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有哪些自然資源?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遼寧省簡介:

遼寧省,簡稱"遼",省會瀋陽,轄14個地級市,其中副省級城市2個(瀋陽、大連),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也是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

遼寧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是全國工業門類較為齊全的省份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中國近代開埠最早的省份之一,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新中國工業崛起的搖籃,被譽為"共和國長子"、"東方魯爾"。2013年8月31日在遼寧召開了全國第十二屆運動會,吉祥物為斑海豹"寧寧"。

遼寧省有哪些自然資源?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遼寧省歷史發展過程介紹:

遼寧簡稱遼,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而得其名。遼寧省行政建置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從燕國置遼東、遼西郡開始,遼寧的建置進入了有史可考的時代。燕、秦、漢時期,為郡縣時期。在燕、秦、西漢時期,遼寧地區設置有遼東郡、遼西郡,到東漢時期又增設玄菟郡和遼東屬國,郡國下設置縣級機構。東漢時期遼寧地區設3郡、1屬國下設24個縣。

魏晉南北朝時期,為州郡縣時代。遼寧地區設置有平州,州下設有遼東郡、昌黎郡、玄菟郡、遼西郡等,郡下置縣。南北朝時期,地方政權更替頻繁,遼寧的行政建置變遷十分繁雜,但基本上仍為州郡縣三級制,州郡縣數目越來越多,區劃越來越小。至北齊時期,遼寧地區除高句麗設置的30個城外,北齊在此共設置了1州、2郡、7縣。

隋、唐、遼、金時期,為道、路時代。在該時期內,遼寧地區行政建置的一級機構基本上是道和路。隋代前期為州縣二級制,隋代後期為郡縣二級制;在遼寧地區設有柳城郡、遼西郡、遼東郡,郡下設縣。唐代始行道、州、縣三級制,遼寧地區歸河北道管轄。道下設營州上都督府、安東都護府,府下設有州縣。從晉元興三年至唐乾封三年(404-668年),遼河以東被北方民族政權高句麗所佔據,其所設行政建置為城邑建置機構。

遼代在遼寧地區設有上京道、中京道、東京道,道下設有府州縣。金代在遼寧地區設置有上京路、鹹平路、東京路、北京路等,路下設有州縣。遼金時期的基層建置機構州、縣數量大,隸屬關係繁雜,是遼寧地區普遍設置、廣泛開發的時期。到金代,涉及遼寧地區的建置有4路,22個路屬路、州、府,並下轄35個州縣及8個州下縣。

元代在遼寧地區設置了遼陽行省,行省下設有路、州、縣機構。明朝在遼寧地區設置了遼東都司,都司下設25衛和2州。這種都司衛所體制雖為軍事機構,但兼理民政,其職能類似行省,是元代行省制的繼續。清朝在遼寧地區實行旗民分治制度,以盛京(奉天)將軍系統轄治旗人,以府州縣管理民人。清末改為奉天行省,省下轄有道、縣。

民國時期,為行省制時代。民國初期在遼寧地區設有奉天省,省下轄有道和縣。民國17年(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後,改奉天省為遼寧省,省下設有3市、59縣、6旗。此外當時涉及遼寧地區的縣有熱河道的4個縣及“關東廳”的旅順市。東北淪陷時期,偽滿洲國在遼寧地區設有奉天省、錦州省、安東省、熱河省,省下轄有市、縣。解放戰爭時期,遼寧的建置基本上是省、市、縣三級制。

遼寧的地方行政建置日趨完善,基本上為省、市(地區)、縣三級制。新中國成立初期,遼寧地區設遼東、遼西省和瀋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5箇中央直轄市,兩省共轄9市、1個專區、49個縣。1954年8月1日根據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關於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合並若干省、市建制的決定》遼東、遼西省合併,成立遼寧省,原5箇中央直轄市劃歸遼寧省管轄;遼寧省設10個地級市、1個縣級市,36個縣。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撤銷熱河省建置,將原由熱河省管轄的朝陽縣、建平縣、凌源縣、建昌縣、北票縣和喀喇沁左旗劃歸遼寧省管轄。1969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將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的昭烏達盟地區所屬的赤峰市及其3縣、7旗劃歸遼寧省管轄,1979年7月又劃回內蒙古自治區管轄。至1985年末,遼寧省設置13個地級市,4個縣級市,40個縣(5個民族自治縣)和56個市轄行政區。

遼寧省有哪些自然資源?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遼寧省氣候環境介紹:

境內山脈分別列東西兩側。東部山脈是長白山支脈哈達嶺和龍崗山的延續部分,由南北兩列平行山地組成,海拔在500—800米左右,最高山峰海拔1300米以上,為省內最高點。主要山脈有清原摩離紅山,本溪摩天嶺、龍崗山,桓仁老禿子山、花脖子山,寬甸四方頂子山、鳳城鳳凰山,鞍山千朵蓮花山和旅順老鐵山等。其中,老禿頂子山(1325米)、花脖子山(1336米)。西部山脈是由內蒙古高原向遼河平原過渡構成的,海拔在300-1000米之間,主要有努魯兒虎山、松嶺、黑山和醫巫閭山等。

遼寧省海域廣闊,遼東半島的西側為渤海,東側臨黃海。海域(大陸架)面積15萬平方公里,其中近海水域面積6.4萬平方公里。沿海灘塗面積2070平方公里。陸地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綏中縣老龍頭,全長2292.4公里,佔全國海岸線長的12%,居全國第5位。

遼寧省有海洋島嶼266個,面積191.5平方公里,佔全國海洋島嶼總面積的0.24%,佔全國總面積的0.13%,島岸線全長627.6公里,佔全國島岸線長的5%。主要島嶼有外長山列島、里長山列島、石城列島、大鹿島、菊花島、長興島等。


