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診作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成都一診作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材料分析】

作文由三則名言類的材料組成,這種多則材料的作文,最佳的確定立意的方法是或求同,或求異。材料一秋瑾的詩句表現出個體在國家淪陷後勇敢擔當起報國重任,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的愛國情懷。材料二中袁老的一句話,表現出的是把個人追求建立在人民群眾需要的基礎上的價值觀。材料三說“只要身邊最親近的人每天都開心,健康快樂”,人生追求的是身邊親近的人的幸福。從“求同”的角度看,不管是為國家、為人民還是為親近的人,個體的追求與幸福都是建立在為他人的基礎上的。從“求異”的角度看,材料一、二都展示出一種個體的博愛情懷,個體應該追求的是為國為民,把個人的目標、夢想、追求與國家和人民的需要緊緊聯繫在一起,或者都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材料三展現出的是更私人的溫情,不需要轟轟烈烈,不需要站在時代的潮頭,只需要讓身邊人過得幸福快樂,就是自己的成功。

【參考立意】

1.人之大者,為國為民

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3.幸福,當為他人謀

4.樂吾樂,以及人之樂

5.平平淡淡亦充實

【習作】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每每讀到秋瑾此詩,總有一種感動和熱血激盪於心胸。人們稱秋瑾為鑑湖女俠,“俠”之一字,古今皆傳,但唯有如秋瑾般為國為民者,方能稱之為真正的“俠”。

少時讀曹子建《白馬篇》,開篇“白馬飾金羈”便讓人神往,尤喜“揚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一句,那白馬白衣的幽並遊俠兒御馬挽弓,神勇無比,令人心折。成年再讀,才知最有俠氣之句,莫過於“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國難當頭,敢持長劍,挽天傾,眼前是戰火紛飛,身後是萬千黎民,亂世之俠當如此。

恰如瞿秋白,從文人的清夢中走到那黑暗的人間,“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分梢”——他最早將春色帶給人間,雖身陷縲紲直面死亡亦在所不惜。又如郁達夫,“曾因醉酒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他在抗戰爆發後義憤填膺:“我們這一代,應該為抗戰而犧牲。”——一語成讖,他最終為抗戰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當一個人把國家和人民當作自己的牽絆,他就是真正的“俠”。

亂世如此,如今亦如是。為國為民,每個人都是俠之大者。

20多年矢志追求、嘔心瀝血,堅持奮鬥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的南仁東是“俠”。拒絕日本的高薪挽留,一個人主導著中國“天眼”系統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做方案搞實驗夙興夜寐,選址親臨貴州荒遠的山區,條件艱苦,他帶領著團隊甚至經歷過原始的“野人”般的生活.....一切只為國家能夠擁有自己的大射電望遠鏡,能夠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方面更進一步。

十幾年間堅持匿名捐款的青島微塵也是“俠”。“我們是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很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但就是這樣一粒“微塵”引發了一座城的強烈關注,越來越多的人被其愛心所打動,在捐款後,也留下了“微塵”“小小微塵”“微粒”等化名。“微塵”逐漸超越了一個名字的內涵,成為一種充滿愛心的精神符號。一粒微塵,成就了無數個微塵,無數個“俠”。

中國自古有對“俠”的期待,但其實,我們更應該期待自己成為“俠”.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也許少有為國而戰殞身不恤的“俠”,但為民服務,樂於奉獻的“俠”卻多多益善。只要我們能把個人的追求與國家、社會、人民的需求結合起來,那麼每個人都可以是“俠”,都可以是真正的俠之大者。

【點評】

以秋瑾的詩句入題,直接引用材料,開門見山,主題鮮明。然後以對比的手法寫出對“俠”的兩種認識,強化亂世中俠的內涵,再以瞿秋白、郁達夫等進行事例論證。文章的後半部分,視線由歷史轉向現實,繼續點題並用南仁東、青島微塵等例論證今人之“俠”氣。結尾表達對“俠”的期待,指出每個人都應該期待自己成為“俠”,生化了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