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翡翠玉石業的發展導致的後果

緬甸翡翠玉石業的發展導致的後果

緬甸玉石掛件

緬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產地之一,但翡翠貿易沒能充實緬甸的國庫,因為絕大多數交易在黑市中進行。翡翠業工人工作環境惡劣、翡翠貿易為緬甸內戰“推波助瀾”等陰暗面,尚未得到足夠的關注。

緬甸翡翠玉石業的發展導致的後果

緬甸玉石加工廠的工人在加工玉石

“挖開地表,全國吃飽”

緬甸克欽邦帕敢鎮一座翡翠礦外,38歲的丁吞在礦渣堆裡翻了一晚上,找到一塊手掌大小的翡翠。他希望這塊翡翠能讓他狠狠賺一筆。

“去年我找到一塊翡翠,賣了5000萬緬元(約合32萬元人民幣)。”丁吞告訴路透社。

帕敢鎮是緬甸翡翠的主要產地。路透社稱,地球上沒有其他任何地方像帕敢鎮這樣,“翡翠產量這麼大,質量這麼高”。帕敢鎮礦業辦公室牆外的一條標語形象地寫道:“挖開地表,全國吃飽。”

然而,帕敢鎮並未從本地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受益。通往帕敢鎮的路坑坑窪窪,這些坑往往比轎車的車輪還大。在雨季,從110公里外的克欽邦首府密支那到帕敢鎮去,得在路上折騰9個小時。

緬甸政府軍和少數民族武裝的戰爭持續了半個多世紀。近年來,政府軍同多個少數民族武裝簽署了停火協議,但與主要的少數民族武裝克欽獨立軍之間的戰火仍未熄滅。

內戰期間,緬甸的石油、木材、貴金屬、寶石等自然資源,成為衝突各方購買軍火的資金來源,也喂肥了很多手握實權的人。和他們的收益相比,丁吞的意外之財只是“毛毛雨”。

在緬甸,開採寶石利潤可觀。哈佛大學Ash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礦主開採一噸寶石的平均成本為400美元,售價卻高達12.6萬美元。

如此可觀的利潤沒能充實緬甸的國庫。緬甸政府的數據顯示,在2011~2012財年,緬甸的翡翠產量為4300萬公斤,以每公斤100美元的保守價格計算,這些翡翠的總值約為43億美元,但該財年緬甸的翡翠出口總額僅為3400萬美元。

Ash研究中心2011年發佈的調查報告認為,緬甸翡翠年貿易額可達80億美元,但絕大多數交易在黑市中進行。路透社稱,緬甸近一半的翡翠貿易是“非官方的”,這意味著緬甸每年損失鉅額稅收。

“走私能讓我賺更多的錢”

在亞洲的很多地方,翡翠被視為吉祥的象徵,人們相信佩戴翡翠能帶來好運,保佑自己事業興旺、身體健康。

53歲的翡翠商人丁宋是緬甸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在帕敢鎮的負責人,他在接受美國《彭博商業週刊》採訪時表示:“只有那些藏不下的翡翠,才會被運到商場銷售。”那些“藏得下”的翡翠,會被伺機走私出境,負責運輸的人被稱為“駕駛員”。

23歲的小夥賓邁就是位“駕駛員”。不久前,在緬甸北部的曼德勒市,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亞歷克斯·普雷斯頓見到了賓邁。當時,賓邁正在街頭擺攤賣翡翠。穿著繡花裙和T恤衫的外國買家拿著放大鏡檢查賓邁的翡翠,然後和他討價還價。

這天晚些時候,普雷斯頓在賓邁嬸嬸開的雜貨店裡和他會面。

昏暗、破舊的雜貨店裡空空蕩蕩,佈滿灰塵的櫃檯上擺著雞蛋、牙刷、香燭、蝦片等物品。留著刺蝟頭、身穿克欽獨立軍T恤衫的賓邁帶普雷斯頓走進雜貨店後面的屋子,一大堆翡翠發出幽幽綠光。雜貨店是賓邁進行非法翡翠交易的掩護。

“這些都是‘欽甲綠’。”賓邁說。“欽甲綠”是克欽話,指的是顏色最純、質量最高的翡翠,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帝王玉”。

坐在這些價值不菲的翡翠旁邊,賓邁一邊喝茶一邊講自己的故事。他15歲就下翡翠礦掙錢。在礦工中,這個年齡不算小,“礦上有些孩子才8歲”。

在礦上工作很危險,掙不到錢。幾年後賓邁辭職,成了“駕駛員”。

“走私能讓我賺更多的錢。每隔幾個星期,我就開上啤酒車跑一趟,那些啤酒桶裡裝的都是翡翠……政府經常突擊檢查,但到目前為止,我的運氣一直不錯。”賓邁說。

克欽邦的居民並不承認本邦屬於緬甸,當地有的翡翠礦屬於緬甸政府軍的聯邦經濟控股公司(UMEHL),有的被克欽獨立軍控制。居民們時常展開“游擊戰”,像丁吞那樣在UMEHL礦外的石堆中“淘寶”。

礦上的看守會驅趕他們,有時還會鳴槍示警,丁吞他們就“玩兒命地跑”。

在帕敢鎮的翡翠產業鏈中,外國收購商處於頂端。這些手握大筆現金的人開出的價格,對“淘寶者”的生活水平有著重要影響。

“淘寶者”處在產業鏈的底層,他們在礦業公司傾倒的礦渣中翻找。這是個危險的工作,尤其是在雨季。

“雨水的沖刷會讓堆得像小山一樣的礦渣坍塌,把人埋在裡面,連屍首都找不到。”克欽邦八莫市30歲的“淘寶者”圖昂說。

和“淘寶者”相比,翡翠礦中的工人面臨的風險更高。緬甸玉地公司的老闆玉梭坤告訴路透社,2002年,大雨引發的洪水灌入礦井,導致至少1000名礦工死亡。

“在翡翠開採中,死亡事故時常發生。這樣的事故往往會被礦主隱瞞。”玉梭坤說。

緬甸翡翠玉石業的發展導致的後果

淘寶者在淘洗玉石

翡翠業是緬甸內戰雙方的重要財源

緬甸政府禁止外國人在緬甸開採翡翠,但BBC稱,緬甸大多數的規模開採被外國人控制。

“外國人付給礦工的工資更多,但工作條件更糟。”賓邁說,“他們在這裡賺足了。一些儲量很大的翡翠礦快被挖空了。”

翡翠貿易曾被指侵犯人權、阻礙緬甸的民主改革。《華盛頓郵報》稱,200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禁止進口緬甸寶石的法案。此前,歐盟和加拿大發布過類似的禁令。

路透社稱,200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禁止進口緬甸寶石的法案後,美國玉石價格飛漲,中緬玉石非法貿易隨之快速增長。

翡翠業與發生在克欽邦的武裝衝突有密切聯繫。和塞拉利昂等國的“血鑽”類似,緬甸的玉石也可被稱為“血玉”。

為期17年的停火協議到期後,2011年6月,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重開戰局,導致至少10萬人流離失所。泰國“泰印網”稱,緬甸軍方希望通過大規模軍事行動壟斷克欽邦的翡翠貿易,但克欽獨立軍兵多將廣,擁有兵工廠,戰鬥力不容小覷。翡翠業成為交戰雙方的重要財源。

“翡翠業的大量收入為衝突雙方提供了用於購買軍火的大筆錢財。”聯合國曾經的駐緬官員理查德·霍西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