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朱之文被踹門,國民劣根性何時才能消亡

參加選秀節目走紅的大衣哥朱之文,現年51歲,從成名到現在不過9年的時間。他本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甚至曾經是一個不務實業的農民,因為作為農民他愛唱歌,他喜歡林子,野地,但是不只是喜歡大自然,而是可以在那裡自由地放聲歌喉。選秀節目給了所有人一個圓夢成明星的機會,大衣哥顯然就是那個抓住機會的人。而他難能可貴的是在成名之後依然是一個質樸的農民,他沒有搬離農村,甚至沒有脫離他的生活軌跡。繼續務農,繼續住在農村的平房裡。因為他的根在這裡,也因為他對農村的熱愛,與父老鄉親也有割捨不掉的親情。

大衣哥朱之文被踹門,國民劣根性何時才能消亡

一百年後的“看客”

大衣哥成名之後,做過公益事業,拍賣了他成名時候穿的大衣,錢款全部捐出。而他也沒有忘本,給村子修路,幫助村裡有困難的人。而他的善舉不但沒有得到感激和歌頌,反而成為別人坑騙,索要的理由。有人出口就要借錢20萬,還有要借200萬創業的,甚至一根繩子賣給別人幾毛錢,賣給他就是十塊錢。坑人的人不以為恥,反以為傲,他們覺得自己從朱之文這裡撈到了好處便是能耐。好像朱之文是一塊公用田地,誰撿到裡地裡的果實便歸誰。這樣的事實讓我再次看見了魯迅曾經批判的國民劣根性,而這些國民性在中國農村仍然旺盛的在生長。有這種品性的人存在與我們的社會里,中國國民素質的提高仍需百年的努力,多麼可悲。

此次事件的發起,是兩名外鄉的男人,喝了點小酒之後,就想來見一下朱之文的真人,來到朱之文家,不想大門緊閉,便你踹一腳,我踹一腳,嘻嘻哈哈不以為意。而後面的同鄉鄰居竟然在那裡錄像、觀望。這不是魯迅筆下的看客嗎?一百年過去了,看客仍然存在,而且看客竟是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門外聚集的人群裡沒有人阻止踹門的人,沒有人主持正義。這就是我們的相鄰,這就是真實的農村。

一再被挑戰底線,善良人的委屈

我可以一再降低底線,但你不能認為我沒有底線。我可以一再忍氣吞聲,但你不能認為我沒有知覺!

朱之文在接受採訪時,曾滿含心酸的和主持人講述他成名後的遭遇。鄉鄰已經不再是曾經的鄉鄰,他們大多都想從他身上揩點油水,他做的無私奉獻被人認為是他應盡的義務,感恩的人越來越少。而他只想過普普通通的生活,照顧兒子,和妻子一起分擔農活和家庭的擔子。且不說朱之文是否真的在成名路上賺了很多錢,但是人家賺的錢和你有什麼關係呢?貧窮是你索取的資本,可憐是你佔便宜的方式?我無法理解,甚至憤慨。同樣身而為人,人家的努力和機遇所換來的成名和財富與你何干?

朱之文著實委屈,別人以為他上一次春晚能掙多少個億,別人以為他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錢財。而他即使有,也不過是幾千萬的財產,他也有兒子要培養,有家庭要照顧,為何要讓他散盡錢財給爾等不知廉恥之輩呢?

大衣哥朱之文被踹門,國民劣根性何時才能消亡

今天我們的國民劣根性

這裡面有嫉妒,有佔便宜的心理,有仇富的心理,這些都是魯迅曾批判的國民劣根性。而這劣根性不僅傷害了像朱之文這樣的善良之輩,更在殘害我們的下一代。甚至在拖拽我們國民走向文明社會的腳步。

朱之文在成名以後,並沒有忘本,他不是沒有錢,但是他沒有選擇搬到城市裡去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樓房裡,他找不到鄉土的歸宿感,更沒有內心家的感覺。所以他成了留在農村的尷尬群體,他已經不再是土裡刨食的農民,雖然他仍然喜歡種田,但是純屬興趣愛好。身邊的人嫉妒之心難免膨脹,如果看不見就不會眼巴巴地想到他身上揩油,如果誰都得不到也就索性放棄。而事實是朱之文確實給了一些人好處,所以讓其他人看到了有利可圖。所以朱之文選擇的繼續留在故土的生活方式其實對他對鄉鄰都不再是一種好的選擇。

大衣哥朱之文被踹門,國民劣根性何時才能消亡

佔便宜的心理殘害著下一代。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小時候我曾經的鄰居,說是鄰居其實也並未有過什麼接觸,她的女兒考大學來到了我所在的城市,於是她找到了我幫助安頓入學生活,我力所能及的出人、出車、請吃飯、送禮物、安排住宿,但是卻看不到感激,而我從她孩子的身上也只看到了唯利是圖和佔便宜的小心眼,從此我對她不再理會。沒有人是救世主,自己的生活本該就靠自己的努力,如果你渴望通過佔便宜的方式來生活,那麼你的孩子亦是如此。

而中國人的仇富心理著實更甚。且不說共產主義社會還未實現,按需分配的年代何時到來無人能知。但是哪個富人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就是他不努力,也有他父輩、祖輩的努力和辛苦。如果你祖上沒有基業,那麼就從你這一輩開始,為你的下一輩而努力。有仇富的時間不如去想想自己如何才能出人頭地。大衣哥事件裡,仇富的對象是不是搞錯了,他不過是小富而已,你真有本事,別踹他家的門,找找大明星的別墅,跑車,隨便踹踹試試。朱之文是忍無可忍才將此事報了公安吧,其內心本來也並不想鬧得沸沸揚揚,想安安靜靜的過自己的日子其實真的不容易。

結語

朱之文被踹門的事件很快就會被我們忘卻,而我們的國民劣根性卻一直都在,當年還有魯迅在提醒我們,如今的人是不是都忘記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我想告訴那些鄉鄰們,貧窮不是你虛張聲勢的資本,善良才是為人處世之道。不要拿別人的善良當做你為所欲為的資本,更不要讓自己成為下一輩的反面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