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書,“滾燙”你我!

一封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中國人傳統的情感溝通與交流方式,已經延續了幾千年,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更是留下了鴻雁傳情、雙鯉傳書等典故佳話。


一封家書,不只是一段文字,不只是一次回憶,它更是一種深情,更是一份愛意。昨天的故事,點點滴滴,今天的鄉思,千里萬里。再遠的距離不會迷路,再長的黑夜不會孤單,一封家書心心相連。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分享一封沒有寄出的信。寫信人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隊員、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趙春光,收信人是他的父母。

一封家書,“滾燙”你我!


短短的一封家書,僅有640個字,用半文言文寫成。這封家書公之於眾之後,無數網友為之感動落淚。


父母大人敬啟:

兒領命離湘赴鄂,已有一週,衣甚暖,食頗飽,眠極安,父母勿念為盼。

疫事一起,情形頗烈,武漢三鎮,盡為病土。兒自領命,無一日不著白衣,無一日不在前線,施針藥,救死傷,施我所學,冀有所得,不敢半點兒戲,不敢一絲懈怠,惟望不負二老所囑,醫院所託,國家所命。


常憶我父,著戎裝,執甲兵,護衛南國天空,兵鋒所指,宵小不敢竄犯。念我母,供三餐,勤耕織,耳提面命,受形秉氣,養育之恩,日日掛懷。猶念垂髫之時,父母命我行正步,敬軍禮,望我從軍報國,以承父業。孩兒頑劣,未進行伍,唯報國之心,時時不敢渙散。今疫事一起,兒自請纓,蹈火而行,生死不念,唯憂我父,溽不知熱,唯慮我母,寒不知冷,星漢兩城,相隔甚遠,不能繞膝床前,兒頗念之,但喜吾妻甚賢,可解二老孤懷,所需所命,可盡驅使,兒雖遠離,亦如膝下。


此役,萬餘白衣,共赴國難,成功之日,相去不遠。蒼蒼者天,必佑我等忠勇之士。茫茫者地,必承我等拳拳之心。待詔歸來之日,忠孝亦成兩全。然情勢莫測,若兒成仁,望父母珍重。兒領國命,赴國難,縱死國,亦無憾。趙家有死國之士,榮莫大焉。青山甚好,處處可埋忠骨,成忠冢,無需馬革裹屍返長沙,便留武漢,看這大好城市,如何重整河山。日後我父飲酒,如有酒花成簇,聚而不散,正是頑劣孩兒,來看我父;我母針織,如有線繩成結,屢理不開,便是孩兒春光,來探我母。


惟願我父我母,衣暖,食飽,寢安,身健。兒在他鄉,亦當自顧,父母無以為念。


時時戎馬未歇肩,

不懼坎坷不懼難。

為有犧牲多壯志,

不破樓蘭終不還。


不孝兒春光頓首,頓首,再頓首


這封家書寫於2020年2月13日,那時正好趙春光主動請纓奔赴武漢抗疫前線滿一週,也是武漢疫情最嚴峻的時刻。


這封家書沒有能夠及時寄出,被公之於眾時,趙春光已經返回長沙了。

一封家書,“滾燙”你我!

趙春光的父母和孩子


在武漢協和醫院戰鬥50多天的趙春光,他當時寫下這封信時,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因為他實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平安回家,如果萬一遇到不測,就以這封信來告慰父母。如今平安歸來,這封家書也成為了最好的紀念。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這封家書裡的一字一句都是沉甸甸的家國情懷,這也是中國人民戰勝疫情力量的體現。

一封家書,“滾燙”你我!

趙春光和同事們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民族。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