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怎樣走下神壇的?

有些事,不去他們英國是不會知道的。

多年以前,我還是個青澀土炮少年,第一次去英國一路上還在尋思一個世紀難題,“怎樣表現才能讓自己像是經常坐飛機”,正好邊上做一個胖大叔,非常友好跟我聊了一路。當我問到一個問題,我說你們英國人(我當時用的是english,本來想用British,後來才知道幸虧沒用這個詞)比較忌諱啥,我注意下。大叔立刻就不爽了,啥?英國人?誰是英國人?別跟我說英國人,我們蘇格蘭人最鄙視英國人,英國人全是傻X,而且跟他們也不熟。當時我就懵逼了,你們英國不是由四塊組成的嗎?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你們蘇格蘭人怎麼就不是英國人了?後來在那邊呆了一段時間算是明白了,原來英國領地內的這幾夥人風格完全不搭,更奇葩的是互相憎恨,互相討厭,根本不覺得對方是自己人,也不覺得互相之間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比如我的英格蘭小夥伴,跟我說在他們英格蘭眼裡,蘇格蘭人全是“艹羊的”,看我一臉懵逼,他給我解釋,說以前大英帝國嚴刑峻法,偷麵包剁手,偷羊吊死,但是蘇格蘭人愛偷羊,每次逮到他們偷羊,他們就辯解自己只是單純希望跟羊發生那啥,請警察叔叔不要誤會。按照英國當時成例,跟羊發生那種關係挨兩鞭子就放掉了,所以時間長了,蘇格蘭人都成那種人了。有點像《阿Q正傳》裡的情節,大家說“阿Q你又偷東西了?”阿Q說“我們蘇格蘭人的事,怎麼能叫偷?”至於愛爾蘭,大家可以注意下,很多英國人聽到“愛爾蘭人”這個詞就會不自覺嘴角抽動,就跟他聽到什麼噁心玩意一樣,事實上在英語世界,“愛爾蘭人”這個詞本身就有“暴徒”,“黑社會”,“流氓”等意思,跟“意大利人”有點像,事實上無論是“愛爾蘭人”,還是“意大利人”,都有黑社會的意思,這兩天那個叫座電影,《愛爾蘭人》,講的就是黑社會流氓。比如我不止一次聽他們說,“你又不是愛爾蘭人你怎麼能喝那種貓尿呢?”,“這是愛爾蘭人都幹不出來的事”等等。說到這裡,大家就該納悶了,他們到底咋回事,有啥不可告人的心路歷程讓他們的內心如此滄桑?接下來我們就說說這事。

其實從這個圖就能看出來,英格蘭佔領了右邊的大島最好的平地,把蘇格蘭和威爾士人趕山裡去了。歷史上本來三個島(除了上圖的兩個大島,中間還有個小島,叫馬恩島,大家用放大鏡才能看到,合起來叫英倫三島),都是凱爾特人的地盤,後來來了盎格魯撒克遜人,把土著凱爾特人趕到山裡去了。


嗯,不是針對誰,住在山裡的民族大部分都有一段悲催的往事。


盎格魯撒克遜人也是北歐日耳曼人的一支,跟德國人的關係就好像歷史上宋朝的女真人和明朝的後金人一樣,是同一夥人不同部落不同時間上的不同稱呼。


所以英倫三島上的人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仇恨。


歷史上蘇格蘭和英格蘭一直都是敵對關係,而且蘇格蘭一直和法國關係好,長期聯姻,瞭解英法的人都知道,英法是世仇,蘇格蘭幫著法國,基本相當於胳膊肘往外拐了。所以歷史上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一直沒啥感情,仗倒是沒少打。


至於愛爾蘭,從來都和英格蘭不是一條心,英格蘭打了幾百年才把愛爾蘭人徹底征服,到了鴉片戰爭那時候還把愛爾蘭人餓死幾百萬,大家可以搜一下“愛爾蘭大饑荒”,瞭解下英國人在愛爾蘭幹了些啥,某種意義上講,愛爾蘭人對英國的仇恨比大清深的多。


血統不一樣,互相之間有反覆仇殺,網上有人舉例,英倫上的那幾個貨之間的關係有點像中國和越南之間的關係,中國人覺得和越南人關係不錯,歷史上是一家,但是對於越南人來說,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提起來就發飆。


