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科和純米,一個“困頓”的我攜手一個“煩擾”的你

  上海飛科電器宣佈斥資2986.86萬美元入股純米科技獲取其15%股權的新聞已經發酵有一段時間了,從近期大量媒體報道分析可知,飛科入股純米意在擴張品類佈局廚電市場。

  家電產業發展歷程中,一些企業為轉型或擴張,或多或少曾有過類似以參股或收購來尋求利潤增長空間的案例,這其中有一帆風順的,也有半路腰斬甚至拖累己身墜入虧損泥潭的。以此來看最近這樁戰略投資案件,站在利潤“雙方”角度,很少有分析提到,飛科與純米究竟想在這次“深度合作”中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雙方又能夠為彼此帶來什麼?就入股一事,我們不妨再來挖一挖,飛科與純米哪些尚待觀察的“考量”。

飛科和純米,一個“困頓”的我攜手一個“煩擾”的你

  飛科的“難”

  作為交易推進方,飛科電器的“出資”意圖十分明顯,官方解釋是“為實現專注於小家電領域內同心多品類戰略的重要一步。投資完成後,公司將依託自身的渠道、供應鏈、管理和品牌優勢,協同純米科技在廚房小家電領域的技術積累,充分發揮其研發強、創新快的優點,佈局廚房小家電領域。”簡而言之,就是飛科電器欲跨界入局廚電領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考量?這與飛科當前主營美健個護電器業務遭遇發展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與上市之初的風光相比,正迎來上市4週年的飛科電器如今正面臨業績和業務的雙重考驗。截至目前,飛科電器2019年年報尚未出爐,就已發佈的過往財報數據來看,飛科電器2019年一季度到三季度的營收淨利均有所下降,其中,一季度營收與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4.39%和6.32%;上半年結束,飛科電器營收與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5.01%和15.43%,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至三季度報告發布,飛科電器前三季度營收及淨利潤的下降幅度相較前半年略有緩解,但整體下降的狀況並沒有扭轉,前三季度,飛科電器共實現營業收入27.20億元,同比下滑3.5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30億元,同比下滑14.55%。

  與2019年開始呈現下跌態勢的營收與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相比,飛科電器歸母扣非淨利潤則早先一步於2018年年報就開始呈現下跌狀態,該年具體同比下滑1.27%,後續跌幅不斷擴大,到2019年中期達到19.84%最大降幅,歸母扣非淨利潤跌至2.9億元。以及,從2018年年報開始,飛科電器負債總額一直維持兩位數的高增長狀態,其中,2019年中期增幅觸及39.87%,負債總額達10.61億元。

  另外,與下滑業態相對應的是,飛科電器的產品庫存不斷增加。從2017年底至2019年第三季度,飛科電器存貨涉及金額從3.31億元增加到7.11億元,增長114.8%。而導致如此供需不平衡的原因,有業內人士認為,可能與飛科電器主營業務銷售不達預期甚至遠離預期有關。

  眾所周知,飛科電器的利潤來源主要為電動剃鬚刀,儘管飛科也相繼推出了電吹風、理髮器、電熨斗、智能健康秤、延長線插座等產品試圖擴張品類進行多元化,但其推出的新品不但營收較低,且沒有一個產品毛利率能達到30%的水平。直到去年上半年,剃鬚刀還是佔據了飛科電器營收的65.53%,並且貢獻約80%的毛利。

  再來說產品銷售,剃鬚刀、電吹風等產品的銷售主要在線上渠道,但進入2019年之後,飛科電器線上銷售遇阻明顯,去年上半年,其線上渠道實現營收9.60億元,同比下滑0.83%。線上銷售停滯的同時,線下銷售也變得更加困難,從上市前到上市幾年來,飛科電器的經銷商隊伍從2011年的331家擴展到了2019年上半年末的747家。然而,不斷擴大的經銷商隊伍不但沒有刺激銷售增長,反而使得銷售進一步下滑,去年同期,飛科線下渠道實現營收7.64 億元,同比下滑9.78%。

  產品結構單一,主營業務線上收入增長停滯、線下渠道收入下滑,新品拓展又並不順利,這就讓飛科電器庫存高壓的產生以及整體業績下滑顯得有跡可循。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向中國家電網記者表示,靠一兩個產品品類養活一家企業,對像飛科電器類的小家電企業來說是常態,但是弊端明顯,它會造成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很差。目前飛科電器無論主營電動剃鬚刀業務還是後續擴展的新品類都定位中低端,以價格換市場、謀增長,結果表現差勁並不意外。“相比而言,純米旗下擁有多個不同品牌、不同定位的產品線,加上小米生態鏈優勢,這對飛科電器眼下急需解決的‘產品溢價和品類擴張’難題是有幫助的,二者的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但是,在廚房小家電市場“美蘇九”格局漸定背景下,帶有小米生態鏈“輕資產”、“性價比”特徵的純米科技,真能助力飛科得償所願麼?

