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島美雪養活了大半個港臺樂壇?該鄙視還是理解?看完你就知道了

中島美雪養活了大半個港臺樂壇?歌手該被鄙視還是理解,看完你就知道了

80-90年代是港臺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那時港臺樂壇湧現出無數的優秀歌手和動聽的歌曲。張國榮、譚詠麟、梅豔芳、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等這些名字以及他們背後的旋律被深深地刻在我們腦子裡。有人說,80-90年代的港臺流行音樂代表著華語樂壇的巔峰,而那些歌手是華語樂壇最光彩奪目的存在,引領著華語音樂的發展。不過近幾年這個說法遭到人們的質疑,因為隨著聽眾口味的多元化,他們開始接受一些日韓歌曲,而其中一些喜歡懷舊的聽眾發現好多歌曲的旋律似曾相識。原來,當年我們特別喜歡的熱門歌曲都是翻唱的日本歌曲,而被翻唱最多的日本歌手就是中島美雪。中島美雪創作了500多首歌,其中就有70多首歌被港臺歌手所翻唱。因此有人調侃道—中島美雪養活了大半個港臺樂壇,也有另外一個說法——港臺樂壇就是一箇中文漢化組。

中島美雪養活了大半個港臺樂壇?該鄙視還是理解?看完你就知道了

中島美雪

當然,這些說法有點過於誇大。不過回顧一下那些年我們聽過的歌,確實有很多經典歌曲翻唱自日文歌。比如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任賢齊的《天涯》、王菲的《容易受傷的女人》、周慧敏的《最愛》都翻唱自中島美雪的歌。我們所熟知的《千千闕歌》和《夕陽之歌》都翻唱自近藤真彥的《夕燒けの歌》。另外,我們非常喜歡的哥哥張國榮以及譚校長譚詠麟,他們的很多經典曲目也都是翻唱,比如《風繼續吹》、《共同渡過》、《有誰共鳴》、《愛情陷阱》、《霧之戀》、《情義兩心知》等。筆者羅列了那些年港臺明星的部分經典翻唱曲目,如下圖所示。

中島美雪養活了大半個港臺樂壇?該鄙視還是理解?看完你就知道了

港臺明星經典翻唱曲目

看到這一大堆翻唱歌單,相信很多人內心都會無比震驚和激動,有一種世界觀被顛覆的感覺。有的人會感覺到失望和失落;有的人會很生氣,感覺被騙了。不管是哪種心情,相信他們最終都會拿起鍵盤,好好地鄙視一番。鄙視那被捧上神壇的港臺音樂圈,也鄙視曾經自己喜歡過的那些天皇巨星。

中島美雪養活了大半個港臺樂壇?該鄙視還是理解?看完你就知道了

張國榮

不過咱們先別急著鄙視,我們先分析一下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為什麼當時的港臺音樂圈充斥著那麼多的經典翻唱?同樣是翻唱,為什麼當時翻唱就能火,現在人們對翻唱卻嗤之以鼻?原因有以下兩點。

首先,80年代的港臺,特別是香港,流行音樂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並且高度商業化。人們對音樂這種精神方面的追求逐漸增加,使得唱片行業蓬勃發展,同時競爭也非常激烈。因此,歌手像產品一樣,被一批一批地打造出來。但是光有人不行,還得有歌,光有歌也不行,還得有好歌。但是歌曲是需要花時間去創作的,有時間但沒靈感也未必能創作出來。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唱片公司將目光放到了日本。選用日本流行歌曲的曲子,拿回來重新作詞,這樣就能迅速地產出一首音樂作品。由於這些曲子原本就是經過市場驗證過的,因此這些全新的歌曲一經推出就能立刻火起來。據說,譚詠麟巔峰時期一個月出一張專輯,這正是商業音樂的成果。

中島美雪養活了大半個港臺樂壇?該鄙視還是理解?看完你就知道了

譚詠麟

其次,當時人們能接受翻唱而現在基本不能,原因可以同四個字概括——時代變了。以前,信息的傳播速度遠沒有今天這樣迅速,很多人是不知道那些歌是翻唱的。加上對日韓文化的不瞭解也沒興趣瞭解,因此即使知道歌是翻唱的,也會欣然接受。如今信息的傳播加快,人們音樂素養的提高以及對多元文化的追求,人們能迅速辨別這首歌是不是翻唱,甚至歌曲中相似的旋律也能被輕易的捕捉到,蔡健雅就經常因為這個原因深陷抄襲的緋聞。

另外,原創越來越受重視,但是當下有很多標榜原創的歌手,行的卻是拼接翻唱之舉,便使得很多人對翻唱抱有敵意。因此,兩個不同時代,人們對待翻唱的態度會截然不同。

中島美雪養活了大半個港臺樂壇?該鄙視還是理解?看完你就知道了

蔡健雅

總之,80-90年代的港臺樂壇能出現很多經典翻唱歌曲是時代和唱片市場共同造成的。將那個年代的港臺音樂稱作華語流行音樂的巔峰,這確實有點言過其實。我們可以責怪唱片公司的心浮氣躁,唯利是圖,可以質疑港臺樂壇缺少原創,但是請別鄙視那些歌手。那確實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他們哪一個不是基本功紮實,哪一個不是真正熱愛音樂。歌手不一定會作詞作曲,但是一定要會表達歌曲的情感,引起聽眾的共鳴,而那個年代的歌手,他們做得很好。他們沒有抄襲,而最多隻是翻唱,翻唱不等於抄襲,當然他們也有原創歌曲。

他們不應該被鄙視,你們可以不喜歡那些翻唱歌曲,但每一位用心去唱歌的人,至少應當被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