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老寶雞》出版在即,關注金臺文旅搶鮮看!

《記憶中的老寶雞》出版在即,關注金臺文旅搶鮮看!

為了使更多的人瞭解寶雞這座因隴海鐵路、抗戰工業而興的城市的歷史記憶,給城市生活以豐富的文化內涵;為了將散落於城市角落的史料及圖片聚集於書頁,使那些正在逐漸消失的歷史記憶和文化遺產能夠重新煥發出它們本應具有的價值,在中共寶雞市金臺區委員會黨校的主導下,四年前開始面向社會各界人士徵集有關寶雞自隴海鐵路通車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城市記憶的稿件。歷經一千五百個日夜,群策群力,數易其稿,《記憶中的老寶雞》終於即將出版。我們從中選擇了一部分文章,從今天起不定期予以推送,以饗讀者,歡迎關注!

《記憶中的老寶雞》出版在即,關注金臺文旅搶鮮看!

李巨懷


“一切都終會過去,一切都會變成親切的回憶。”你或許無法回到那個時代,但你能借用一個物件、一本書,感同身受進入到那個氛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特別是在2015年2月來陝視察時指出,陝西是天然歷史博物館,文物點密度大、數量多、等級高,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文物,讓人們通過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記得起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脈。”寶雞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其歷史地位之崇高,文化底蘊之深厚在全國屈指可數,歷史也一直無比深切地眷顧著這塊神奇的土地。也正是這塊給予我們磅礴力量的父母之邦,讓我們天南海北的寶雞人昂揚奮發地闊步在世界的四面八方,角角落落。

寶雞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裡整整生活了二十個年頭,對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著不亞於故鄉的眷戀和懷想。

《記憶中的老寶雞》出版在即,關注金臺文旅搶鮮看!

編輯《記憶中的老寶雞》發軔於五年前,去西安曲江開會,在賓館發現一本專門記載西安老巷子的書,傾刻間便被它如數家珍般的質樸感所淪陷。當時就想,能否有緣也編輯一本我們老寶雞的同類書。欣慰的是,有此夙願者甚眾,其間,也屢經坎坷,幾近擱淺。直到去年在寶雞市政協編輯《寶雞當代最具影響力文化人物》時,方才下定決心。甚幸,此書得到中共寶雞市委主要領導和我們金臺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才使此書編輯工作得以迅速推進,終於面世。

在寶雞這個遍地文物、滿眼文化的神奇土地上做些思考和探索,對於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明,推進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寶雞是一個有歷史,有文化,更有故事的地方。這塊熱土上恢宏壯麗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奮鬥史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燦若星辰的文明徽記,讓這塊飽含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之魂的厚土數千年如一日迸發著鬱鬱蔥蔥的蓬勃生機。讓這些承載我們寶雞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的珍貴財富,發揮它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正是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寶雞文化人最責無旁貸的責任。

《記憶中的老寶雞》出版在即,關注金臺文旅搶鮮看!

《記憶中的老寶雞》,所謂“老”是相對的,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心眼裡的“老”,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有限資料裡的“老”,遺珠之憾自然是在所難免的。所有物質是因“緣”產生的,我們尋常百姓所有的慾望都是在物質裡,所有的淪陷也都是在物質裡,在一日千里的城市化大潮中,只要我們懷著敬畏之心,抱有萬物有“靈”的初衷,讓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應是這本小作最好的歸宿。

不揣鄙陋,妄為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