而且最關鍵的是,英國人和其他幾個的宗教信仰不一樣,這裡“宗教信仰”一定要黑體加粗下劃線,因為對於我們這些非一神教的人,很難理解那種“宗教信仰都不一樣怎麼一起過?”的感覺,蘇格蘭和愛爾蘭都是天主教的地盤,但是英格蘭卻是新教的地盤,教皇都不一樣,在一起過日子的感覺就好像人跟牲口同桌吃飯似的,這不是博主編的,這就是愛爾蘭諺語。


我們以前也提過,清教徒跑去北美種地的原因也是受不了跟那些宗教異端呆在一起,英國議會因為宗教問題分裂成了託利黨和輝格黨,現在的保守黨就是當時的託利黨。


英國內部那幾個貨之間打了數不清的仗,比如大家熟悉的《勇敢的心》,講的就是蘇格蘭英雄華萊士,成名於對英戰爭,一度被封為蘇格蘭護國公,後來被英國人抓到後殘忍地處死了。

從12世紀開始,英格蘭人有空就去修理愛爾蘭人,愛爾蘭人也是點背,從一開始比英格蘭人落後一些,從那以後就一直被壓著,所以一直也沒太發展起來,大家現在去愛爾蘭,甚至北愛,就能明顯感覺到比英國本土窮的多。


愛爾蘭人反抗不斷,英國人就一直鎮壓,幾乎大家知道的所有英國大佬都去愛爾蘭刷過經驗,甚至包括克倫威爾什麼的。


而且英國人在北美吃過一次虧,英國人當初不小心讓美國人發展起來了一點製造業,沒想到美國人後來急吼吼的離家出走了,在那之後,英國對愛爾蘭進行了徹底的去工業化,愛爾蘭連一個馬蹄鐵都生產不出來,更別說生產步槍了,沒槍就沒法反抗了嘛。


後來在1845年,也就是跟大清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剛打完,就發生了我們上文說的愛爾蘭大饑荒,英國政府倒是也做了些救助工作,不過遠遠沒盡力,女王自己捐了一千英鎊,奧斯曼土耳其蘇丹說是要捐一萬英鎊,英國硬是不讓。


愛爾蘭死掉的和跑掉的人佔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這下血海深仇結下了,有點像我們前文說過的烏克蘭對蘇聯的仇恨似的,一說起來就會破口大罵當初“烏克蘭大饑荒”。


1845年發生饑荒,1848年愛爾蘭就爆發了起義,儘管英國當時隨手就把彈壓了起義,但是愛爾蘭人從那以後徹底跟英國決裂了。起義失敗後參與起義的高層除了被英國處死的,剩下的都跑到了法國和美國,繼續鬧。


後來德國崛起,愛爾蘭人一直和德國勾勾搭搭,德國一度還運送了軍火給愛爾蘭人,準備幫助愛爾蘭人鬧騰。


隨後“一戰”爆發,英國準備加入法俄同盟去打德國人,而愛爾蘭人商量要跟著德國跑,不過被英國發現了企圖,愛爾蘭沒跑成差點被打斷腿。


儘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愛爾蘭人沒跑掉,但是戰爭中英國也被耗到喘不過氣來,1919年一戰剛結束,愛爾蘭人又起來鬧。


這次愛爾蘭人成立了義勇軍,一鼓作氣,通過城市游擊戰襲擊英國政府官員和軍人警察,工人罷工,不給英國政府搬運物資。


愛爾蘭人修改了策略,不像之前那樣武器不行還正面槓,這次從美國和俄國買了武器後專門搞暗殺和遊擊,天天襲擊英國在愛爾蘭的官員和警察,雙方一度殺紅了眼,丘吉爾在回憶錄裡說,單是在1919年,愛爾蘭就發生了1700次針對英國政府的襲擊事件。有些事情屬於嚴重惡性事件。


