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間小憩,偶遇“北倉”

工作之餘的午後小憩,出門閒逛,順著一條青石小徑無意間來到了“北倉”小巷,心之神往。

“北倉”地處江北商圈北城天街,毗鄰九街夜市中心地帶,一處難尋的清雅之地,一磚一瓦似乎都是一個故事,讓人不由得一探究竟。

午間小憩,偶遇“北倉”

北倉圖書館

何為“北倉”,古籍中解釋,“倉,谷之藏也,谷黃取而藏之,古文稱“倉”“倉”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任何時代,都是糧食單位的起源和終點,也意味著生命和希望。

於是,“北倉”來了。

踏上這條青石板路,“中復北倉”幾個大字深深植入我的大腦。 回顧往昔的“北倉”,是一個破舊不堪的紡織廠,經資料記載,江北紡織廠倉庫建於1956年底,延至今日,一直是重慶紡織業生產和物流基地,是離主城商業中心最近的倉庫

時代更迭,周圍鋼筋混泥土的高樓層層疊起,琳琅滿目的新興商業興起,後人漸漸淡忘了機器的滋滋聲和轟鳴聲。

午間小憩,偶遇“北倉”

古舊的青石板

就像高爾基在《母親》一書中開頭所寫的那樣,每天在這個不大的工人住宅區的上空,汽笛聲總是不合時宜的顫抖著,隨著現代商業的興起,

父輩那一代人勞作時光裡的青春背影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記憶,留下來的老倉庫,老廠房,老建築,塵封了父輩們的夢想和渴望。

樹下有四方桌,老闆凳,石板路,塗鴉牆

沐浴著和煦的陽光,徑直往前,塗鴉牆,石板路,以及粗壯的黃桷樹;樹下的四方桌,老闆凳,青瓷壺,掉漆的洋瓷碗,無一不是往昔工廠生活的寫照;微風起樹葉婆娑,光陰呼嘯而過。

午間小憩,偶遇“北倉”

四方桌,老闆凳

尋風指引,陣陣香氣撲鼻,“北倉”的美食文化也獨具特色,從店名到室內裝修都別具一格,石板路兩旁的“三斤耗兒魚”,力求打造重慶第一特色耗兒魚品牌,

一家名喚“秋葉”的日式料理,帶來這個古巷道不一樣的異域風情;

“週三的情書”一家歐式佈局的西餐廳,擁有獨立花園的別緻設計;

所有的一切,都似乎在像遊客訴說著“我自飲杯,君且隨意”的歡暢。

花園餐廳的對面便是“北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聖地---北倉圖書館,古舊的磚瓦房,寫滿別具一格的情調;石梯盡頭,便是圖書館,滿屋子的圖書讓人賞心悅目,

打拼在都市的人,大都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選一本好書,坐下來,隔窗的沙發,藍天,白雲,竹林,不遠處的街坊,遠遠地相似一笑,就覺著十分美好。

午間小憩,偶遇“北倉”

圖書館一角

書屋旁邊畫廊,收藏著古今中外名家畫作,以及重慶山城的古老舊貌,對於繪畫,我真是一個門外漢,但通過畫上的描繪,也能隱約感受到這座城市變遷的歷史影像,

畫廊一幅船伕拉縴的畫像,使我不由得想起了那首耳熟能詳的巴渝川江號子:

“ 拉大船呀”

“人心寒呀,喲呼黑”

“拉過江呀”

“我一身的汗,喲呼黑”

“拉過一灘又一灘呀,喲呼黑”

幾十號川江縴夫肩拉縴繩齊聲喊,號聲穿透江水,慷慨激昂,號聲渾厚,而如今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迅猛發展,縴夫行當早已不存在,但這膾炙人口的川江號子已成了巴渝文化的標誌符號。

午間小憩,偶遇“北倉”

與書對話

不知不覺地夜幕漸漸降臨,黃桷樹幹的知了也停歇了一天的勞作,池塘的蛙聲陣陣響起,書館響起了輕音樂,似乎在訴說著夜晚的美好。

餐廳兩旁的路燈亮起,此時,我也該回家了。一路上,總是能看到三三兩兩的情侶在花園餐廳旁嬉戲私語,多麼和諧與溫情,似乎在相互傾懷:“其實,我很喜歡你”,畫面是多麼的美好。

午間小憩,偶遇“北倉”

夜晚的北倉書館

“ 北倉”——來了就想停留的地方,給每天為生活不停打拼的都市人一絲內心的慰籍和渴望,這些塵封已久的歷史、還有無盡的溫暖陽光,我似乎看到了生活還有許多美好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