遼寧省地處歐亞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雨熱同季,日照豐富,積溫較高,冬長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東溼西幹。全省陽光輻射年總量在100-200卡/平方釐米之間,年日照時數2100-2600小時。春季大部地區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後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區偏多;冬季光照明顯不足。

全年平均氣溫在7-11℃之間,最高氣溫零上30℃,極端最高可達40℃以上,最低氣溫零下30℃。受季風氣候影響,各地差異較大,自西南向東北,自平原向山區遞減。年平均無霜期130-200天,一般無霜期均在150天以上,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多。

遼寧省是東北地區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毫米之間。東部山地丘陵區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區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區;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較適中,年平均在600毫米左右。

遼寧省耕地面積409.29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7.65%,人均佔有耕地約0.096公頃,其中有80%左右分佈在遼寧中部平原區和遼西北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帶;園地面積59.85萬公頃,佔土地面積的4.04%;林地面積569.07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38.47%,是各類土地中面積最大的一類,東部山區是全省的林業基地,其他地區則是以防風固沙等保護性的生態林為主。

遼寧省自然資源介紹:

牧草地面積35.01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2.37%,主要分佈在西北部地區;其它農用地面積49.96萬公頃,佔土地面積的3.38%;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面積113.47萬公頃;佔土地面積的7.67%;交通用地面積8.82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0.6%;水利設施用地14.8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未利用土地面積138.31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9.3%。

遼寧動物種類繁多,有兩棲、哺乳、爬行、鳥類動物7綱62目210科492屬827種。其中,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6種,二類保護動物68種,三類保護動物107種。具有科學價值和經濟意義的動物有白鸛、丹頂鶴、腹蛇、爪鯢、赤狐、海豹、海豚等。鳥類400多種,佔全國鳥類種類的31%。

遼寧省有哪些自然資源?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遼寧近海生物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3大類520多種。第一類浮游生物107種;第二類底棲生物280多種,主要有蛤、蚶、鮑魚、海膽、牡蠣、海參、扇貝等;第三類游泳生物137種,包括頭足類和哺乳類動物。全省沿海捕撈業直接利用的底棲生物和游泳生物有魚類117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70多種,如小黃魚、大黃魚、帶魚、鮁魚、鱈魚、鯧魚等;蝦類20多種,主要是對蝦、毛蝦、青蝦等;蟹類10多種,主要是梭子蟹和中華絨螯蟹等;貝類20多種,主要有蚶、蛤、蟶等。

全省開發近海漁業生產潛力相當可觀。近海水域二級生產力達320萬噸,其中灘塗養貝生產潛力100萬噸,沿岸動物生產潛力近150萬噸,深水動物生產潛力70萬噸。全省內陸水域有淡水類資源119種,其中典型淡水魚類97種,河口洄游魚類15種,鹹淡水魚類7種。淡水魚類經濟價值較高的有鯉魚、鯽魚、羅非魚、鰱魚、鱅魚、青魚、虹鱒魚、泥鰍和池沼公魚等20多種;淡水蝦蟹類有日本沼蝦、中華絨螯蟹等5種;淡水貝類有無齒蚌和田園螺等7種。

遼寧有各種植物161科2200餘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1300種以上。藥用類830多種,如人參、細辛、五味子、黨參、天麻、龍膽等;野果、澱粉釀造類70餘種,如山葡萄、獼猴桃、山裡紅、山梨等;芳香油類89種,如月見草、薄菏、薔薇等;油脂類149種,如松子、蒼耳等,還有野菜類、雜料類、纖維類等。


截至2000年,遼寧省有林業用地面積634.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464.1萬公頃(含經濟林面積141.5萬公頃),佔林業用地的73.16%;疏林地面積5.69萬公頃,佔0.9%;灌木林面積22.75萬公頃,佔3.58%;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7.37萬公頃,佔2.74%;無林地面積123.9萬公頃,佔19.52%;苗圃0.63萬公頃,佔0.1%。森林覆蓋率為31.84%。

全省活立木總蓄積量1.85億立方米,林分面積322.6萬公頃,林分蓄積量1.75億立方米,其中,幼齡林面積162.4萬公頃,蓄積2903萬立方米,分別佔林分面積、蓄積的50.34%和16.61%;中齡林面積105.5萬公頃,蓄積8067萬立方米,分別佔32.72%和46.15%;近熟林面積30.33萬公頃,蓄積量3710萬立方米,分別佔9.39%和21.23%;成過熟林面積24.33萬公頃,蓄積2797萬立方米,分別佔7.55%和16.01%。

遼寧處於環太平洋成礦北緣,地質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各類礦產110種,其中已獲得探明儲量的有66種(不含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放射性礦產、地下水和礦泉水),礦產地672處。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45種主要礦產中,遼寧省有36種620處礦產地。遼寧的菱鎂礦是世界上具有優勢的礦種,質地優良、埋藏淺,保有資源量礦石量25.6億噸,分別佔全國和世界的85.6%和25%左右,在全國具有優勢的礦產還有硼、鐵、金剛石、滑石、玉石、石油等6種。

保有資源量分別佔全國的56.4%(硼礦)、24.0%(鐵礦)、51.4%(金剛石)、20.1%(滑石)、7.9%(石油),其中,硼礦、鐵礦和金剛石居全國首位,滑石和玉石居全國第二位,石油居全國第四位。具有比較優勢的礦產主要有煤、煤層氣、天然氣、錳、鉬、金、銀、熔劑灰巖、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石英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石、珍珠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巖、沸石等16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