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什邡:構建共治共享的信訪系統基層治理路徑

2018 年以來,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進京非接待場所人員一直保持為“零”,什邡市信訪事項人民調解委員會榮獲司法部“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試點工作表現突出集體”,市信訪局榮獲省委、省政府“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市群眾工作中心成功創建省級首批“人民滿意窗口”。

滿意的背後,是什邡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十九屆四中全會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相關要求,加強黨對信訪工作的全面領導研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黨建+”體系建設,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信訪系統基層治理優勢,充分運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方法,加強信訪矛盾源頭治理,探尋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信訪系統基層治理什邡路徑。

“鄰里鄉親互助會”——社會治理的新嘗試

在什邡市信訪局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導下,什邡市湔氐鎮中和村三組的“鄰里鄉親互助會”應運而生,以鄉賢為引領,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成為村民小組的有益補充。

互助會下設活動組織組、鄉村振興組、潔美家園組、鄰里和諧組、後勤服務組。讓鄉賢擔任組長並參與鄰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鄉賢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在鄉村基層治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黨委政府在互助會的發展上進行了規範化指導,設置了報警電話公示欄,把村民的閒置農房改建成農家書屋和健康小屋,從村民中選聘法律明白人和致富帶頭人,定期組織評選黨員示範戶、敬老標兵戶、特色文化戶和潔美示範戶,在鄉賢的引領下,開展了愛國愛家、敬老孝親、睦鄰友好、團結互助等一系列主題活動,村民的集體榮譽感得到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信訪矛盾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從源頭上消滅了信訪矛盾問題的產生。通過創新“鄉賢回鄉,建設家鄉”機制,探索了一條化解信訪難題、減少信訪上行的有效途徑。

“一中心六共同”——陣地建設的新作為

什邡市方亭街道白果小區是“三無”開放式居民小區,以前長年存在車亂停、物亂放、垃圾亂丟,攤點亂擺等亂象。小區居民的團結意識不強,公共事務的參與性不高,缺乏“主心骨”和“領頭人”。方亭街道加強黨建引領,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在了白果小區,管理變治理,活動場所去除行政化,融入更加溫馨和更加接地氣的元素,打造的12個功能室21種功能全年免費向社區居民開放,受到普遍歡迎。

在社區治理上,充分調動社區居民廣泛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實施了“六共同”城市社區治理模式(小區事務共同議、文明創建共同評、居民公約共同守、小區設施共同管、小區環境共同治、小區安全共同護)。小區為每一幢樓設樓幢長,收集和處理本幢居民意見、建議和事務,暢通了社情民意,通過市領導“大下訪”的推動和五化一推單位的幫扶,小區停車難的問題得到徹底根治;以評選最美家庭為載體,開展家庭教育公益講座,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開展文明樓幢評選,進一步提升了小區居民的文明水平;著眼小區治理的長效化和常態化,採取“三上三下”的方式制定了《居民行為規範》,築牢了“美麗社區是我家、社區建設靠大家、居民公約同遵守、幸福夢想定實現”的思想意識;對小區公共設施劃片分區,組織和動員社區居民認領管護,45個花箱、83 個廣場休閒椅和體育設施找到了“主人”;制定小區居民輪班共治共理制度,實施小區環境整治總動員,小區居民群眾齊響應;組建了2支群防群治“紅袖標”隊伍,在重點時間段及重點區域進行巡防,確保了居民財產的安全。

“一中心六共同”機制在信訪系統基層治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居民的紀法意識不斷增強,共同參與小區事務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小區信訪矛盾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區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和睦家園“——促進和諧的新樣板

皂角街道地處什邡城市西部,是成德同城化中什邡城市發展的優先區域。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和經濟轉型,城市建設徵地拆遷、失地農民集中居住的城市管理和傳統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等問題突顯,社會矛盾不斷滋生,引發信訪問題不斷。皂角黨工委堅持問題導向,探索以家庭為基礎、以家風為抓手、以傳統文化為內容的“和睦家園”建設,通過傳承家風家訓、傳習傳統技藝、過好傳統節日、留存鄉村記憶四條路徑,讓“德治”成為信訪系統基層治理工作的源頭根基,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街道從箭臺村1400餘戶村民中評選出群眾基礎好、示範作用強的“和睦家庭”,組織文化專家整理編撰家訓,邀請北京、什邡兩地書法家書寫家訓並精心裝裱,請各級領導將家訓牌匾送給和睦家庭,積極宣傳和睦家庭的家風故事;邀請北大博士、全國著名書法家、市文聯和愛心志願者在“箭臺文驛”開展傳統技藝公益培訓,為留守兒童、貧困兒童和廣大村民群眾傳授書法、國畫、陶藝、剪紙等傳統文化,傳習傳統技藝,培養村民傳統文化情;強化政府引導,鼓勵迴歸本來,在春節組織開展“免費送春聯”活動和“家庭大團圓”迎新活動,在清明節動員村民開展祭祀活動,在端午節開展詩歌誦讀活動,系五彩絲、鬥菖蒲;中秋節舉行戲劇晚會,受到廣大村民的喜愛,進一步涵養了群眾文化自信;收集整理村裡的大事、小事,好人、好事、好家庭等資料,陳列於箭臺文驛“和睦家園”展廳,建設“鄉村數字檔案館”,推動形成“人人向上、人人向善、入展光榮”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