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旅行一遇見河北的錦繡長城


公路旅行一遇見河北的錦繡長城

老龍頭

河北境內的長城長達2000多公里,精華地段20餘處,大小關隘200多處,是長城保存最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區段。我們熟知的秦長城,是從秦皇島的老龍頭開始,經過山海關沿著燕山山脈蜿蜒向西。

公路旅行一遇見河北的錦繡長城

山海關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耳熟能詳,“孟姜女廟”就在山海關城東約6公里的望夫石村後山崗上,乾隆、嘉慶、道光在這提過詞。譽為“天下第一奇聯的“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也在這裡,讀一讀,上學的時候應該都學過吧。

公路旅行一遇見河北的錦繡長城

金山嶺長城

現存的長城大部分是明長城,因為最近一次大規模修復長城是在明朝,有兩個人“燕王朱棣”、抗倭英雄戚繼光。後邊我會拿出幾篇專門講河北的長城,這裡不做多講。但一定要提的是在金山嶺長城東側的霧靈山上,有一塊巨石——霧靈山清涼界石。這塊平面4平方米的花崗岩上,留下了幾代人的痕跡,這也能代表燕趙大地的文化底蘊,雖然你不知道,但他就在那,矗立了幾百年。

公路旅行一遇見河北的錦繡長城

霧靈山清涼界碑

第一次題字:洪武四年(1371年),“霧靈山清涼界”,作者:劉伯溫

第二次題字:隆慶二年(1568年),提了幾首詩,由於字跡過小,已經模糊了,只有劉應節和楊兆的可以看見,好在明萬曆三年五月初五日,永平(今盧龍)遊擊李逢時路過這裡,把上面發生的事兒刻了上去:

兵部尚書譚綸,閱視侍郎汪道昆,總督侍郎劉應節,巡撫都御史楊兆,總都督戚繼光,兵部郎中左興,戶部郎中侯治國,兵部副史王一鄂,協守都督張臣,分守遊擊任良相,分守遊擊李如梗。

戚繼光不用說了,抗倭英雄流傳千古;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朋友,一定認識譚綸;重點解釋一下這位老弟:汪道昆——明代戲曲學家、抗倭英雄,初字玉卿,後改字伯玉,號高陽生、別署南溟、南明、太函氏、泰茅氏、天遊……外號太多了,估計他自己也難記住。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徽的潘志義(別名“苟洞”)先生經過研究,認為《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汪道昆,這個信息量夠不夠大。

第三次題字:崇禎八年(1635年),大溝明長城(正鼓樓)修繕完畢,薊鎮總兵楊嘉謨在地方官員的陪同下驗收了正鼓樓這段長城,並遊覽了霧靈山。 仿效第二次刻字,在大字石右側刻下出遊官員的名諱和日期,這就不寫了,等大家去了自己看吧。這是清涼界碑的最後一次題字,從清朝開始,這裡成了無人問津的皇家禁地——清東陵的後山,據說這裡是大清的龍脈所在。


公路旅行一遇見河北的錦繡長城

霧靈山

寫了這麼多,只是想告訴大家,河北不但有豐富的地理環境,還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總結起來一句話:其實河北很低調!不僅漢人修長城,蒙古人、契丹人、女真人也修長城,在河北境內現存的遼長城、金長城、元長城等,都可以找到遺址。

錦繡長城公路

1、山海關→喜峰口省道S269——省道S251——省道S355)

主要景點:老龍頭、山海關、孟姜女廟、喜峰口大刀園、鐵門關長城、喜峰口水下長城等。

2、喜峰口→古北口省道S355/365——遵化——省道S365——省道S258——興隆-霧靈山-S312司馬臺-國道G101)

主要景點:遵化清東陵、遵化長城、黃崖關長城、霧靈山、司馬臺長城、金山嶺長城、古北口長城等。

3、張家口崇禮六朝長城遺址群

中國擁有的戰國(燕、趙)、秦、漢、北魏、北齊、唐、金、明等八個朝代歷時2300多年修築的長城中,崇禮境內就有六個朝代的長城六段。其縱橫相交、錯落相疊,並行重複。縣域內隨處可見各類結構的長城或長城附屬建築的遺蹟。在一個面積不大的小縣內分佈多朝代的多種長城,實屬罕見。崇禮境內長城的總長度約為170多公里(重複疊壓部分不重複計算),這個太多了,後面拿出一篇來寫。

4、大好河山——大境門

毛主席的詩中講過:不到長城非好漢。於是八達嶺有個好漢坡。如果去長城的話,一定不能落下大境門,這裡在中國歷史上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重要的國門。


公路旅行一定要來河北,這裡不僅有草原天路、還有錦繡長城,而且這是一個文化與風景並存的地方,真正是一個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地方。

(同時我會在抖音、西瓜視頻發佈vlog,請大家關注)

(未完待續:山海花田、千里太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