  純米的“煩”

  在普遍微利的家電業,人們常用“最後一塊利潤高地”來形容此前多年持續增長的中國廚電市場,雖然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廚電行業進入減速換擋期,發展模式也由以往的規模競爭向現代的質量競爭和結構競爭轉型,但壓力挑戰之下依然機遇疊加,包括廚房小家電在內的整體廚電市場仍然被視為具備投資前景與增長潛力的行業。這樣來看,純米科技似乎是有可被投資潛力的。

  根據公開資料信息顯示,純米科技成立於2013年5月,一直以來,它向外界傳遞出的標籤符號是“專注於互聯網廚房家電與系統的研發與生產”。在2014年4月,純米成為小米生態鏈公司,並於2016年3月以“米家壓力IH電飯煲”正式開啟了廚電市場的開拓之旅,目前其在售產品涵蓋電飯煲、電壓力鍋、電磁爐、電烤箱等一系列廚房小家電產品。

  因著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可共享小米的品牌、銷售渠道、供應鏈、產品定義和設計能力等優勢,從第一款產品推出至今,純米科技營收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根據純米科技官網披露,2016-2018年純米科技年銷售收入分別為1億元、2.3億元和5.6億元,每年均實現收入翻番。在2019年,飛科電器遞交的文件顯示,純米科技前9個月實現營收4.9億元,淨利潤420萬元。

  誠然,在小米光環下,純米科技短短几年得以迅猛發展,但與此同時,小米生態鏈固有的“輕資產”和“性價比”模式特徵也逐漸開始制約純米的進一步發展。

  一方面,伴隨消費升級步伐的加快,基於市場需求,能為消費者生活帶來更多便捷的中高端廚電產品迎來發展機遇。產業轉型的必然趨勢下,高端化、智慧化、品質化成為行業新常態下廚電市場發展方向,而自帶小米系產品主打性價比銷售模式的純米科技廚電產品無疑是與大趨勢相背離的。在此方面,純米科技相繼推出了TOKIT、圈廚等子品牌,試水中高端市場,但顯然,廚房小家電領域“美蘇九”地位穩固,純米除了繼續發揮小米的家庭互聯網生態優勢外似乎並無中高端突圍之作。

  另一方面,基於當下市場環境,家電日益與家居環境融合,更具個性的80後、90後躍升為消費主力,廚房小家電無論功能還是外觀都漸向大規模訂製發展。當供應鏈和物流體系變得越來越重要,純米“輕資產”運營模式所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問題也成為其發展過程中亟待補齊的短板之一。

  記者注意到,飛科與純米的股權轉讓交易事件中,在此次交易後,原本為第二大股東的純米創始人楊華持股比例依然為18.70%,變為第一大股東;原第一大股東順為資本持股降至12.8%,成為第三大股東;而飛科電器將以15%持股比例成為純米科技第二大股東。可見交易後飛科電器將在純米科技體制內擁有一定話語權。那麼,與飛科電器合作能夠解決純米當下所“煩惱”的問題嗎?

  “1+1”能否大於二?

  開篇提到,家電產業發展歷程中,一些企業為轉型或擴張,或多或少曾有過類似以參股或收購來尋求利潤增長空間的案例。從過往成功案例來看,例如美的與小天鵝多年愛恨情仇系列,2003年起,立足於空調市場的美的集團通過收購手段開始向洗衣機和冰箱市場延伸,這其中就包括對小天鵝等一系列品牌的收購,到2008年時,美的就已經從原來的單一產品品牌成為涵蓋數十種產品的白色家電綜合品牌。去年上半年,美的徹底完成對小天鵝的吸收合併,使得美的在白電尤其洗衣機市場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以及,無論從資本層面還是管理運營層面來講,全面吸收併購小天鵝有助於美的集團在提高集權管理能力的同時,取得更大的產業關注度以及重大發展空間。

  又比如,2014年,博世集團和西門子股份公司達成協議,羅伯特·博世公司以30億歐元的交易價格收購西門子所持有的合資企業博世和西門子家用電器集團(簡稱博西家電)50%的股份。後續發展中,博西家電不斷深耕中高端市場,成為目前中國家電市場為數不多表現穩定、且本土化做得較為成功的外資企業之一。在全球市場,2019年的市場環境充滿挑戰且競爭加劇,博西家電在歐洲市場(包括西歐、中歐和東歐地區)的總收入較上一年依然提高了近一個百分點。

  迴歸本篇主題,飛科入股純米,二者的深度合作能否再促成一樁成功案例?

  以飛科目前情況來看,上述提及的業內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多元化確實是企業尋求發展的一條路,但是盲目投資,後續沒有研發、設計、製造等一系列跟進措施,可能會損耗品牌溢價,甚至出現反效果。“飛科的問題更多源於自身,收購純米股份是入局廚房小家電領域一個途徑,但在相當時期內未必能夠給飛科帶去多大積極影響。畢竟,如果以純米有限的體量來做考量,其在廚電領域的影響力還需要進一步積累。”

  從純米的角度來看,很顯然,純米想要轉型打造中高端市場,尋求中低端定位的飛科電器是無甚益處的。至於另一則“煩惱”,客觀來講,飛科從自身角度推進的這次交易對純米是有利的,在雙方未來的合作中,飛科的資金、製造、供應鏈能力以及品牌知名度或將能很好地幫助到純米,這無疑為純米補上了輕資產模式的潛在風險短板問題。或許如該分析人士所形容的,飛科與純米的合作要達到雙方都滿意的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是較為困難的,而一個“困頓”的我攜手一個“煩擾”的你究竟能走出什麼未來,還需要交給未來市場去評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