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在慢慢毀掉當代年輕人?

青年, 一個令人熱血液沸騰、豪情澎湃的詞語, 一提到就令人想到一段揮斥方遒、意氣風發的珍貴時光。青年時代的我們,身體靈活強健,輕輕鬆鬆就能跑下5公里,與兄弟打球打到大汗淋淋只覺得痛快,從來不用體力問題苦惱。情竇初開的矮牆,最幸福的事情便是能夠和心愛的人漫步在繁華的街道上,天馬行空的規劃著未來。這段時間是寬寬鬆鬆的,沒有太多擔子在你身上壓著讓你喘不過來氣,你可以盡情去嘗試一切的未知,讓你的人生充滿著無限可能。


這曾是我們所設想的青年時光,美好到無法形容。但是在這個發展過分迅速的時代,正擁有美好青春的我們是如何度過此時的美好時光的呢?


“這代年輕人被毀了!一點也不知道上進啊!”到街頭時詢問中年老人對現在年輕人的看法,得到的答案最常見。他們或是行色匆匆中面無表情的撂下這麼一句話,或是面色沉重搖頭嘆氣似乎已經預見了“不爭氣的年輕人”的悲慘結局。那麼當代年輕人為什麼會給人留下這種印象?又是什麼毀掉了我們的年輕一代?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是什麼在慢慢毀掉當代年輕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子的感受?


公交站等車,怕排隊等餐廳叫號90%的人都在低頭刷著手機,嘴角不時地浮現出蜜汁微笑;

在餐館裡吃飯感覺自己的耳膜都被抖音神曲輪番轟炸;從“大哥別殺我”到“你打不過我吧啦啦啦”;從放假了到帶你去旅行;

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無數人發出這樣的感慨:“抖音有毒,不知不覺我竟然刷了一整個天。”

有數據統計,抖音85%的用戶是在25歲以下,基本都是95後和00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時間花在刷短視頻上,通過手機窺見別人的生活和人生。然而放下手機,突然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是索然無味的。在這個時代摧毀年輕人真的很容易。


曾看到這樣一篇文章:



是什麼在慢慢毀掉當代年輕人?


現在的中國年輕人,習慣在於微信運動裡刷存在感,在網絡小說中找愛情,在遊戲裡成就“王者榮耀”;


微博上的娛樂八卦新聞,讓你沉浸在明星的緋聞瑣事之中無法自拔;


抖音短視頻15秒內就給你一個刺激,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個15秒鐘會刷到什麼;




這些利用流量、算法機制推薦的軟件,都在利用大數據慢慢掏空你的時間。



這些軟件,為什麼能如此讓人上癮?
因為你的每一次點擊、每一次滑動,都會有實時的反饋。這些及時的反饋刺激大腦多次產生多巴胺,並形成依賴,渴望下一個刺激到來,陷入死循環。這些能提供短期快感的軟件,就像不折不扣的精神鴉片。
你麻木地盯著手機屏幕,玩到忘情所以、看到眼睛發酸,卻不知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正在逐漸被腐蝕。到最後,除了大量的時間白白被浪費,你一無所得,留下的只會是滿滿的空虛。


是什麼在慢慢毀掉當代年輕人?


多少人嘴裡說過:“垃圾遊戲,毀我青春。“抖音有毒,浪費時間。”



然而,毀掉你的,不是抖音,不是遊戲,而是不夠自律的你自己。當你從脫軌的價值觀、虛擬的快感中抽離,重新審視自己,審視周圍。你會發現:真正能讓你獲得充實感和滿足感的,是那些需要長期投入的事物。


那麼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真的如此不堪嗎?


不是的!七十年代人們說武俠小說毀了年輕人,八十年代是錄像廳,九十年代是網吧遊戲廳,每個年代的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敵人,當事人沉迷無感,父母們如臨大敵唉聲嘆氣。如此看來,每個年輕人都是從不被看好走過。


但是走到街上你會發現,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的,規規矩矩排隊遵守秩序的,拿著垃圾找垃圾桶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誠然,他們身上有時代帶給他們的通病,但是他們是更有素質的一代人,他們是更勇敢表達自己的一代人,他們是更能接受新事物的一代人,他們是更包容的一代人。我們似乎永遠在感嘆一代人不如一代人,“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我們似乎都做過那個“最差”。


你的精力分配反應了你是什麼層次的人


如果你按照每個月的健身計劃認真執行,你會收穫更好的身材、更健康的身體;


如果你把刷微博、抖音、玩遊戲的時間用來閱讀,1年後你的談吐、寫作能力都會發生質的變化;


如果你能在下班後花點時間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3年後也能讓自己的睡後收入翻上一倍。


不要讓自己變成一個被浮躁的價值觀、短期的快感廢掉的年輕人。你現在每一天短暫的享樂,都在透支著未來。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