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勤:【洞察】48萬億的投資額,新基建的錢從哪裡來?

本文提綱:

1、 新基建48萬億投資大版圖

2、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區別

3、 錢從哪裡來

新基建這個詞在2018年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2019年會議報告又提了,但近一年多進展不大,這次疫情為了對沖經濟,開始發力新基建。相比於傳統的“鐵公基”(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新基建更側重於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和涉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5G、特高壓、高鐵、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1、新基建48萬億投資大版圖

統計發現,截至2020年3月5日,24個省市區公佈了未來的項目投資規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8.6萬億元(此數據並非2020全年度),其中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近8萬億元。

48萬億投資版圖

程勤:【洞察】48萬億的投資額,新基建的錢從哪裡來?


2、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區別

智雲產業研究院創始人程勤認為:“新基建”與傳統基礎設施情況很不一樣。“新基建”在前期建設時候,就應避免“一哄而上”,在選址和佈局規劃上需要綜合考慮城市區域一體化發展、因地制宜,權衡利弊,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

同時, “新基建”必須以數字化應用為“新導向”。數據如果無法實現有效使用、互聯互通,就不能實現城市運轉過程中預警、智慧化管理的功能。有效的新型基礎建設必須是可以創造多種應用場景的,如:北斗+大數據中心(非常規的數據中心、北斗+智慧交通、北斗+大數據等。

3、錢從哪裡來

傳統基建的資金來源通常是:

自有資金、銀行貸款、融資租賃、股權投資、資產證券化等。

根據2018年數據,全國城鎮基建投資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專項債資金使用核算在內)、城投平臺是三大主要資金來源,分別貢獻投資額約23%、25%、38%,合計貢獻達86%。私人部門對基建投資的貢獻主要體現在PPP和電力企業自籌資金,估算其分別貢獻2018年基建投資的6%和8%,佔比較小。

新基建資金來源主要是:

新基建資金來源主要有:自有資金、銀行貸款、融資租賃、股權投資、資產證券化+當地城投的專項債+政策銀行專項貸款等形式。具體來看:

1、自有資金:對於大新基建的建設資金,自有資金投資的優勢是成本低,使用期限靈活可控,自由度較大;劣勢同樣明顯,使企業流動資金減少,經營風險提高,同時經營成本也會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下降,利潤減少等。

2、銀行貸款:在有政策支持的情況下,銀行貸款可以為新基建帶來較低成本的建設貸款或者經營性貸款(現階段央行基準貸款利率五年期貸款利率為4.90%),侷限性在於貸款企業的資質要求,以及抵押擔保要求或者有國家性技術專利通過質押貸款,對貸款企業要求相對較高。

3、融資租賃:作為融資方式的一種對於新基建設備的租賃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需要結合其他的融資方式,來解決比如土地使用問題,廠房建設等。

4、股權投資:目前比較普遍的一種融資方式,常見的PE/VC直接投資方式,以及發行私募股權基金(信託)的間接投資方式。顧名思義,直接投資即是投資機構/投資人直接通過受讓股權方式進行投資,同時可以提供企業發展及管理建議,並且還有可能是持續性的投資;間接投資,主要體現為通過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行私募股權基金形式進行投資,以私募基金管理人代基金持有股權,大概率為一次性投資,並且有投資期限的要求,資金來源大部分為合格的自然人投資者,相對有一定的侷限性。

5、綜合融資:通過將資產證券化的形式,通過SPV公司與政府共同成立產業基金,通過政策的支持導向,與政府共同建設,獲取政策性貸款投資。針對於新基建,可以參考目前各地高科技產業園以及技術開發區,就是通過此模式進行建設、開發。

綜上所述,新基建的“錢從哪裡來”,建議第一股權投資和綜合融資方式也是很好的融資渠道和方式,也是目前資本市場比較常見的融資方式;第二是銀行貸款,可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以及資金流動性風險。

程勤

簡介: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實踐型商業顧問,智雲產業研究院、智雲創投創始人、新科技行業分析師。

研究創造價值、投資實現價值。通過研究成果鏈接企業、投資機構、產業園區。

9年諮詢公司經驗,6年投融資諮詢經驗。致力於人工智能、物聯網、集成電路、智能製造、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科技產業的諮詢、投資及新生態體系建設。

l 累計為超過百家公司提供過諮詢服務。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