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得明白點?那就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甄別能力。

人類是信息的動物,缺少信息就難以存活,而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人類卻越來越顯得很無力,這是何解?


這是因為信息爆炸後,人類應對海量信息出現的混亂,這種混亂顯示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人類生理侷限的矛盾。


對我們普通人來講,每個人都能發聲的時代,海量的信息,對我們每個普通人的甄別信息能力都是巨大考驗,一不小心就被人帶跑偏,表達意見時跑偏還有得補救,如果是做決策,跑偏可能帶來難以承受的損失。


當然,春秋筆法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史官的常規操作,只講片面、情緒渲染、重點強調、忽略細節、九真一假等等,都是春秋筆法的手段,你完全相信文人史官是客觀的,這本身就是對人性瞭解的不客觀,因為人性就決定了,人不可能完全客觀,屁股決定腦袋,偏見左右意見,傲慢忽視真實都是時時刻刻在發生的。


所以,對所有的信息都應該有甄別的接收,在接收到更多渠道信息前不輕易下結論,也要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分清楚什麼是事實,什麼是情緒,什麼是渲染;還要考慮這事合不合常理?作者是不是有自己傾向?自己的信息渠道是否不夠寬敞?


想活得明白點?那就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甄別能力。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人類生理侷限的矛盾如何解決?


這個矛盾,目測未來的幾個世紀都難以解決,解決的方式在於人類進化,無論是腦內輔助芯片還是碳基生物升級為硅基生物,都是咱們這幾代人看不到的事情了。


但我們在這個時代,還是要有基礎的甄別信息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偏見和損失;


那麼怎麼甄別信息呢?毛主席在《實踐論》裡說得很清楚:只有通過深入認真調查與注重研究,才能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準確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把零散的信息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抓住關鍵,找到規律,看到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