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起家,幹出2個全球行業龍頭,他是中國最被低估的500強掌舵人

他,幹成了王石覺得最難乾的事。

80年代王石搞玉米飼料,劉漢元在四川賣水產飼料。

數年後王石慘敗退出,劉漢元卻發展成水產飼料全球第一。

2007年,劉漢元跨界光伏,潛心十餘年。

當時全球數百個同行,現在活得好的不超過5家。韓國宣佈退出市場,德國決定減少投入。

如今劉漢元的通威已形成了完整的光伏產業鏈,產銷奪冠全球。通威太陽能,更是持續盈利67個月。

這個堪稱中國最被低估的500強掌舵人,始終堅持“利潤隱藏在細節中”

以下為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正和島四川島鄰機構榮譽主席劉漢元的管理之道。

採 編:林紅瑜 張溪冉

來 源:正和島

養魚起家,幹出2個全球行業龍頭,他是中國最被低估的500強掌舵人

01、做越多越大的事,人生價值越大

80年代初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劉漢元的青春正好。

當時劉漢元的工作是指導養魚戶如何科學養魚,巨大的養殖技術差距和市場需求,讓他萌生了創業念頭,決心靠自己的專業能力試驗養魚。

很多人面對“下海”猶豫不決,劉漢元倒是果敢。他只關心一個問題:在原來單位做的事情多,還是下海做的事多?答案顯而易見:下海做的事情多。

劉漢元說,“既然下海做的事情更多,就說明你的貢獻更大,你的人生價值也更大,這還有什麼可考慮的呢?”正是靠這句話,他說服了自己,同時也說服了很多人。

養魚起家,幹出2個全球行業龍頭,他是中國最被低估的500強掌舵人

1986年3月10日,“眉山縣漁用配合飼料廠”順利開業

02、飯碗理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劉漢元早期為何能在農村市場迅速成功,做到與眾不同?這得益於他非常樸素的“飯碗理論”:

誰和農民直接搶飯碗,誰就沒有飯碗;誰給農民飯碗裡添油加肉,誰就有飯碗。我們的理念是農民能直接做的,原則上我們不做,他們做不好的,無論技術、配套服務、品牌打造等,由我們來做。”

“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長項,企業要揚長避短——成全別人就是成全自己!”

客戶在,所以我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並非從對方身上賺錢,而是一起合作從市場賺錢。

03、要想公道,打個顛倒

1990年,劉漢元突然發現“一不小心搞成了”,通威的餌料係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更是對中國水產養殖技術的一次顛覆,代表了當時中國的最高水平。

1992年,通威就在《四川日報》上大做廣告宣佈“有誰因為質量問題而放棄使用通威飼料的,獎勵10000元”。劉漢元說,“想要公道,打個顛倒,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一切問題都從用戶的需求角度考慮。

04、利潤隱藏在細節中

細節中降下來的成本,就是通威的利潤;比同行做得更精細、更突出,就能做到比同行更高的利潤率,員工收入可以更高。

這樣看上去,大家價格不相上下,實際上它的市場能力比同行更強。

技術領先、成本領先、規模領先,成本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是企業必不可少的競爭能力

05、“責任商”不高,企業難以做大做強

員工責任心的問題也要考慮清楚。劉漢元說:“DQ(責任商)不高,其它‘商’再高,企業也難以做強做大。

”企業需要用員工的責任意識,彌補制度管理上的不足。

人都有懈怠的一面,但是如果你有責任心,遇到困難往往會設法解決。制度規範和執行不了的行為,只能依靠責任心來擔當。

責任心就是“臨門一腳”,或者說,就是你筋疲力盡走了99千米,達到目的地的那“最後1千米”。

06、獎要獎得驚心動魄,罰要罰得傷筋動骨

什麼樣的人是人才?通威認為,做工作優於行業和同事平均水平的人就是人才

對於真正做出重要貢獻的領導人才,劉漢元說,這些人的年薪收入可以拿到其他同級別領導的兩三倍。“幹得好和幹得不好,怎麼樣在考核管理辦法裡體現出差異?我的想法是拉開兩倍到三倍的收入差距,都不為過。”

劉漢元在大會小會上多次反覆強調:“獎要獎得驚心動魄,罰要罰得傷筋動骨。”

而且99%的獎懲機制,都是事先定義清楚,大家明明白白。

07、表率是最好的領導方法

劉漢元說:“表率是最好的領導方法,注意,沒有之一,是最好!尤其對各位總經理、部門經理來講更是如此。我們要領導大家,讓大家服氣,要讓大家團結,要讓大家感覺到你說的話是出於公心。

一個領導處處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表率和行動帶領大家一起幹,同時把自己的利益、大家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都兼顧得很好,吃苦在前,享受分配在後。一個員工在這樣的領導下工作是不是一種幸運?

