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文|霏常說

(本文有劇透,如還未觀影,可先收藏)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在影片公映之前,《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就在神州大地廣為傳唱,王菲的天籟之音嫋嫋娜娜,悠然潛入心底。

終於等到影片公映,第一時間買了票去觀看。《我和我的祖國》不僅由七位知名導演聯袂打造,還擁有全明星豪華陣容,可看性極強。影片用獨特的組合方式,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式,以時間為線串連起了七個重大歷史事件

這七個故事都是單獨演繹的,雖然每個故事篇幅短小,但精緻完美,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感念和懷想,可看作是一部“新中國短篇合集”。充滿年代感的敘事方式,緊緊貼合百姓生活,代入感非常強。

本文將以影片放映為序,為您送上影片中看不到的故事背後的真實歷史點滴。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01《前夜》:民心所向,最佳之作

《前夜》由管虎執導,講述了在開國大典中負責升旗裝置的工程師林治遠(黃渤飾演)排除萬難保障升旗程序順利實施的故事。

影片中強調,要保證毛澤東主席摁下電鈕的同時國旗冉冉升起,升旗的速度以及旗杆頂部的裝置至關重要。但由於受篇幅所限,還有兩個主要難點片中沒有提及,一是旗杆的高度和材質,二是線的走勢。

在新中國剛成立初期,一切百廢待興。但開國大典是揭開新中國歷史篇章的盛大時刻,要保證大典順利進行並萬無一失,所有工作人員面臨的壓力和困難可想而知。其中,旗杆的材質就是個難題。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根據整體設計來看,國旗旗杆的高度應與天安門城樓最高處等高,這個高度應為35米。幾經周折後,負責人林治遠跑到自來水廠選了4根口徑不一的自來水鋼管,但是,4根焊接起來的自來水管總長度只有22.5米,實在無法達到35米的高度。經請示後,上級同意了這個方案。直到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國旗旗杆後,才達到了32.6米的高度。

第二個難度是設計自動升降設施,即線的走勢。林治遠與建設局做機電工作的技術員梁昌壽一起研究自動升降開關裝置。計劃從旗杆下引出一條導線,將它從天安門前東西長安街道路工程管道中穿過,跨過金水橋河,再順著天安門城樓東南角上升至城樓中央,與天安門城樓上安裝的開關連接在一起。當時林治遠與梁昌壽兩人反覆實驗一直到10月1日凌晨。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在開國大典升國旗的這一歷史性時刻,林治遠站在毛澤東主席身邊協助,梁昌壽守候在旗杆下,準備如果國旗升到頂還不停止的話,他就會立刻切斷電源。

開國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以及當時用的旗杆和旗座,目前都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02《相遇》:默默奉獻,催淚之最

《相遇》由張一白執導,張譯飾演的高遠是國防科研所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由於其工作具有極高的保密性,他年紀輕輕就要隱姓埋名,三年內都不得與家人聯繫,甚至剛結識的女友都找不到他。但是,在一次核實驗中,他為了排除實驗危機而遭到了嚴重的核輻射。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而高遠卻出現在了犧牲人員名單中。

1960年7月,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上發出號召:“自己動手,從頭做起,準備用8年時間,拿出自己的原子彈。”在籌備初期,物理學家錢學森就對科學家鄧稼先說:中國要放一個“爆竹”,要你來做這個“爆竹”。自此,鄧稼先就將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給了中國的國防事業,連他的岳父許德珩都不知道女婿到底在幹什麼。

然而,不到毛澤東主席預計的8年時間,我國僅4年就取得了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整的那聲巨響,是無數默默無聞核工業者奮鬥的聲音,是多少中國人自信的聲音,也是中國國家安全強大後盾鏗鏘有力的聲音。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影片中由張嘉譯飾演的科研所領導說:“他叫什麼名字我都不知道”。無數的科研人員隱姓埋名加入到了中國的國防建設中,把他們的青春,甚至生命都獻給了祖國,而我們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正是由於他們,百姓才能享有祖國的尊嚴和安定的生活,向這些科研工作者以及他們的家人致敬!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03 《奪冠》:黑白電視,彩色童心

《奪冠》由徐崢執導,影片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將孩童的稚趣、女排的勝利與黑白電視的初現精妙地結合在一起。

故事再現了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盛況,那個年代人們對於比賽的關注和自豪感絲毫不亞於今年女排再次奪冠的全民鼎沸。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當時中國女排贏得了三連冠的驕人戰績,拿到了洛杉磯奧運會的金牌,,堪稱中國體育界的一座歷史性豐碑。她們的勝利極大振奮了國人的士氣,由此,郎平、張蓉芳、孫晉芳等人也成了家喻戶曉,為國爭光的巾幗英雄。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80年代初期,黑白電視還未完全普及,當時人們要看電視節目,都離不開天線杆,也就是片中小男孩一直襬弄的那個東西。誰家的天線掛得高,誰家電視節目的質量就好,電視中出現“雪花”的概率就低。

當時一般的中國家庭還買不起電視,於是就出現了一個院子,甚至一條街的人到一家“組團”看電視的場景。那時期的鄰里之情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滿滿的幸福感,這是現在社會所無法比擬的。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04 《迴歸》,分秒不讓,展現國威

