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格局和圈子

本文2800字,閱讀時長3分鐘
作者 | 米小諾
來源 | 庫小七站長 (ID:kuxiaoqi-zhanzhang)


轉載 | 請聯繫 (微信:smart-vip)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格局和圈子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格局和圈子

你的文筆很好,可讀你文章的人卻很少;你想要堅持寫作,卻不知該如何提高。彆著急,也許《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這本書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香港自媒體第一人Spenser,2014年4月開始寫公眾號,短短几年內完成了“英語老師→香港碩士→香港自媒體第一人”的躍遷。

他抓住了“公眾號風口”與“香港金融風口”,利用自己強大的“寫作技能”和“金融技能”,使自己從一位月薪3000的普通英語老師,成長為日入百萬的自媒體大咖。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一書是Spenser結合自己的成功經歷、寫作案例以及各類新媒體文的寫作技巧,從認知、邏輯、方法論三個維度有理有據,條分縷析地娓娓道來。

這本書可以幫助你緩解焦慮,提升認知,開拓思維,進而激發你釋放個人能量和才華,成就個人品牌,實現身份逆襲,最終帶來個人商業上和影響力上的巨大價值。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格局和圈子

如何緊跟新媒體時代的步伐,實現自我逆襲?

Spenser說: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沒有寫作,他可能要多奮鬥十年。而積累專業知識、更新認知、拓展思維是成就寫作的前提和保證。

1、想要擁有輸出的能力,必須要有大量的輸入。

很多讀友說:明明書讀的不少,但讀的多忘的也多,感覺讀來讀去沒什麼效果,收穫不大。”

Spenser告訴你:要解決這個問題,先要注意區分“欣賞性閱讀”和“功利性閱讀”。

大多數人看書,走馬觀花,情節至上,既不做筆記、勾畫圈點,看完後也不跟別人討論,或者寫點書評、讀後感之類的,只是逐字逐句地“看過”,卻沒真的“看見”什麼,看個熱鬧,看個大概,看完就完了。這就是典型的“欣賞性閱讀”。

而真正有效率的閱讀,還是要有點功利心。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它好在哪裡?能解答你哪方面的困惑?作者的觀點你認同嗎?從中得到的啟發或方法,可以如何運用在你自己的生活中?

當你帶著一連串的問題去讀書,邊讀邊思考,邊讀邊輸出,書中內容才能跟你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融合,變成真正屬於你的東西。

尤其對於自己的專業知識更要精鑽細研,無所不知,要盡力做到“無輸出、無讀書,無思考、無讀書!”

凡是那些能寫出閱讀量超越10萬+的爆文作者,絕對是相關專業領域的佼佼者,Spenser對金融知識的精通以及對上海金融界動態的把握就是他寫作爆款文的底氣。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格局和圈子

精研專業知識

2、真正的寫作一定要洞悉讀者的閱讀需求。

現在社會,讀書的人多,寫作的人更多。但是,許多人很困惑:為什麼自己寫的文章沒有人喜歡閱讀?

關鍵是,好多人寫的只是一些個人的小情小調,自己感動而別人無感,時間長了,讀者連打開文章的興趣都會喪失。而且,這種自我封閉式的寫作,只囿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本人的認知也不會有很大的提升,更遑論寫作水平的提高,視野、格局的擴大。

Spenser說了,真正的寫作一定要有“用戶思維“,要洞悉讀者的閱讀需求,既要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又要滿足讀者自我表達的需要。

因為人性有一個弱點,就是太多地關注自我,太少地關注別人。寫作的本質不是表達邏輯,而是傾聽邏輯。傾聽邏輯”就是聽讀者想要表達什麼,然後替他們去表達。

那麼,一個社會人會對什麼內容感興趣呢?那就是他高度認同的觀點和跟他密切相關的話題。

Spencer觀察到,當下很多人在選擇職業的時候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想要離開體制,不想當公務員,但是身邊的人不支持他,他很希望能向別人解釋自己內心的想法。

而Spencer剛好有相似的經歷,就選取了離開體制這個主題,理性客觀地分析從體制內離開的好處,以及在體制外收穫了什麼。文章一發布,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這就是替讀者表達最直接的例子。

其次,還要理解讀者的閱讀場景。速度快、頻次高、碎片化的手機屏幕閱讀,是當下最主流的閱讀場景,這意味著讀者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耐心也更加稀缺。

那麼,如何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呢?