08、小範圍談問題,大範圍鼓舞人心

劉漢元說:“我們經常會看到,業務人員、經理、總經理,每個人都會發牢騷、批評別人,而不是善意的真正的交流和討論。

如果一家企業到處都是提問題的人,這個企業一定會很糟糕。

員工們不斷聽說企業這裡那裡有缺點,消極情緒就會更加蔓延。除了我們關起門來自我檢討和批判,在外面大家都要造勢造氣。”

09、沒有煩惱,你就沒有工作

集團大了,有許多分公司習慣按照過去要求的規範流程做事,習慣依靠集團總部,習慣等待指令,自主性、創新性不足,不敢冒風險打破常規做事。

劉漢元曾問員工:

“企業沒問題,你來幹嗎?企業有問題,你在幹嗎?

我們來了就是解決問題的,工作沒有煩惱,你就沒有工作。我們要悶著頭以一種協助的姿態、解決問題的姿態來解決問題。我們就是主角,我們這艘船就靠自己把它改過來。”

10、打開門學別人,關起門看自己

劉漢元提醒員工:“

有時候,不是你沒做工作,而是行業裡只要有人比你做得好,你就落後了。要勇於自我批判,刮骨療傷的那種。關起門尋找自己的不足,打開門看別人的優點,不斷向客戶、供應商,也向競爭對手學習。”

他要求通威集團每一家分公司,“積極學習國內外,哪怕在某方面比我們優秀的企業。”

所以通威太陽能向華為學習狼性,向豐田學習精益管理,通過這樣對標學習,通威太陽能做成了全球最大的晶硅電池片公司,全球首個10GW電池生產基地在通威誕生。

11、每天進步1%

每個人都是時間的作品,不進則退。每天進步一點點,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的蛻變

為什麼一個偉大的公司可以快速發展,而一個不太好的公司很快被邊緣化?後來我從數學的角度找到了答案:每天進步1%,365天以後可以增加多少?一年以後長大38倍大小。反過來如果每天退步1%,365天后只有第一天的0.025%的規模。”

通威在實踐中一直是這樣:管理人員甚至會細緻到關注花花草草,盯著路面乾不乾淨,員工衣服著裝是不是標準。抓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就是要求各個環節特別是員工的精氣神每天進步1%,追求精益求精的文化就慢慢形成了。

12、7分理性,3分感性

管理之難,難於人心的複雜性。

關於通威的管理,劉漢元認為首先要尊重人,7分理性加上3分感性。

用事業留人,讓每一個人才知道這個事業到底是做什麼的,滿足了人類的某種發展需要。這樣每個人發自內心地認同這個事業是有價值的、值得做的。

用待遇留人,在這裡,每一個人能夠發揮價值,公司還能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必要的激勵和經濟的滿足。

用感情留人

,經過相處、經過合作,大家能產生感情,感性起來,然後一路同行。”

13、清醒者生存

通威多年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成功在於保持認真、清醒

發展得不好,寧願不發展,拓展得太快未必好。

站在領導者角度,關鍵是要把握正確的方向,控制節奏,既不能跑得太慢,落到大家後面,也不能跑得太快,超速行駛。

如今,創業38年,劉漢元幹出2個全球行業龍頭。

做水產,通威飼料穩居全球王座,年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噸。

全世界每五條魚中有三條以上是中國人養的,而中國人養的三條魚中,有一條或多或少與通威有關。

做光伏,通威電池片、高純晶硅產量奪下全球雙冠軍。

通威旗下永祥股份,目前高純晶硅產能達8萬噸,產量居全球第一,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15.5萬噸,位居全球首位。

通威太陽能,連續67個月持續盈利、連續67個月開工率100%、連續67個月滿產滿銷。

養魚起家,幹出2個全球行業龍頭,他是中國最被低估的500強掌舵人

劉漢元堪稱中國最被低估的500強掌舵人,他依然低調。

靠什麼做好企業?劉漢元比誰都清楚,沒有投機與捷徑,唯有紮紮實實、高效做好每一件事

企業的外在和內在,可謂“看得見的企業”和“看不見的企業”,一顯一隱。

“看不見的”始終決定著“看得見”的命運。

注:本文部分內容摘編自《創變者邏輯:劉漢元管理思想及通威模式嬗變》(白勇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