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光線通過物體形成視覺的色彩

可以有以下3種顏色

光源色

凡是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都被稱為光源色。

光源色有兩種:

一種為自然光,主要是太陽光;

另一種是人造光,如燈光,火光等。

各種光源發出的光,

由於光波的長短、強弱、光源性質的不同,

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

如檯燈、吊燈、獨燈等

光源的光色均不相同。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固有色

物體在正常日光照射下所呈現出的

固有的色彩被稱為固有色。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

都有其固有的物理屬性,

對射入的日光都有固定的吸收特性,

也就是固定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因此人們在標準日光下

看到的物體顏色是穩定的,

如黃色的檸檬,綠色的樹葉,

紅色的草莓等。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物體色

物體本身不發光,

其顏色是光源色

經過物體的吸收反射後,

反映到人們視覺中的光色感覺,

我們把這些本身不發光的色彩

統稱為物體色,

如建築物的色彩、動植物的顏色、

產品的顏色等。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物體色與光

物體色是常態下物體本身固有的色彩,

而實際上絕對的物體色是難以確定的。

因為任何一個物體置於一個光的空間裡,

它不但要受投射光的影響,

還會受周圍環境中其他光線的影響。

但是,作為對色彩的研究,

我們需要一個相對穩定、

共同認定的、具有視覺經驗的色彩概念,

這樣固有色在設計與生活中的聯繫

才會有廣泛的意義。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不同色光照射下的相貌呈現不同的色彩

構成物體色現象的要素有兩個方面:

一是由發光物體(太陽、燈泡等)直射出來的色光;

二是具有吸收和反射色光的物體。

色彩的分類

通過專家的測定,

可以識別的色彩有上萬種,

要理解和運用色彩,

就必須對色彩進行歸類和整理。

國際上把色彩劃分為兩大類,

即無彩色和有彩色。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無彩色是沒有顏色的色彩,是除了彩色外的所有顏色,包括金、銀、黑、白、灰5種色彩。無彩色有明暗之分,即明度變化,例如,將純黑逐漸加白,可以由黑、深灰、中灰、淺灰直接變化為純白色。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有彩色與無彩色恰恰相反,具備光譜上某種或某些色相,可見光譜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基本色及它們之間不同量的混合色都屬於有彩色系。

色彩篇 | 色彩的基本原理(一)

像專家一樣學習規則

才能像藝術家一樣打破規則

——畢加索

配圖/來自網絡


關注我們


公號ID:jinengshu

每天進步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