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花已謝,風過,殘葉留。人走,茶已涼,回首,淚先流。

葉落,花已謝,風過,殘葉留。人走,茶已涼,回首,淚先流。

《掉了牆皮的歲月》詩作者/雲想衣


舊傢俱 想念牆角的雞毛撣子

院外 風推開生鏽的

回 音

葉落,花已謝,風過,殘葉留。人走,茶已涼,回首,淚先流。

【青葉筆記】

人走,茶已涼,再度回首又是怎麼樣的心情?詩裡不寫人,不寫故事,象是在素描,在旁述,鋪滿塵埃的舊傢俱,想念被擱到角落裡的雞毛撣子,是什麼事兒讓從前歲月封印於此,不得而知,詩者也伏筆其中,正在沉溺想象時,突然,院外起風了,象是推開生鏽的門窗,生鏽的記憶,生鏽的迴音。青葉是被衣衣那生鏽的迴音所懾,彷彿聽見掉了牆皮的歲月一片一片剝落在心間!

葉落,花已謝,風過,殘葉留。人走,茶已涼,回首,淚先流。

【一壺秋說】

“推開生鏽的迴音”,妙語,別緻,鮮活,出手皆佳作!詩家語!(超出習慣性語言,反習慣性語言,就可為詩家語!)

附:

淺聊詩家語/一壺秋

昨天,在聊衣衣妹《掉了牆皮的歲月》,風推開生鏽的迴音,高贊青葉詩友突問,這是不是詩家語?當時,我以別緻,鮮活回答。今早起來,閒得慌,在網上尋了下,何謂詩家語?其答多官方語,引徵據點,皆多掉書袋,華而不實!我淺以為,詩家語就是文字的變形處理!讓文字立體性動起來!算了,還是從佛道禪來說,或許更直指人心!達摩大師有言:"看"那看不見的東西,"聽"那聽不見的聲音。借用來,就是,用文字"看"那看不見的東西,用文字"聽"那聽不見的聲音。再通俗易懂化,就是打開五官功能,用身耳鼻舌等打通"意"!讓虛化的返實,事物有了長度厚度溫度味度質地等,達到讓"意"立起來血肉起來!即禪家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打破常規習慣性語言和思維一一顛倒思維讓文字瘋顛起來!其實,這也只是達到文字的第二層境界一一"有為"!第三層境界,如禪家所言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即"無為"境界。到了那境界,文字不是"動"起來瘋顛起來,而是文字"靜"下來,各歸其位,恰到好處!中國文化的真正內涵在一"靜"字。豐子愷之畫,淡淡的幾筆,汪曾祺之文,談閒天!其墨其文,都是各歸其位,恰到好處。達到直指本性的本真一一宛自天成,不假辭色,天然也!如李白之《靜夜思》。可喜的是,南浦詩友的極簡體詩歌,就有些返璞歸真的意味,也是追求的方向從動到靜。讓文字迴歸本色,自呈張力!當代某些詩歌,如五月詩友所提的,刪掉所有修辭語。哈哈哈,跑題了!其實,文字的最高境界,還是回到魯迅先生原話"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易賣弄"一一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要達到這境界,還是要先從第二層境界過關了來,等到全國的美食都吃膩了,回到家,還是老媽的豆腐青菜湯最好吃時,才算悟道,修道,見道,最後以一碗老媽的青菜豆腐湯證道!這一證道,此生,有幾位詩友到呢?共勉!臨屏而寫,有些亂和詞不達意處見諒!各位,起床了!哈哈哈!

葉落,花已謝,風過,殘葉留。人走,茶已涼,回首,淚先流。

【未風說】

秋老弟重慶微詩名者了哈,特高興於平臺與友們隨侃詩語睿見,上茶! 讚賞老弟“讓'意'立起來血肉起來!”的“看” “聽”辯證觀和”迴歸”感衣衣詩妹那首”舊傢俱 想念牆角的雞毛撣子/院外 風推開生鏽的/回 音” “生鏽的迴音”確用得妙,但更因其前邊營造了“真切”的“場景感”使之融為一體才愈顯詩化的唯美。老弟所言“文字的變形處理”亦是詩鐫表現方法之一個人也覺“文字”抑或“詩家語“主要還是要蘊含“生活”體感的“這一個”(黑格爾語)即共相和個性的真誠的屬性的統一,那樣的“曲徑通幽”文字“搗弄”便是一種藝術享受;而過雕琢的“藝術”,

倘無真誠“鮮活”在裡邊,便不怎麼多”享受”了。

魯迅先生在《南腔北調集.作文秘訣》一文中,借批評諷刺種種虛假騙人的作文“障眼法”,實質上有力批判了中國社會流毒甚廣甚深的浮滑不實欺人自欺的人生態度;而先生在文末提倡的和這種虛假人生、虛假文風“反一調”的,就是著名的十二個字:“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這十二個字,是先生深諳中國國民性的痛心之言……〈百度〉老弟“易”為“勿”之筆誤吧,可不能有一字差之毫釐哈

葉落,花已謝,風過,殘葉留。人走,茶已涼,回首,淚先流。

【初心淺讀】

舊傢俱還是那舊傢俱,卻蒙塵太久,雞毛撣子還是那雞毛撣子,卻很久待在牆角無人再用,作者用一幅靜物素描暗述了一個不得而知的故事,這是個有追憶的院落,牆皮在歲月中風化脫落,一切都太久太久,風能推開門窗,人能推開門窗,如今只有風(足夠大的風)推開那很久不開已經生鏽的門窗,這也許是一種錯覺,作者更期待人的歸來,期待能聽到永遠也不能再聽到的迴音,詩中把迴音兩字空開,表現出迴音的悠長。生鏽的迴音樸素中帶著一份凝重,全詩用一幅靜物素描畫鋪開,借風把錯覺寫實,把思念追憶,把對歲月流逝的感嘆表現得透徹心扉,令人回味無窮。

葉落,花已謝,風過,殘葉留。人走,茶已涼,回首,淚先流。

【江小舟簡評】

衣衣用了移動鏡頭攝著《掉了牆皮的歲月》——先是近鏡頭“舊傢俱 想念牆角的雞毛撣子”(擬人化)再用遠鏡頭“院外 風推開生鏽的/回 音”(通感法)——也許是丈夫(老傢俱)想念妻子(雞毛撣子);也許是妻子(風)尋覓丈夫(生鏽的迴音)尤其是“迴音”如夢似幻、真真假假,恰似那畫外音——使人難以忘懷的鏡頭

葉落,花已謝,風過,殘葉留。人走,茶已涼,回首,淚先流。

【三百六十五封信】: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等你回信!留言必回!

(期待下一次遇見你,親,記得點關注哦!)

葉落,花已謝,風過,殘葉留。人走,茶已涼,回首,淚先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