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餐飲競爭的加劇,餐飲屆颳起了學習之風,這本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如果餐飲老闆缺乏主見,過度學習,就未必是好事了。
學習股權激勵也是如此,現在股權培訓滿天飛,越來越多的餐飲在學習股權激勵。同時也有不少企業在學習華為,海底撈,尤其對員工收入計件制,組織架構鐵三角感興趣,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學習脫離企業發展實際,這些制度在企業落地過程中,就會適得其反。
1
無前提不落地
比如說計件制,計件制的前提是企業業務忙不過來,有的員工忙的要死,有的員工偷懶,如果企業不實行計件制,企業內部就會出現分配不均,乾的多的就會不願意幹。
計件制的目的是為了拉開合理收入差距。可如果企業效益一般,門可羅雀,即使乾的多的員工採取計件制之後,收入也不會增加多少,計件制有可能就會失效。所以不是計件制本身不行,而是計件制的土壤不存在。
組織扁平化亦是如此,現在不少餐飲企業想採取扁平化組織,讓店長負起責任,成為經營者,衝鋒在一線,但店長成為經營者也是有前提的。
第一店長能力在平時經過訓練,能夠獨擋一面。其次店面有強大的後臺支持和評價體系,讓其能放手工作。同時,對於乾的好的店有獎勵,對於乾的不好的店有懲罰,讓優秀的店長脫穎而出,更重要的是要有配套的激勵措施,比如股權激勵制度。
在我們做股權激勵的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也是如此,經常有老闆告訴我,誰家的股權方案是什麼樣子的,你看在我們企業能不能使用。比如有一家中餐企業是老店長開新店,原來老店長在店面的股權保留,企業發展的效果非常,店長的年收入上千萬。
這些企業的成功,一定不僅僅是股權上的成功,股權一定不是獨立存在的。在股權形式的背後一定還有體系的支持,如軍隊打一場勝仗一定不是僅僅給予了物質獎勵才取得成功的。
2
方案落地的四要素
(1)企業家的格局和境界
每家企業老闆格局不同,老闆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有的老闆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有的還在為自己的生存打拼,領導力有差異,這些是在股權激勵時要考慮的。
(2)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不同
知名度高的企業能有效解決店面的盈利問題,如麥當勞開在哪裡基本不用擔心客源。知名度低的就會為客源發愁。知名度高的店面員工有信心,入股能賺到錢。反之,大家信心不足,不願意投資。
(3)企業的標準化程度不同
標準化程度高的店面容易複製,在開新店時,對人的依賴性就會降低,開店成功率就會提高,反之開店的成功率就會非常低,員工願意開新店的意願也會大大降低。
(4)企業的規範程度不同,規範程度高的,大家入股的意願就強,反之就弱。
綜上,企業一定要基於自身的情況,制定出適合企業的股權方案,在企業發展初期,員工還沒有跟隨企業掙到太多的錢,此時可以採取乾股激勵,超額分紅的方式,先讓員工掙到錢,建立老闆與員工之間的信任關係。
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員工有了一定的積累,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抗風險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此時可以讓員工承擔風險,掏錢入股。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員工與老闆之間信任度得到更大的提升,此時可以採取註冊股的方式。隨著員工個人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以採取平臺創業的方式。
再次提醒,盲目、過度學習,可能有害企業發展,股權激勵亦是如此。
閱讀更多 君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