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雲端”思政課,有料更有效!

在全國疫情防控大局下,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總體部署,結合學校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要求,制定工作計劃與安排,並積極組織全體思政課教師參加相關培訓,開展線上集體備課,確保每一位教師掌握網上授課技能。並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鼓勵教師適時創新授課方案,做到課前有準備、線上有講解、課後有答疑,環環相扣,促進思政課教學有質有量有實效。田雙雙老師就是眾多思政課教師中的一員,疫情雖阻斷了她回河北與家人團聚的腳步,卻給了她一次全新的上課體驗,獨處異鄉,堅守初心,她用走心的思政課,在“雲端”為學生們架起了知識的橋樑,點燃了信念的火焰,充分發揮了思政課在戰“疫”鑄“魂”中的重要作用。

  平臺學習,夯實基礎知識

  為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供給,田老師按照學院安排,藉助“智慧樹”學習平臺在線優質課程資源,有效開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形勢與政策》線上教學。她根據學院集體備課的課程大綱,適當調整選用教學內容,並及時為學生們推送學習指南,保障學生在線學習無憂。在此基礎上,田老師還積極進行線上輔導答疑、作業測試等工作,幫助學生強化重點、攻克難點,確保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融會貫通。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雲端”思政課,有料更有效!

田雙雙老師正在網上授課

  直播授課,直面學生困惑

  防疫不妨教,隔屏不隔心,這是田老師開展網絡直播課的初心。在她看來,戰“疫”非常時期的非常教學,讓思政課有了特別的意義。她以鍵盤代替粉筆,以屏幕代替黑板,把自家陽臺變成了三尺講臺,從平日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化身為直播平臺的“新網紅”。為了更好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田老師在利用直播平臺授課過程中,以繪聲繪色的講解豐富課堂形式,以快速問答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以疫情的實時動態擴展課堂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引導學生正向思考,解答學生思想困惑,消除學生內心焦慮,真正實現了與學生面對面、心貼心的“雲端互動”,不僅傳授了“真知識”,更是傳遞了“正能量”。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雲端”思政課,有料更有效!

  熱點共議,創新教學模式

  針對疫情期間網絡輿論對學生思想的強大沖擊,田老師大膽創新教學模式,採用課前、課中、課後三位一體教學模式:課前熱身(時事思考)——課中討論(集中答疑)——課後評價(作業反饋),藉助微信、QQ、抖音等網絡微平臺,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進行分享互動,鼓勵學生主動發問、相互探討、共同解決,打出了一套“學?思?悟?踐”的組合拳,發揮了朋輩間的互助及激勵作用,很好地強化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實現了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在諸多熱議話題中,不乏對#武漢封城的重大意義#、#中國為什麼行#、#疫情為什麼讓人們更愛國#的討論,這些時事熱點不僅是學生所關注的,也是思政課必須直面的,而只有將這些問題及時回應,發揮正向正向引領,才能確保學生在網絡輿情中的思想定力。通過危難中的不改初心,講清中國夢想;通過危機中的力量凝聚,講透中國優勢;通過危險中的“最美逆行”,講活中國精神,真正做到用“硬核”思政力量堅守疫情大後方,激發學生一心向黨、以學報國的熱情。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雲端”思政課,有料更有效!

田雙雙老師正在值播和引導學生學習

  時時引導,牢記使命擔當

  災難即教材,生活即教育,田老師以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時間節點為依託,聯通社會大課堂和思政小課堂,巧妙運用情景教學,化疫情之“危”為育人之“機”,幫助學生深入瞭解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如,4月4日,組織學生進行線上默哀,教育學生緬懷英雄先烈等等,努力將具體事件人物所呈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擔當及時傳遞給學生,實現思政課的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幫助學生在關注現實中與祖國同頻共振,與祖國發展同向而行,明確自身作為時代新人的使命擔當。

  疫情終將被戰勝,開學的日子就快來臨。田老師表示,將繼續在線上教育這塊全新領域進行積極探索,讓學生通過網課看到陰霾背後的陽光,暢想陽光底下的萬紫千紅,守望微風和煦裡的春華秋實!她也希望能夠早日回到學校,與學生在思政線下課堂繼續探尋真理,在美麗校園共沐春日暖陽。(中國教育在線 來源: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