比如有一個晚上,17名警察遭到伏擊,當場被打死15個,剩下倆跟死了也沒啥差別。另一個早上有14名官員同時在上班路上被槍擊,導致英國在愛爾蘭的官員早上不敢出門。還有一次愛爾蘭游擊隊一口氣處死了十幾個英國情報部門的特工人員,作為報復,英國軍人對著正在看球賽的愛爾蘭民眾開槍,當場打死14人,打傷幾十人。這件事被稱為“血腥星期天”。


而且把相互傷害提到了一個新高度,比如英國情報部門逮到游擊隊後為了逼他(她)供出同夥往往無所不用其極,同理,情報部門的人被抓到之後會有特殊待遇,會死的非常慘。


大家看《英倫對決》的時候,能看到劇尾英國情報部門的人對那個女共和軍行刑逼供後,當場射殺了,這在西方非常少見,用中國公知的話說這不符合程序正義,不過電影非常寫實,因為這是100年來英國情報部門對愛爾蘭共和軍一貫的做法,當然了,他們被愛爾蘭共和軍逮到也是這下場:


英國是怎樣走下神壇的?


雙方那些年相互報復,互相處決,雙方的手段都駭人聽聞,到了1921年,三年的城市游擊戰把愛爾蘭基本搞成了一個屠宰場,愛爾蘭人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是英國也抗不住壓力了,開始思考這個敗家子要是想走就走吧,正如當初美國要走,英國也放手了。這次也一樣,準備放手。


不過英國人向來有個坑人的小竅門,就是“分而治之”。


愛爾蘭的宗教分佈很不和諧,北方6郡人口主要是英格蘭移民過去的,信英國國教,這些人不想離開英國。


南方26郡是愛爾蘭土人,信天主教。所以英國政府出了個方案,把愛爾蘭分成兩塊,愛爾蘭北方6郡,也就是我們下圖橙色區域,繼續跟著英國混,也叫“北愛爾蘭”:


英國是怎樣走下神壇的?


天主教集聚區的26個郡分裂了出去,跟澳大利亞新西蘭一樣,成了自由邦,過了一些年才徹底獨立。英國也從這個時候改名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怎樣走下神壇的?


這個協議的簽署傳到愛爾蘭,大家一片歡騰,畢竟英國做出讓步,長達七百年的獨立運動終於有了結果,能爭取到這個地步已經很讓人感動。


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非常不滿,畢竟他們要的是32個郡的愛爾蘭全島都獨立出來,現在爭取到26個算啥?他們聲稱,只要愛爾蘭全島一天不統一,戰爭就不結束。


這夥人就是後來的愛爾蘭共和軍。


4

恐怖主義的崛起


愛爾蘭共和軍搞恐怖主義並不是戰爭一結束就開始搞,因為獨立後的愛爾蘭自己先打起來了。


矛盾的核心是“到底應不應該接受條約”,正反兩派迅速武裝起來,然後相互攻擊。


我們前文說過,愛爾蘭人一直有“暴徒”的名聲,這個真沒有冤枉他們,內戰中的愛爾蘭人對待自己的同胞比當初對付英國人手段更狠。相互處決戰俘,把戰俘推到地雷池裡炸的粉碎,都是愛爾蘭人的日常,後來玩的太激進,把愛爾蘭國父都給打死了。這在全世界都應該是僅此一例吧。


而且我們剛才說北愛爾蘭6個郡繼續跟著英國,這6個郡裡天主教和新教教徒極端對立,相互之間也衝突不斷,就這樣,和平協議簽署後,整個愛爾蘭又亂了,都柏林和貝爾法斯特上空陰雲密佈,共和派和自治派,天主教和新教打成一片,雙方互相刷下限。


不過當時人心思定,大家也不願意支持兩夥人互相沖突,慢慢的他們撓了一段時間發現沒人捧場,也就散了。


隨後近40年,愛爾蘭共和軍的統一事業轉入低谷,因為人心思定,而且英國經濟在戰後強勁復甦,南愛爾蘭人並不關心北愛,北愛新教教徒佔據絕對優勢,也不想跟南愛統一,沒人支持愛爾蘭共和軍,他們也就只能零星搞點破壞,一度從世界各大新聞上消失了。


