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毒品利潤高,比飼料成本低:正在拖垮年輕人,只要5毛

調味面制食品(湘式擠壓糕點)這個名詞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提起辣條,可謂人人知曉。這個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經配料、擠壓熟制、成型、調味而成的即時食品,已成功俘獲80%年輕人的味蕾。數據顯示,目前辣條行業的年產值已經超過了500億元,接近2017年中國電影總票房!

但儘管如此,辣條類食品存在衛生隱患早已不是秘密。今年央視的3·15晚會點名了一包小小的“蝦扯蛋”,揭開了這條隱秘的產業鏈。

1

一場洪災意外生出500億的產業鏈
21年前,辣條這種食品陰差陽錯被髮明出來,卻意外拯救了湖南平江這個貧困縣。

1998年,湖南爆發了特大洪水災害,農產品損失嚴重,該省平江縣的支柱性產業——醬幹,也因為原料大豆供給不足,陷入癱瘓。此時,在長沙做麻辣生意失敗的邱平“逃回”家鄉,“生活一塌糊塗”的他正處於事業低谷期。與此同時,做玻璃生意的鐘慶元、在廣東打工的李猛能,都遇到了當時繞不過去的坎。沒有被挫折擊倒的三位創業元老,機緣巧合湊在一起“還是想做點事情”,希望能重整旗鼓。

在邱平等幾位平江老醬幹師傅的鑽研下,憑藉多年傳承的手藝,以及對於麻辣食品與生俱來的天賦。改進生產工藝,用麵粉代替豆粉,並創造性地在麵筋中加入孜然、鹽、味精、辣椒、花椒等調味料。

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的邱平坦言,他們幾個人對於機械操作、麵粉加工毫無概念,最開始做出來的東西幾乎不能食用,但好在有醬乾製作基礎,而且善於鑽研,閉關研製了幾個月,最後做出了一種接近於麵筋類型的熟食製品。辣條就這樣發明了,學名:湘式擠壓糕點。

但是他們充分發揮了醬乾的製作工藝,在麵筋製品上增添了鹹味與辣味。“最早不是零食,而是主食的調味品。”李猛能說,麻辣麵筋做出來之後大受歡迎,迅速佔領了原本屬於醬乾的市場。2000年左右,對調味頗有研究的邱平開始在麻辣麵筋中適量增加甜味。“經銷商不斷反映,小孩子們愛吃甜的。”李猛能回憶,經過不斷調試,到2002年左右,平江的麵筋製品確立了麻辣加甜的基本框架。

很快,味道辣爽、價格便宜的辣條就在湖南流行開來,並逐步走向全中國。

比毒品利潤高,比飼料成本低:正在拖垮年輕人,只要5毛

到了1999年,另一個湖南人,21歲的劉衛平看到了辣條背後的巨大商機,他跑到了盛產麵粉的河南賣起了辣條,並給自己的企業取了一個“衛龍辣條”的大名。一時間,河南的辣條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衛龍辣條”也很快就覆蓋到了全國。

據鄭州平江商會的秘書長李長根介紹,僅在2000年,河南省以辣條為主要經營項目的調味面製品企業就高達4000家。同時,僅河南的辣條的年產值就從2009年的80多億元上升到了2017年的225億元。據初步推算,目前辣條的產值已經超過了500億,這個數字接近於2017年中國電影總票房。

比毒品利潤高,比飼料成本低:正在拖垮年輕人,只要5毛

2

質疑聲裡透露出的“危害”
據湖南食品科學院發佈的數據,目前在全國範圍內,辣條的主要受眾多為20 歲以下,以及 20 ~ 30 歲的人群。隨著辣條逐漸全民流行化,其包裝漏油、細菌超標、添加劑超標等也開始一一暴露。

辣條自誕生之日起便走在一條野蠻生長的道路上,鼎盛時期,河南有辣條企業近300多家,湖南生產辣條的企業更是超過了1000家。整個行業缺乏監管與標準,亂象叢生,黑心小作坊很多。有關辣條的食品安全事故、非法添加劑醜聞從未間斷。

終於,在2005年,中央電視臺曝光了平江縣一家食品廠使用違禁添加劑富馬酸二甲酯(俗稱黴剋星)。這成了一個導火索,越來越多的黑心作坊被曝光,一夜之間,辣條成為眾矢之的,人們才知道,原來美味的辣條背後,竟存在如此多的隱患。

