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多,壓力大,孩子想逃到天堂

杭州的餘女士(化名)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這樣的情況
該叫醒他寫作業or讓他繼續睡?

昨天傍晚六點左右,我在客廳看電子書,他在書房做作業,我聽到有打鼾的聲音,然後走到書房,就看到這個場景,右手拿著筆,頭靠在左手上,壓著寫了一半的練字本。

放學到家五點,進門洗個手洗個臉,吃個餅乾,就開始做作業,先是做口算,口算做好了,打算寫練字本的時候,睡著了。我幫他把筆拿掉了,蓋了小被子。

作業多,壓力大,孩子想逃到天堂

餘女士 攝

我當然知道學習從來不是輕鬆的事情,但現在課程壓縮這麼厲害,三年級開始語數英,有時候在學校裡,老師拖堂,下課沒有休息時間,中午時間一直在讀書,音樂課,美術課能上課的前提是,需要完成主課的課堂作業。

孩子讀三年級,一二年級我還會讓他去床上先睡個半小時,但三年級,我算了下完成作業需要的時間,怎麼敢呢?除了課業壓力,還有同學壓力,考得不好的時候,班幹部嘲笑其他孩子笨,說他們蠢,我有時想想,他們的壓力不比我們小呀。

我想媒體在報道課外補習、課外培訓的時候,請放一下這張照片,因為我總是在媒體上看到家長的等候和期待,長輩的不容易,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孩子的不容易,孩子也在負重前行,我們累的時候可以倒頭就睡,心情不好還可以指責,他們呢?人生從來都不是短途,而是一場自我提升的不斷完善自我的接力賽。如果可能,可以去問一下醫院,有多少家長因為狂躁症、憂鬱症去看病的,多數起因都是焦慮孩子。

說夢話都在背課文!確實挺可憐的

餘女士,80後,一位普通的小學生的家長。

她說,三年級的兒子,白天在學校學習了一天,回到家還要做3小時的書面作業——

10分鐘的口算題,再加上完成數學書本上的題目,控制在半小時內;

語文回家作業本,課後練習,兩面,花半小時,還要家長檢查;

語文的詞語抄寫和聽寫,每個詞要抄兩遍,20個詞語要寫40分鐘,每個詞寫一分鐘,因為寫得不好要被打回來重寫,然後聽寫要花15分鐘;

接著開始做英語作業,花15分鐘,在手機預習作業的App上做預習,花15分鐘,讀和背的英語語音要發到微信群裡;

預習複習,讀課文、詞語手冊、生詞卡片,半小時。

還不包括跳繩、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的鍛鍊,需20分鐘;

老師還佈置了每天看半小時課外書,大多數人完不成,時間不夠用,像他們還算早的,一回到家就做作業,不拖拖拉拉,吃飯和洗漱在半小時內搞定,一刻不停地忙著寫作業,才能在晚上9點半順利上床,第二天早上6點50分起床。有的同學,作業要做到晚上11點多,家長要求字寫得好,數學題要列算式,或者跳繩時間長了,相對而言,睡覺時間就往後拖。

“一個8週歲的孩子說夢話都在背課文,二年級下半學期,從他口中蹦出一句話:媽媽,其實我蠻孤獨的。

“他是一個很樂觀的孩子,無非就是放在心裡不說,所以會覺得自己孤獨。

“孩子確實挺可憐的,像我們以前讀書,還能請假吧,現在發著高燒都不敢請假,貼著退燒貼在上課,學業繁忙,課不能落下……

“我身邊有很多家長很焦慮,40多個家長,有三分之一做了全職太太,其中還有好幾個家長在醫院看焦慮症。”

那天叫醒孩子起來做作業了嗎?

“沒有。那天我坐在他旁邊,他中間醒了一次,朝我看了一眼,實在太困又睡著了,一直睡了35分鐘。我叫他先吃飯,再做作業,吃飯的時候,他還在說,我這個作業還沒做,那個作業也還沒做……”

廣州9歲小學生畫漫畫“控訴” 作業多壓力大沒時間玩

據廣州日報2016年報道:潘女士的兒子小威(化名)上小學三年級了。她最近發現小威專門買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並無師自通地開始創作漫畫。令潘女士感到不安的是,

