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恩師格雷厄姆的財富故事

巴菲特恩師格雷厄姆的財富故事

巴菲特,價值投資大師。世界首富。投資界盡人皆知,趨之若鶩。想和巴菲特本人吃一頓飯?可以。每年只有一次機會,門票漲到2100萬啦。

巴菲特公司的股價,從19元起步,經過53年成長,漲到30多萬元。是的,每股30多萬美元。買一股巴菲特公司股票,要花200多萬元人民幣。要按咱們股市最低買一手(一百股)規矩,買一手巴菲特公司股票,要2個多億。沒錯,當初你用零花錢買一手巴菲特公司股票,留著玩兒。現在你就是貨真價實的億萬富翁了!巴菲特不僅自己世界首富,也親手造就了不計其數的億萬富翁。

巴菲特這麼牛,他的老師是不是也很牛。是的,巴菲特的恩師,本傑明.格雷厄姆。號稱華爾街教父。他的《證券分析》,《聰明的投資者》是經典中的經典。巴菲特正是在格雷厄姆的悉心指導下,走上成功的價值投資之路。

格雷厄姆早年喪父,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備嘗人間艱辛。小格雷是個爭氣的孩子,以優異成績考取美國的名牌常青藤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畢業後,格雷厄姆到一家投資公司,做了一名華爾街的股票統計員。小夥子沒在枯燥的數字中埋沒紅塵。苦幹苦鑽,發明獨門選股實戰方法,一戰成名。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這第一桶金來得可不容易。當時美國流行投資債券。買債券是正道。買股票是撈偏門。債券的收益穩定豐厚,股票常常讓人傾家蕩產。人們一般把資金的一大半放在債市,零頭放在股市。格雷厄姆潛心研究發現,常識背後是天大的誤會:從長期收益看,投資股票的收益率不但超過投資債券的收益率,而且是好幾倍!背後的邏輯是:過去幾十年的實際數據證明,經濟增長的速度遠遠大於債券收益率增長的速度。而股票的價格最終都會體現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是說,過去幾十年,實際股票價格的增長速度是債券收益增長速度的好幾倍!這個發現,讓格雷厄姆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大部分資金投到股市,而不是債市。使自己的財富快速積累。

故事說到這,插個題外話。話說國內近些年,咱們老百姓是不是也有個普遍印象:炒房的賺得盆滿缽滿,炒股的虧的底朝天。連罵人的話都是這樣的:“你們全家都炒股。”實際上,這些年來股市指數的平均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一線城市以外全國房價的增長速度。看起來普遍的現象卻不是事實。


成功不靠運氣,不是偶然,靠勤奮鑽研和獨立思考的勇氣和智慧。後來,格雷厄姆一直強調,任何時候都要有獨立於市場的思考。

用第一桶金,小格為母親買了豪車,請了保姆,換了大房子。這孝心,槓槓滴!我們祝願這一家從此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可但是。格雷厄姆沒他後來的學生巴菲特那麼好運氣,趕上美國幾十年經濟景氣大好週期。正當格雷厄姆在股市大幹快上,時間來到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股市跟著崩盤。年輕氣盛的小格一百個一萬個不服輸:我能戰勝股市!加槓桿!像輸紅了眼的鬥牛。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小格輸得吐血。一吐五年。股市回暖五年,小格苦巴苦熬才把大崩潰的窟窿填上。小格也真正長大。後來格雷厄姆對加槓桿這件事耿耿於懷,痛恨了一輩子。誰敢再提加槓桿,老格就跳腳罵娘。

不加槓桿,按老格的價值投資方法謹慎投資,從此老格的財富之路一帆風順。再沒吐血。1941年到1960年,20年平均年化收益21%。


格雷厄姆的財富生涯中,有一個傳奇故事:1948年,格雷厄姆買下當時一家民營的政府員工保險公司(蓋科公司),經過重組,蓋科公司股價一飛沖天。到1972年,蓋科公司股票漲幅超過280倍!

這個點睛之筆,神來之筆,給他的學生巴菲特巨大啟迪:山雞原來是這麼變成金鳳凰的:收購加改組。這也是後來巴菲特價值投資的重要組成。

孔夫子三千弟子七十二高徒。老格的得意弟子中還有一位傳奇人物。沃爾特.施洛斯。

這位小沃,沒大學文憑,就是一名勤雜工。靠邊打工邊自學得到格雷厄姆真傳。在施洛斯47年投資生涯中,嚴格遵守格雷厄姆投資原則,尋找被市場先生報錯價的公司股票,獲得47年增長5456倍,年化20.09%的驚人收益。

47年中,施洛斯從不做企業調研,只閱讀和統計企業財報數據,尋找符合格雷厄姆投資要求的公司股票。買下他們,靜靜等待價值迴歸,然後賣出,繼續尋找,週而復始。

格雷厄姆的財富故事告訴我們,致富並不難。難的是獨立思考的精神,和幾十年一貫的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