;不幸的是,最反對他走上動畫製作路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親。


宮崎駿不止一次地表示,兒子沒有動畫天分。他並不覺得這是在傷害兒子,反而自詡“刀子嘴豆腐心”。

他曾說,自己知道動畫行業很辛苦也很艱難,所以不希望兒子走自己的老路,但這樣的“打擊式勸退”真的好嗎?

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當兒子第一部作品《地海戰記》問世時,宮崎駿直接在首映式上中途離席,絲毫不顧兒子的面子和旁人的目光。

年輕的宮崎吾朗沒有放棄,依然孜孜不倦地創作著,希望能得到父親的認可。

當第二部作品《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上映時,宮崎駿又一次打出差評,甚至在發佈會就當面批評兒子。

哪怕影片票房不錯,他的態度也沒有絲毫迴轉。


雖然宮崎吾朗曾表示,自己理解父親的嚴厲,但誰能知道,夜深人靜的時候,那個被最崇拜的父親不斷打擊的孩子,心裡有多痛。

不是所有人都能讀懂刀子嘴背後的深意,再好的出發點,用批評的方式表達出來,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亞洲父親似乎都有“嚴父”情結。

鋼琴家傅雷因為《傅雷家書》被很多人奉為教育家,實際上,在兒子眼中,他這個爸爸“可怕多於可愛”。

據傅雷好友回憶,傅雷很少同孩子嬉戲逗樂,也不見他對孩子的調皮淘氣行為表示過欣賞。

1979年,傅雷之子傅聰回國,當時的傅聰已經45歲了,提起兒時父親對自己的教養方式,依然不能釋懷。

他與楊絳先生說起“爸爸打得我真痛啊”,自己小時候練琴,邊彈邊偷看《水滸傳》,父親聽出異樣之後大吼一聲,“嚇得人魂飛魄散”。


不可否認,每個孩子的成長路上,都需要嚴肅的訓誡和引導,但爸爸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嚴父”只能用否定、打擊甚至體罰的方式來呈現嗎?

如果一味的嚴厲,帶給孩子的只有傷害,那這種教育方式反而得不償失。


真正有智慧的“嚴父”,懂得為嚴肅的內容包上一層柔軟的外殼。


好的父愛是滋養和治癒


著名教育學家阿莫納什維利曾經說過:“孩子需要父親,父親應當是善良的、愉快的人。


孩子小的時候,父親常常忘記自己是大人,像淘氣的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孩子長大了,父親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導師,既嚴格又正直,言行一致,成為孩子的榜樣。”

一位優秀的父親,不一定有權勢地位和財富,卻

一定能給孩子帶來溫暖。


豐子愷先生以生動有趣的漫畫為人們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暖心的好爸爸。

在他的散文中,時不時能看到孩子們的身影,他們的出現,不是單純的佈景板,而是鮮活的主角。


只有真正參與到孩子們生活中的爸爸,才能寫下那樣的文字。

終於看懂《慶餘年》!原來這是一部家庭教育劇


阿寶會調皮地給凳子穿上鞋子,笑稱“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

瞻瞻發現父親的腋毛,疑心他是黃鼠狼,哭著不肯讓他抱。

旁人眼中孩子調皮搗蛋的舉動,在他看來是孩子們美好天性的展現。


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該嚴肅講道理時,他把孩子們當成“小大人”鄭重對待,日常相處,又像個溫暖的朋友,絕不以父親的威嚴凌駕於他們之上。

夫人嫌棄孩子們太過調皮,豐子愷卻不以為意,還深情地寫道:

“我的孩子們!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開的真人。”

他全心全意地呵護著孩子們的童心,對他來說,與孩子相處不是負擔,而是靈感的源泉。

豐子愷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告訴家長們,好的父愛,對雙方都是一種滋養和治癒。


想起大作家莫言與女兒的故事。

女兒笑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道,自己高考失利後,一度非常沮喪,身邊的同學都去了清華北大,而自己始終覺得無法面對父親。

“我知道他從小就對我期望很高,他的遺憾比我更甚。”


很多時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情急之下來自父親的一句“你太讓我失望了”,也許會讓孩子抱憾終身。

所幸,莫言並沒有把女兒當成自己的“撒氣筒”。

他和妻子把女兒送到大學,臨別時溫和地對她說:“要好好讀書,肯用心的人,無論在哪裡都可以發光的。”

父親的這句寬慰,讓那個沉浸在失敗苦痛裡的女孩重新找回了自信。


當父親真正地開始愛孩子、理解孩子,就會發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

父親要做的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明白:終其一生,沒有人是因為“優秀”而被愛,無論你們是什麼樣的孩子,爸爸都是愛你的。


弗羅姆在《愛的藝術》中說:“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當孩子懵懂無知時,智慧的父親用自己的肯定與讚美,為他們的人生鋪上一層溫暖的底色。


爸爸們,請相信,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溫柔、多一點讚美,這樣的父愛會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