一條辣條只有5毛錢,為了降低成本,很多小廠會使用劣質的過期油脂或反覆使用過的地溝油,具有強致癌性。當然,不僅是油,辣條美味的秘訣還在於各種食品添加劑:安賽蜜、糖精鈉、甜蜜素……為了追求口感和色澤,許多辣條廠,完全無視行業標準,過量添加不利於人體的食品添加劑。

這些過量的添加劑有什麼危害?醫學研究表明:安賽蜜等甜味劑的超標會危害人體的肝臟和神經系統,同時誘發癌症。更可怕的是,在央視的報道中,這些辣條的生產環境極不衛生。細菌總數超標也是一大問題,曾有媒體檢測過一些品牌辣條的大腸桿菌數量,結論是:吃一包辣條=吃20g的屎。

然而,雖然貴為央視,其曝光的力量似乎還是敵不過辣條的誘惑力。短暫的危機過後,製作辣條的“游擊隊”就捲土重來。

比毒品利潤高,比飼料成本低:正在拖垮年輕人,只要5毛

為了躲避執法,一些企業或改名,或採取更為隱蔽的方式繼續非法生產。與此同時,辣條原材料是衛生紙、避孕套,屍油炮製等聳人聽聞的說法也開始流傳。簡單地查證,即可發現幾乎每年都有辣條吃死人的報道出現。比如,2011,安徽省臨泉縣一位12歲的女孩,就因吃了鄰居“四爺”家賣的辣條,中毒死亡。

2015年,新華社的記者走訪了河南省一些生產辣條的食品公司,發現很多的廠房裡都佈滿著黑色的油漬。多家辣條品牌上的廠址也不見人影,而包裝上所留的聯繫電話,多半是空號或暫停服務。

在曝光的錄像中,廠房的蹲式廁所裡,遍地汙水橫流。剛上完廁所的女工連手都沒洗就回到工作崗位上。幾乎沒有人佩戴口罩和手套,而是直接用手將辣條一塊塊裝入塑料包裝袋。

辣條的危害有多大?就連生產工人也對暗訪記者吐露心聲,自己從來不敢吃這些辣條。

3

辣條國家標準即將來臨

生產不規範、細菌超標、食物中毒,輿論的壓力從來就沒停止過,難道國家有關部門就不管嗎?並不是,早在2007年,國家質監總局就將湖南的辣條生產基地平江,列為全國食品安全重點整治縣。但是,辣條企業生產超量、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菌落總數超標的現象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2015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出臺了《關於嚴格加強調味面製品等休閒食品監管工作的通知》,限制了企業的生產許可,並嚴格了熟食食品的QS認證,這才推動辣條行業進行整體整改。

比毒品利潤高,比飼料成本低:正在拖垮年輕人,只要5毛

同年,河南食藥監局就取締了無證經營戶21家,責令整改110家企業,並將70噸不合格的辣條,焚燒銷燬,用來發電。

重拳之下,僅2015年至2017年中旬,全國就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上了食藥監局的“黑名單”。到了2017年,河南全省僅剩236家辣條廠,全國的辣條廠也縮減到了1000多家。

然而好景不長,2017年,新華社再度曝出了一條新聞:10歲男孩兩次突發肝衰竭入院。醫生髮現,致病元兇就是他最愛吃的辣條。

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辣條歸於方便製品一類,對於辣條中營養成分及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可是,就在意見公佈後,辣條大佬“衛龍”再度被曝出抽檢不合格的新聞,不過這一次,衛龍卻表示產品完全合法合規,原因是衛龍一直執行的是地方標準。

在罕見的發聲背後,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是長期以來,辣條的添加劑標準一直沒有統一規範。

2019年8月1日,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佈公告,決定自2019年10月1日起廢止《河南省地方標準調味面制食品》。據瞭解,在今年3月中旬召開的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會議上,河南省市場監管局宣佈,在辣條產業的產品標準出來之前,河南全省暫停審批新的辣條生產企業。

至此標準調味面製品地方標準全面暫停,國家開始做出相關整治,將市場標準更加標準化、統一化。對於辣條行業國家標準的出臺,雪球用戶無比期待,雖然部分用戶並不是辣條的消費者,但任何行業的崛起都能給投資者帶來投資機會,雪球用戶@茁壯成長2表示:希望辣條行業標準儘快出來,不合規的取締,未來出現一兩家優秀企業,很期待。

比毒品利潤高,比飼料成本低:正在拖垮年輕人,只要5毛

據瞭解,2018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於徵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調味面製品》等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國家標準進入徵求意見階段,目前仍在制定中。

辣條會迎來合規經營的春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