《迴歸》由薛曉路執導,再現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的歷史瞬間。影片中除了大陸的工作人員外,任達華飾演的香港鐘錶師傅,代表了從大陸移民到香港的普通百姓,惠英紅飾演的香港警察代表了香港公務人員。當警察們統一將“港英警徽”換上香港警察的新帽徽時,煙花四起,莊嚴肅穆。

在分離了154年後,無論香港公務員,還是香港普通市民,都期盼著回到祖國懷抱,這是兩地共同的心聲,民心所向。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安文彬在接受董卿的採訪

我們都知道香港迴歸的時間是1997年7月1日0點0分,但很少有人知道,當年英方代表要在7月1日0時0分0秒降下英國國旗,而我國外交官安文彬代表祖國在與英方交涉時,堅持這個時間應是中國國旗升起的時間,英國國旗必須在前2秒降落。

這2秒用於中國國歌正式響起之前,樂隊指揮抬起以及揮下指揮棒各需要1秒。

為了中國五星紅旗能在這一刻一秒不差地準時升起,中英雙方為了“2秒”就談判了整整16輪之久,非正式會談更是數不勝數。外交官安文彬表達了祖國盼望統一,以及全國人民的心聲,那就是“我們一秒都不能等。”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05 《北京你好》,小民大愛,幽默之最

《北京你好》由甯浩執導,講述了葛優飾演的一名北京出租車司機,離婚後不受前妻和兒子待見,工作也吊兒郎當,在意外獲得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後,卻轉贈給了汶川地震孤兒的故事。

葛優不愧為實力派超級影帝,將一個生活工作不著調,但富有慈悲情懷的普通百姓演繹得活靈活現。影片的喜劇情節出人意料,葛優詼諧幽默的抖包袱式臺詞和表演是最大亮點。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2008年是個悲喜交加的一年,這一年我們遭遇了大規模雪災和汶川8.0級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汶川地震更是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也是繼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地震。同年8月的奧運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共奪得51塊奧運金牌,榮登金牌榜榜首,為歷史之最。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06 《白晝流星》,浪子回頭,波瀾壯闊

《白晝流星》由陳凱歌執導,以廣袤的草原為背景,通過當地兩個少年牧民親歷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歷史性時刻,展現了溫情、救贖和天地責任的主題。兩名不羈少年在親眼見證“白晝流星”的同時,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在退休扶貧辦主任的精神感召下終於迷途知返,瞭解了生命的意義與責任。

令人驚喜的是,影片中走出神舟十一號飛船的,正是當年兩位宇航員景海鵬和陳冬。開啟艙門的開艙手和其他參演的航天工作人員,現實中也曾做過此項工作。陳凱歌導演更是強大到實現了道具的真實還原,包括特種車輛、返回艙降落傘都是當時的實物。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當年為了備戰“神十一”,景海鵬和陳冬共計完成了3000多個學時的訓練。他們不僅要學會如何當好合格的“駕駛員”,還身兼“工程師”、“科學家”、“醫生”、“農民”和“生物學家”多重身份。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長達33天。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07 《護航》,豁達奉獻,炫酷爆棚

《護航》由牧野執導,講述了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閱兵時,一名替補女飛行員的隱忍和大愛。此片堪稱吸睛亮點,身穿軍裝戴著墨鏡的男女飛行員英姿颯爽、氣度非凡。

實際上,當我們在觀看閱兵儀式時,可曾想過在展示的隊伍背後就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同樣付出了汗水與努力、甚至表現是最優秀的,但在最輝煌的時刻,他們甘願把這份榮譽讓給戰友。

2010年2月28日,人民網就曾訪談過張曉佳、餘旭、周帥三名殲擊機女飛行員。在節目中,1987年出生的遼寧妹子張曉佳坦言,剛知道自己要做替補的時候,心裡確實很不舒服,也覺得自己特別委屈。後來瞭解到,備份機的級別其實非常高,因為在飛行時,每個飛行員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而替補員要具備掌握所有飛行員位置的能力。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當國慶受閱的榮譽近在咫尺又遙不可及時,複雜低落的情緒可想而知。這對於渴望輝煌的年輕人而言有點“殘忍”。張曉佳說:“第一個想的是終於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完成了我們這次任務。然後想到自己卻要返航,心理上會有一些落差,但還是為我們首批女殲擊機飛行員感到自豪。”

這些優秀替補隊員的豁達與樂觀,向我們展示了中國軍人的風範。我們雖然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但他們一樣享有崇高的榮譽。

《我和我的祖國》不得不看,影片背後的那些真實故事

本片尤為可貴的是,導演們摒棄了以往慣用的“主角光環”,而是從“小人物”的角度去體驗、參與,甚至旁觀大事件,以“小人物”投射“大時代”。

其主題思想顯而易見:集點滴之水而匯江河,聚杯把之土而成山嶽。社會的繁榮離不開普通人民的辛勞與付出,國家的強盛也離不開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集體向心力。

讓我們共同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神州大地繁花似錦,祖國長空樂曲如潮。祝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評價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