Spencer的經驗是:表達要剋制,複雜的事情簡單說,簡單的事情說完整;最好在連續兩屏之內就要給讀者刺激點,吸引讀者繼續閱讀。在文章中講一個好故事,恰當使用金句是刺激閱讀興趣的最佳辦法。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格局和圈子

故事刺激閱讀興趣

3、寫作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是“寫”,而是“想”。

美國人史蒂芬·平克說: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

相較於其他寫作者的“一萬小時理論”建議,Spencer認為寫作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是“寫”,而是“想”。因為生活中可以寫的東西太多了,多數人的問題不是沒什麼可寫,而是到底寫什麼,怎麼寫。

Spencer認為,寫作不僅要通過“不停筆”來做量的積累,還要通過持續訓練深度思考能力來實現質的飛躍:

一定要警惕第一時間想到的觀點、輕而易舉得出的結論;必須在得出觀點之前,確保自己對這件事有足夠深入的瞭解,然後用“5W1H”的方式來檢驗,進而深入思考整件事情;當深入瞭解事實後形成了自己的觀點,然後再用歸納法,簡潔明確、旗幟鮮明地亮出你的觀點。

一定要記住,觀點中庸,就等於平庸。一個觀點、一篇文章出來有爭議,讀者的反應越兩極,說明這樣的文章越有價值,也許它就是觸及到了人性的痛點或者抓住了社會的熱點。平淡無奇、息事寧人的作家只會令人厭倦。

觀點確立後,再運用“金字塔原則”列出清晰明瞭的提綱,將蒐集的各種素材歸類分組,理清文章結構線索,然後動筆寫作。

其實,寫文章就是畫美人,文章標題是美人的眼睛,結構是身材,邏輯是氣質、語言是衣著打扮。標題是否吸睛,直接影響到美人的眼睛是否顧盼神飛,直擊心靈。其他諸如文章的結構、邏輯、語言、開頭、結尾等等,也都是有方法技巧可循的。

創造和社會接軌,和讀者共情的好文爆文,就要培養自己的同理心,洞悉讀者的閱讀訴求,想讀者之念想,言讀者之難言。

但是,也不要一味地迎合讀者,不可能也沒必要讓每一個人都喜歡你;也不要一味地迎合市場,否則會失去自己的調性。失去了調性,就失去了自己個性的標籤,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格局和圈子

認知提高個人核心競爭力

4、利用產品思維“做”文章,利用社交思維“賺”閱讀量。

Spencer說: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好文章就像一個產品,是“做”出來的。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個好的產品。很多人有知識,但很少有人能將知識產品化。

如果僅僅是寫一篇文章,那隻需要想好主題,善於謀篇佈局,寫作手法運用得當,差不多就可以成型了。但如果把文章當作一個產品來運作,文本只是一方面,除此之外還涉及策劃、開發、包裝、上市等環節。

所以,寫作中還要有社交思維,即左手寫作,右手傳播。也就是說,既要把自己的產品創造出來還要把產品推銷出去,一邊創作新媒體文一邊還要深諳媒體的傳播規律。

這樣,你的作品才有可能被讀者打開,繼而產生商業價值,打造出你的個人品牌,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個人影響力。

工資代表過去,品牌才代表未來。

如果,你30多歲了,還領著一份微薄的工資,還在為自己的文章無人問津而沮喪。那麼,請不妨讀讀Spenser的《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相信你會找到答案的。


作者|米小諾:以最輕柔的姿態,留下生命的痕跡。(庫小七讀書寫作訓練營2期學員)

深度閱讀,關注 ,和你一起職場進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