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風聲再起。


原因倒也不復雜,上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滯脹”,瞭解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一般失業率和通貨膨脹不會同時高漲,但是當時竟然奇蹟般的兩個指標同時高漲,原因嘛,也不復雜,美國在越南花錢太多,入不敷出,國債高企,影響了整個西方經濟體,而且又發生了“石油危機”,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在70年代發生了大幅衰退,落實到愛爾蘭,失業率高漲,大家心情不好,就開始找原因,找來找去,就覺得是“宗教異端”在搗亂,這個是全世界通病,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在德國導致了全民的對猶太人的仇恨加劇,大家覺得問題全在猶太人,後來發生了大家熟知的大屠殺。


失業率高一直以來都是暴亂的導火索,比如大家熟知的阿拉伯之spring,敘利亞問題,起初都是失業率引發問題。我們前文說過,北愛爾蘭新教徒比天主教徒多,雙方互相看對方是異端,覺得自己沒工作是因為對方在排擠自己,很快就出事了。


比如1968年10月5日,愛爾蘭民眾遊行,被警察用警棍當場打傷77人,激化了矛盾。


隨後演變成兩派教徒們堆街壘,互相扔燃燒瓶,拿著槍互相射擊,英國政府緊急派兵到北愛參與鎮壓,那個電影《迷失1971》,講的就是1971年英國軍隊到北愛彈壓暴民,被暴民當街幹翻的事。


到了1972年1月30日,天主教徒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對他們的壓迫,英國軍隊當場開槍打死13人,在《英倫對決》裡有表現,關玉明開車進入北愛就看到了路邊的大牌子:


英國是怎樣走下神壇的?


隨後的很多年,又出現了新的一輪反抗高峰,英軍和愛爾蘭共和軍的人相互傷害,一般的流程是這樣的:


愛爾蘭共和軍一次次在英國核心大城市發動恐怖襲擊,英國情報部門展開反擊,往往殺一堆抓一堆,被抓的這夥人在監獄裡搞絕食,經常一次絕食能長達40多天,每次都能餓死一堆,這批餓死後下一批再繼續開始,史稱“接力絕食”,前赴後繼,全世界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全世界各國都點起蠟燭給英國施壓,包括美國的天主教聯盟,羅馬教廷以及各種民間組織。


往往在絕食期間,北愛的天主教徒被這幫絕食的恐怖分子煽動起來,貝爾法斯特等北愛大城市幾乎每天晚上都爆發大規模衝突,天主教徒和警察各種廝打,英國政府真是有點扛不住了。


而且在1979年,愛爾蘭共和軍幹出來一件大事,他們把蒙巴頓勳爵給炸死了。


蒙巴頓是英國當時的國寶,女王的叔叔,這貨一生風生水起,對自己的運氣非常迷信,有著令人髮指的自信心,他經常去北愛那一帶釣魚,當時情報部門和警察都警告過他注意安全,蒙巴頓笑呵呵地說如果愛爾蘭人敢碰他,他就要用魚竿教訓那夥人,不過嘚瑟過頭了,那天他帶著自己的孫子去船上的時候被引爆的炸藥炸死,他孫子也被炸死了。


消息傳到撒切爾夫人那裡,老太太目瞪口呆,就在當日,隨後愛爾蘭共和軍針對英國陸軍發動襲擊,當場打死十幾個人。


手拿AR-18的愛爾蘭共和軍軍人們又一次拿下了全世界的各大頭條,那把AR-18也成了知名“寡婦製造者”


英國是怎樣走下神壇的?


不過撒切爾最為人稱道的一個特點就是強硬,死活不對愛爾蘭共和軍屈服,這種強硬為她贏得了身前身後名,不過代價之大也可能超過了她的預期,1984年愛爾蘭共和軍針對她本人執行了一次刺殺,所幸沒炸到她。


撒切爾夫人自己名譽也因為在任期間的時候強硬操作蒙上了厚厚的一層塵埃,在英國,撒切爾這個話題一般能不說就不說,就跟在中國聊中醫和轉基因一樣,斷交必備好話題,咱們的媒體對撒切爾還是整體好評的,而在英國很多人覺得現在英國這麼矬問題全在撒切爾胡鬧,現在絕大部分英國人稱呼撒切爾為“old bloody bitch”。


