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思考和成長》第5期:辨別

大家好,《2020的思考和成長》系列微課已經過半了,市婦聯家庭建設指導中心黃豔老師引導著我們,從學習、感恩、思考、目標、行動等八個維度,對2020年疫情帶給我們的特殊經歷進行反思,幫助我們釐清過去,更好地計劃未來。

今天的微課我們將一起圍繞著“辨別”主題,從“打造我的思考模型”、“思考提升學習效率”兩個部分進行探討。特別是運用有趣又實用的思考工具——六頂思考帽,幫助我們學會更加理性而全面地思考,並基於深度思考,掌握對信息的加工和辨別能力。

《2020的思考和成長》第5期:辨別

同時,今天的【互動之窗】,黃豔老師請大家一起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六頂思考帽”的思維方式給你帶來了什麼啟發?

【成長】:復課在即,如果你是你們學校的疫情防控負責人,你會怎麼加強日常的管理?請列舉你的3個具體的措施並簡述你辨別哪些措施更為合適的思考過程吧。

歡迎家長和小朋友們將自己的想法錄下來,發送到我們的互動郵箱[email protected],期待你的積極參與!

各位尊敬的家長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南京市婦聯家庭建設指導中心黃豔老師。今天是我們《2020的思考和成長》系列微課第5期:《辨別》。

上一期微課中,我們探討了“何為批判性思維”、“學會區分事實和觀點”、“如何主動篩選信息”。今天,我們將在上一期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期待基於深度思考大家都可以擁有對信息的加工和辨別能力,並且把這項能力用於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今天的分享我們會分為兩個部分:打造我的思考模型,思考提升學習效率。

【打造我的思考模型】

《禮記.中庸》闡述了古人談學習的五個方面:“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不管是學習書本知識也好,學習某種技能也好,都得經過反覆訓練才能完成。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各類信息撲面而來,科學技術不斷迭代,各種文明碰撞交匯。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輸入,博學之下如何精選興趣領域並做到一門精深?如何在開放的傾聽和探討中加深我們的理解?如何避免“盲人摸象”那樣的視角侷限做到更為全面地看待問題?如何基於知識的累積和思考的能力而形成自己的判斷力……不妨從現在開始,就嘗試運用思考的工具,並在實踐中打造我們自己的思考模型,在直覺思維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理性思維的成分。

今天我們分享愛德華.德.博諾博士研發的一種有趣又實用的思考工具“六頂思考帽”,這樣的思考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學會更加理性而全面地思考。每一頂帽子都有一種顏色:白色,紅色,黑色,黃色,綠色和藍色,我們用顏色來命名每一頂帽子。(如果你願意,也可以開啟一場DIY,用家裡的舊衣物改造或者用彩色卡紙製作出這六頂別緻的帽子,日常更形象地陪伴我們思考的過程。)

白色思考帽:白色代表中性和客觀,白色思考帽思考的是客觀的事實和數據。

紅色思考帽:紅色代表情緒、直覺和感情,紅色思考帽提供的是感性的看法。

黑色思考帽:黑色代表冷靜和嚴肅,黑色思考帽意味著小心和謹慎,它指出了觀點的風險所在。

黃色思考帽:黃色代表陽光和價值,黃色思考帽是樂觀、充滿希望的積極的思考。

綠色思考帽:綠色是草地和蔬菜的顏色,代表豐富、肥沃和生機,綠色思考帽指向創造性和新觀點。

藍色思考帽:藍色是冷色,也是高高在上的天空的顏色,藍色思考帽是對思考過程和其他思考帽的控制和組織。

那麼,擁有了這樣的六頂思考帽,我們該怎麼使用呢?首先,這些帽子都可以單獨使用。比如:當我們需要一些創新的、從未有過的新觀點時,我們就可以帶上“綠色的思考帽”。如果我們因為和一位同學有衝突,生氣之餘很想再找他大吵一架,那麼我們就可以先戴上“黑色的思考帽”,在冷靜的狀態下思考這個想法的風險,再戴上“綠色的思考帽”,想想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案。如果今天發生了一些很令我們開心的事情,不妨戴上“紅色思考帽”,好好體驗當下的感受並且分享出來,讓大家一起感受這份幸福。而當我們對一些觀點心存疑慮時,可以戴上“白色思考帽”,迴歸到客觀的事實和數據中去尋找答案……其次,針對某些具體的問題,六頂思考帽還可以連續地一個接著一個按序列使用,可以連續使用兩頂、三頂、四頂或更多,帽子的使用順序可以是預先設定的,也可以是隨機的,“藍色思考帽”不僅可以在結尾時使用,在開始討論和思考時也可以用。

有沒有想到你現在正在思考的話題,比如:“網課學習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國內外的疫情防控舉措有哪些不同,為什麼?”不妨運用“六頂思考帽”和爸爸媽媽一起好好思考一下吧!

【思考提升學習效率】

我們的思考能力不僅可以運用在對信息的加工和辨別上,也可以用在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上,打破墨守成規,尋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

在學習的日程設定上,“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觀察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當我們知道了8個記憶週期分別是:5分鐘,30分鐘,12小時,1天,2天,4天,7天,15天,就可以更為科學地安排複習計劃,結合“認知天性”進行“知識檢索”,運用思維導圖等工具梳理知識脈絡,更為科學高效地學習。

在學習的具體方法上,美國緬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針對涉及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7種不同方式進行了測評,評估這7種學習方式下的平均學習保持率,即2周後還能記住多少。結果表明:單純的聽講平均學習保持率是5%,閱讀是10%,聽聲音或看圖片是20%,示範和演示是30%,小組討論的平均學習保持率是50%,實際演練的做中學是75%,馬上應用或者教別人是90%。有一位多年從事培訓行業的好朋友家有8歲的孩子,她每天都會給孩子準備好漂亮的板書,或是一首詩,或是一道數學題,或是一個英語的知識點,然後錄製孩子講課的“M課堂”,日積月累,口才、自信和知識的掌握都在其內。

辨別紛繁的信息,辨別我們日常的學習模式,用好“六頂思考帽”等思考工具和基於科學實證的各類研究成果,我們都可以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好的,今天的微課我們一起圍繞著“辨別“的主題,從“打造我的思考模型”、“思考提升學習效率”兩個部分進行了探討,感謝聆聽。《2020的思考和成長》系列微課共計8期,涉及學習、感恩、思考、目標、行動等諸多主題,適合9週歲以上的孩子及家長一起聆聽和思考。每一期微課之後都會有促進我們“思考和成長”的【互動之窗】,如果同學們有自己的想法,歡迎錄下你的聲音,發送到我們的互動郵箱[email protected],以下是我們今天的【互動之窗】相關議題,期待你的積極參與!

【互動之窗】

《2020的思考和成長》05:辨別

【思考】:“六頂思考帽”的思維方式給你帶來了什麼啟發?

【成長】:復課在即,如果你是你們學校的疫情防控負責人,你會怎麼加強日常的管理?請列舉你的3個具體的措施並簡述你辨別哪些措施更為合適的思考過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