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世界觀崩塌”:宇宙各個方向上的膨脹速度可能不同

宇宙學一個基本理念是,如果觀測尺度足夠大,那你從各個方向上看都是一樣的。這是人類關於宇宙歷史和命運的認知支柱。

4月8日,歐洲空間局(E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合作完成的一項成果對此提出了挑戰。主導研究的德國波恩大學宇宙學家康斯坦蒂諾斯•米卡斯(Konstantinos Miggas)說道:“那根支柱可能有裂縫了。”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都假定宇宙自大爆炸後,在各個方向上的膨脹速度是相同的,即所謂的各向同性。這樣的話,宇宙儘管存在一些局部差異,但在大尺度上每個方向都具有相同的性質。

一個常見比喻是烤麵包,星系等宇宙物質則是裡面的葡萄乾。在烘焙過程中,葡萄乾隨麵包膨大而散開,但大體上均勻。

宇宙各向同性假說得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支持。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是一群古老的光子。宇宙在極早期曾經充斥著各種基本粒子而處於混沌的等離子體狀態,直到大爆炸大約38萬年後,質子和電子結合成穩定的中性氫原子,宇宙才變得通透起來並可以讓當時的光子自由穿行。這群光子,在穿行約137億年後到達地球,就像是一張137億年前的宇宙照片。

真正的“世界觀崩塌”:宇宙各個方向上的膨脹速度可能不同

這張“38萬歲照”告訴我們,那個時候宇宙在各個方向上以相同速度膨脹。那麼,今天的宇宙還是這樣嗎?

如果宇宙一直保持著各向同性,那麼溫度相同、距離相似的星系團看起來應該同樣明亮。該團隊使用了一種強大而新穎的方法來測試這一點。

星系團中瀰漫著極熱的氣體,這些氣體的溫度與其產生的X射線量相關,稱作X射線亮度。這種測量方式不會受到宇宙膨脹的影響。接著,研究團隊又用另一種會受宇宙膨脹速度的方式計算亮度,兩相比較。800多個星系團的驗證結果與理論相悖。

參與研究的波恩大學天文學家托馬斯•雷普里奇(Thomas Reiprich)說道:“我們看到,具有相同性質、溫度相似的星團,在一個方向上的亮度低於預期,在另一個方向上則高於預期。差異相當顯著,約為30%。這些差異不是隨機的,而是根據我們的觀測方向呈現出清晰的模式。”

研究團隊進一步排除了氣體、塵埃雲遮擋視線,或是超大質量結構的引力場影響。

如果宇宙真的不再均勻膨脹了,那麼天文學家們就有得忙了。各向同性的宇宙,同一組參數和方程放之四海而皆準,各向異性的宇宙則要在非常遙遠的尺度上重新推敲。

至於不均勻膨脹的原因,神秘的、被認為佔據宇宙69%的暗能量可能是一種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的觀測數據來自於幾個前輩級的太空望遠鏡,樣本數量很有限。歐空局的XMM牛頓望遠鏡、NASA的錢德拉望遠鏡都是1999年發射升空的。

歐空局旗艦級的歐幾里得望遠鏡計劃在2022年啟航,主題正是宇宙膨脹和暗能量。通過拍攝幾十億個星系圖像,它可能提供更準確的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