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280只妖股對比,所有的個股都具備以下共同點:


時代特徵,一定是大勢所趨動。以兩次牛市為例,2005-2007年,中國正值工業製造時代,十倍股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有色金屬、機器設備;到了2013年-2015年,我們已經處於智能製造時代,則多集中在計算機、傳媒、電器設備等,其中,計算機佔比高達32.14%。歷經貿易戰之後2019年又把矛頭指向了科技強國,尤其是科創板的推出,奠定了政策後期的規劃和方向,而疫情又是一塊大石頭,把科技股壓制了一個季度,這就好比彈簧。

業績支撐,業績為王,純概念炒作一定是血淋淋的結果,業績決定了爆發的持續性和皆大歡喜的結果,牛股背後是高增長的業績。滬電股份就是最好的證明!尤其是中小創中爆發的牛股,業績增值速度遠超股價增幅的10%,什麼概念。

起爆點,一定是從市值小的公司爆發,不管是題材、概念還是借殼,一定是小盤股優選,而十倍股的代表就是東方通信,啟動時市值僅46.5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