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漫談:戚家軍、八旗兵與企業文化的自然生長(一)

作者說:自己吐槽一下,企業文化要想寫透、做實,真的需要太多學養和見識支撐了。不過,我還是希望勉力嘗試,因為這事太重要,卻又被太多企業和第三方做得奇形怪狀、莫名其妙。這一系列的幾篇文章想試圖探討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管理,真正的著力點有可能是什麼。

一、夢幻的員工隊伍

要說天底下最喜歡做白日夢的人,莫過於企業家了。

我曾在關於領導力的文章中吐槽過,很多書籍或者培訓對於領導者的素質的要求,已經到了“狀領導而近妖”的程度了,真誠、聰慧、寬容、大度等等,再來點雄才大略就最好了,非聖人不能為也。但反過來看,企業對一般員工的期待其實也並不低,像狼像鷹又像犬,動物世界整個來一遍,要忠誠要奮鬥要勇敢還要創新和大局觀,怎麼看怎麼覺得,模範員工可以直接勝任領導崗位了。最野的經理人配上最烈的打工仔,兩個層級兩種角色,倒也相得益彰。

企業文化漫談:戚家軍、八旗兵與企業文化的自然生長(一)

雖然我語氣帶著戲謔,但其實企業的這種期待是可以理解的。從管理者的角度,誰都希望自己企業裡面的人都是人形自動機器,輸入指令產出成果,頂多也就是消耗點電池,這樣管理成本最低,運轉效率最高。如臂使指、指哪打哪一直是許多領導者的目標之一。

二、企業家想要的企業文化是什麼

但人畢竟是人,總有這樣那樣的想法與追求,不能完全統一於企業的目標。於是企業發展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工具,給員工套上枷鎖,約束其行為,改變其作風。

簡單粗暴點的就是制度流程,約定能與不能做之事,明確獎懲優劣之標準。然而制度的執行會有偏差,偏差的監督和矯正會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成本,這在追求效率的現代企業是難以接受的。因此企業文化的概念應運而生,許多企業開始期待有這樣一套東西,它並不是硬性的制度(因此不用費心監督),卻能補制度之位,在制度覆蓋不到的地方讓員工自動與企業保持一致。

企業文化漫談:戚家軍、八旗兵與企業文化的自然生長(一)

文化其實有激勵作用,但基本上是被忽視的

筆者曾非常不解為啥很多企業,哪怕是文化做得很好的企業,也不怎麼重視企業文化的激勵作用(企業文化的兩大作用之一),而是非常強調用文化來“管”人。想到這裡才明白,企業家對於文化的期待,並不是什麼讓員工更有幹勁,而是員工更符合自己或者企業的要求,幹勁也是要求,不是結果。文化是制度的延申而不是替補,也因此經常做得跟制度一模一樣,做成了文件,有具體要求,還考核。

說到底,企業家要的根本就不是什麼文化,企業家要的是人,是員工隊伍。但問題是,你做出了那些文化要求——無論是使命、願景、價值觀還是其他什麼,甚至做好了文化激勵,就能擁有想要的隊伍了?抗倭名將戚繼光恐怕不敢苟同。

三、帶兵“失敗”的戚繼光

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戚繼光,他在明朝倭寇肆虐的年代裡憑藉過人的軍政能力取得了抗倭的巨大成功。如果把戚繼光視為一名企業家,那戚家軍就是家明星企業、行業標杆,中國歷史上數得上的知名部隊。很難想象這家企業的文化(軍隊的紀律、作風)不受人追捧,如果當年有“軍隊文化”這個概念,我想其他部隊很可能會召開類似“學習戚家軍勇猛者文化”之類的活動。

企業文化漫談:戚家軍、八旗兵與企業文化的自然生長(一)

但有誰能想到,勇猛的戚家軍,曾經因為兵源問題而險些無法成軍?

被嘉靖從山東召喚到浙江抗倭的戚繼光,因為不滿意明朝衛所兵(兵N代)的戰鬥力,因此極力要求在浙江本地招募士兵,這種破壞常規的做法自然不能不找點理由去說服嘉靖,於是戚繼光上書說“十室九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豈無材勇!”他同時保證:“誠得浙士三千,親行訓練,比及三年,足堪禦敵。”——給我三千越甲,還你海晏河清。於是嘉靖這才同意戚繼光就地募兵。

然而flag不能隨便立,戚大帥苦心練兵三載,結果在一次戰役中不堪一擊,傷亡三千多人卻只讓對手死傷一千不到,直接導致自己被罷免擼職。

事後戚繼光痛苦反思,發現問題出在兵源上,原來這時他招募的主要是紹興兵和麗水兵。紹興屬浙北,屬於富庶之地,當地商業發達,民風也沾染了商業色彩,很會算計。比如遇到戰鬥力不強的部隊,搶功殺敵他們衝得比誰都快;但一旦遇到硬茬,跑得最快的也是他們。照競技體育的說法,叫善於打順風局,不善打逆風局,說白了就是欺軟怕硬。麗水屬浙南,倒是個窮地方,所以麗水兵打仗很勇猛,但因為太窮了所以不肯吃虧,打仗之前喜歡和主帥講條件,確定能打贏才肯出戰。

企業文化漫談:戚家軍、八旗兵與企業文化的自然生長(一)

遇到這樣的兵,你戚繼光再會治軍都不管用。相比之下,企業家們,你們還對那些一點兒關鍵都沒抓住的制度化的企業文化教條有信心嗎?

四、拯救戚家軍的義烏人

後來戚繼光是怎麼解決問題的呢?後來他看到了義烏人。

當時他因公路過義烏,偶然見識了一場長達半年的民間械鬥。義務人為了和永康人搶奪一處礦山資源,從一開始的小小衝突演變為前赴後繼幾萬人、死傷數千人的大型械鬥。義烏人不分男女老少,拖家帶口一起上,悍不畏死,從不過度思慮,捲起袖子就是幹。

企業文化漫談:戚家軍、八旗兵與企業文化的自然生長(一)

後來戚家軍就以義烏兵為建軍核心了,紹興、麗水兵依然會用,但主要軍官都是從義烏兵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戚大帥的帶兵方式並沒有什麼變化,但軍紀及戰鬥力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區別僅在於兵源地民風不同,民風是什麼?民風就是行為作風,就是地方文化的烙印,義烏人把地方文化的核心要素帶入了戚家軍,成為了戚家軍組織文化的核心。

我相信無論戚繼光之前還是之後的部隊裡都一定有類似“流血流汗不流淚”、“服從命令、決不後退”“首戰用我,用我必勝”之類的口號、觀念、軍法等約束性的事物,這些東西看起來就是組織文化的全部,但真正造就了戚家軍常勝軍的核心文化要素,顯然是義烏兵帶來的作風與特點。


所以選人才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咯?

是也不是!說是,是因為如果在選人階段就能找到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確實會給企業文化帶來十分正面的影響。說不是,是因為一來人不那麼好選,現在市面上的那些所謂用價值觀選人的工具,基本上沒有太大的作用;二來許多企業根本沒什麼機會選擇。

關於這個問題,下篇《墮落的八旗兵》會繼續探討,敬請期待。


企業文化漫談:戚家軍、八旗兵與企業文化的自然生長(一)

期待更多作者文章,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管理實話說”

企業文化漫談:戚家軍、八旗兵與企業文化的自然生長(一)

掃碼即可與作者“面對面”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