不過這才是開始,隨後的幾十年裡,爆炸不斷,最嚴重的一次,1996年曼徹斯特市中心,愛爾蘭共和軍引爆了1600公斤的爆炸物,爆炸竟然形成了蘑菇雲,毀掉了1/3的曼徹斯特市中心。


最逗的是,英國政府說既然北愛的天主教徒你們這麼不喜歡大英,你們北愛投票公投吧,看看願不願意留在大英,如果不願意就趕緊走吧,受不了你們了。天主教徒都笑了,說你們逗我們呢?北愛150萬新教徒,50萬天主教徒,新教徒都喜歡英國,投啥投?啥結果你們心裡沒點B數嗎?天主教徒後來連票都沒去投。


其實對英國來說,巴不得讓北愛滾,北愛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英國得長期救濟北愛,一直在對北愛輸血,而且每年把大把的錢花在維持北愛治安上,如果能讓北愛能滾了,英國應該會很高興。英國腸子都悔青了當初把北愛這個火藥桶留下來。


不過北愛有3/4的新教徒,他們喜歡英國的救濟,而且擔心加入愛爾蘭後被欺壓,死活不走,整體局面就是,新教徒人多,天主教徒極端,雙方都不妥協。


不是尾聲的尾聲


看他們鬧得這麼兇,大家是不是納悶這可咋解決?


其實吧,本來這事是沒法解決的,不過我們上文說了,這種混亂的本質是經濟衰退,如果經濟衰退解決了,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大半


進入1992年之後,西方經濟強勢復甦,因為蘇聯解體了嘛,英國和美國去蘇聯搶了不少優質資產回來,具體套路也不復雜,英國銀行團借錢給俄國寡頭,寡頭去收購蘇聯油田,天然氣,礦藏等等,這些產業都是優質現金牛,英美每年分紅。現在大家知道為啥俄羅斯寡頭們那麼愛英國了吧,出了事就往英國跑,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英國豢養起來的。


再加上互聯網泡沫的強勢來臨,西方走出了頹勢 ,失業率開始下降,而且美國人也跑愛爾蘭跟恐怖分子耳語,說那啥,你們鬧來鬧去不就是想要點援助嘛,如果你們不鬧了,我們也可以給你們點,你們天天鬧,我們美國人還做不做生意了?


而且英國政府也答應讓愛爾蘭共和軍的人進入北愛爾蘭政府,一起參與決策,釋放之前抓到的那些犯人。甚至之前炸死蒙巴頓的那小子也被放了,這小子也比較逗,他說他不後悔炸死蒙巴頓,只是很抱歉炸死船上的兩個小孩。


到此,愛爾蘭共和軍才開始放下武器,進入政府。


大家看《英倫對決》裡那個愛爾蘭共和軍的男主角,竟然在給英國政府服務,就是這個背景,他以前是恐怖分子,一家人死了一大半,和平協議後他們封存了武器,進入政府,他也當上了高官,有了二奶。下圖這一桌子的人,都是當初跟英國死磕的愛爾蘭共和軍指揮官,現在已經從良了:


英國是怎樣走下神壇的?


英國是怎樣走下神壇的?


這也是為啥關玉明的女兒被愛爾蘭共和軍的人給炸死了,老關非要追著上圖那個大佬要兇手,很多人覺得不理解,其實看完這篇文章大家知道了吧,這個頭目之前就是恐怖分子裡的頭目,他就算不知道,他也能有辦法知道。


看完這篇,再結合上一篇,大家現在看那個《英倫對決》應該已經沒問題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可能大家還在納悶,未來北愛還會繼續鬧嗎?


肯定會,這個不要懷疑,只要經濟出現下行,失業率高漲,北愛就會鬧,一鬧就有傷亡,有了傷亡就有仇恨,仇恨就是種子,而且幾乎無解,英國甩不掉北愛,因為那裡有3/4的新教徒,新教徒不願意離開英國。但是剩下的1/4的天主教徒只要一旦有事就會一直鬧下去。


別看現在愛爾蘭共和軍已經消停了,但是正如《英倫對決》裡說的那樣,遲早會重新分裂出一個新的組織來,正如當初愛爾蘭共和軍就是從原來的愛爾蘭義勇軍裡分裂出來的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