兒子所作漫畫的主題全是“控訴”作業太多壓力大,沒有時間玩,“想逃到天堂去”。

作業多,壓力大,孩子想逃到天堂


作業多,壓力大,孩子想逃到天堂

小威日記摘錄。記者曹景榮攝

小威就讀於某小學,正讀三年級。爺爺奶奶都是退休的老教授,母親潘女士是幼兒園的老師。上小學以來,小威的成績一直很穩定。最近,小威開始反映每天要完成的作業太多。

上週,正在輔導兒子完成家庭作業的潘女士無意發現,九歲的兒子最近在一本厚厚的日記本上創作了多幅漫畫,還圖文並茂。徵得兒子的同意,她仔細地欣賞了一番。兒子無師自通學會畫漫畫,但潘女士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小威的主題幾乎都在“控訴”作業太多,學習壓力太大,嚮往以前學生作業不多的快樂生活。

記者在該小學見到了小威。他說,現在有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課。除了英語外,語文和數學每天各要完成一張試卷,“畫漫畫是說現在作業太多,都沒時間玩了”。傍晚放學後,除了吃晚飯,直到睡覺前這段時間,幾乎都在做作業。

小威曾學過三年的國畫,有繪畫基礎,畫漫畫是個人喜好。學習方面有爺爺奶奶輔導,自己學習也認真,小威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前不久,家長為小威報了一個奧數班,但小威死活不肯去上,還自己把學費退了。

潘女士說,也知道孩子學習壓力大,但不能不報奧數班,平時試卷裡的“聰明題”要用奧數知識才能解答。小威抗拒學奧數理由也是平時作業已經夠多。

潘女士介紹,學校同時使用兩套教材教學,除了普通的義務教育教材外,還有一套生本教育教材,學校的教育方式注重素質教育,拓寬學生知識面,“但學習壓力也很大,以前我們是一週一課書,現在的孩子是一天一課書,還有大量作業”。

潘女士參加學生家庭聯誼活動時,和其他家長溝通發現,不少學生也反映過類似的問題,雖然孩子的學習壓力大,家長們也心痛,卻不知道如何是好。

“焦慮”學生、家長猛增!有焦慮症怎麼辦?

記者也採訪了杭州市七醫院心理醫生,沒想到,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厭學而患上焦慮症的學生來七院看病的,每年都在以百分之三四十的速度猛增。

七院兒童心理科周國嶺主任說,每月兩千多的門診量,其中來看注意力不集中的佔三分之一多,厭學焦慮的也佔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三分之二的問題都出在學生的學習問題上。今年他看了一個高三的學生,老師在一個半小時內佈置了五門課的作業,也就是說20分鐘就要完成一門課的作業,連看個題目都來不及,每天作業拖到很晚很晚,早上起不了床,白天沒精神,惡性循環。

焦慮障礙科唐光政主任說,因為孩子作業完不成、在學校表現不好而患上焦慮症的家長,是來焦慮障礙科就診的重要群體,孩子小學期間,有兩個時間段尤為關鍵,一個是剛入學階段,孩子不適應環境;一個是三年級開始,學業任務一下子重了起來,家長也隨之不適應而引發焦慮症。

“這些家長一生都在焦慮,隨著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焦慮也因各種情況而發生,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養育方式不一致帶來的爭吵,孩子上小學,因為作業完不成而焦慮,等上了高中,為能不能考上大學而擔憂,到了大學畢業,又焦慮孩子的成家問題,等有了孫子,還要擔心下一輩,等下一輩也安頓了,轉而對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的焦慮。”

有焦慮症的家長怎麼辦?

唐主任鼓勵家長之間多溝通交流,聊點別的孩子的狀況,不見得自己的問題有多嚴重。作為家長,發現自己焦慮控制不住發脾氣的時候,應當多讓伴侶也來管下孩子的學業問題,兩個人分擔會比較好;還有就是適當做運動,可以減壓。

假如到了醫院,醫生會根據焦慮家長的情況做一個評估,有些會用藥物,並做一些有關減壓的訓練,像催眠放鬆、腦電生物反饋、冥想等等。

其實,每個媽媽都想做一個好媽媽

可沒有作業摟摟抱抱、一做作業雞飛狗跳

已經是無可奈何的現實!

“孩子的作業孩子做主”!

孩子真的比我們想象的要棒很多。

如果做家長的不那麼焦慮,

給孩子更多的獨立、嘗試、失敗的機會,

孩子一定可以自己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