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飽受爭議的一首歌,不是因為歌不好聽,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華晨宇是華語流行樂壇為數不多的集唱功和創作能力於一身的實力歌手。俊俏的外表和隨和的性子使他受到很多女生的喜歡,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他對音樂的態度,他內心蘊藏的巨大爆發力、創造力和對自己音樂風格的堅持,這又使得他能夠得到業內專業人士以及路人的認可和讚賞。有人喜歡就有人討厭,他特立獨行的音樂風格除了為他帶來大眾的欣賞和驚歎外,也為他帶來了很多的爭議。小編不是華晨宇的粉絲,但也不討厭他。相反,對他的音樂態度和一些歌曲都是欣賞和喜愛的。最近無意間聽到華晨宇的一首歌,有意思的是人們對這首歌的評價兩極分化,褒貶不一,這應該是華晨宇最受爭議的一首歌。這首歌是華晨宇的一首改編歌,它叫《山海》。

華晨宇飽受爭議的一首歌,不是因為歌不好聽,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山海》這首歌的原唱者是“草東沒有派對”這個組合。這首歌所表達的是現實與理想的撕裂,草東的聲音低沉猶豫,透露些許苦澀之感,整首歌在草東的演唱下顯得很陰鬱和痛苦。他們唱出了那種對現實的無奈,對拋棄過去,拋棄理想以及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的痛苦。曾經那個追求理想的我因為現實的種種原因,給不起實現理想的條件,所以不得不拋棄理想,帶著沉痛和遺憾轉身向現實低頭。毫無疑問,原唱很棒,也打動了一批聽眾。小編個人也喜歡他們的版本。

華晨宇飽受爭議的一首歌,不是因為歌不好聽,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華晨宇第一次改編並演唱這首歌是在《歌手》這個節目中。那一期節目播出後,網絡上對華晨宇的褒貶不一,大家對華晨宇所改編的《山海》存在很大的爭議。喜歡的人覺得改編的很好,聽著舒服,表示聽懂了華晨宇所表達的東西。而批評的人則表示聽的很尷尬,根本聽不懂華晨宇唱的是什麼。並表示華晨宇根本就沒有表達出原有的意境,他與原唱者所表達的東西南轅北轍。

華晨宇飽受爭議的一首歌,不是因為歌不好聽,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爭議呢?真的是因為歌不好聽?恐怕不是。至少在小編看來,我更喜歡華晨宇的版本。雖然兩個版本都表達的是現實偏離理想的無奈和痛苦,但是草東的版本更加的內斂,沉悶,是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的痛不欲生,然後隨波逐流。而華晨宇賦予了這首歌另一種意境。面對現實的無奈,他雖然也後悔、痛苦,但是他選擇大聲地喊出來,將心中的不滿與痛苦都宣洩出來,然後帶著一絲希望繼續在現實的泥沼裡掙扎。整首歌層次分明,情緒層層推進,配合華晨宇清澈透亮的嗓音,讓聽者的心緒隨著節奏而變化,總之,華晨宇的版本感染力是非常強的。而且相比於原版的陰鬱、喪,華晨宇的版本更注重情緒的宣洩,聽了之後感覺心情舒暢,更容易讓人接受。因此,實際上喜歡這首歌的還是佔大多數,這也說明華晨宇改編的《山海》是成功的,至少不至於難聽。

華晨宇飽受爭議的一首歌,不是因為歌不好聽,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既然華晨宇改編的這首歌好聽且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歡,那麼為什麼還是有不少人將它貶得一無是處呢?原因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先入為主”。小編髮現,那些不喜歡華晨宇《山海》的人,他們總喜歡將這個版本與原版對比,認為華晨宇與原唱所表達的東西相去甚遠,甚至將原版本所表達的意境弄得支離破碎。

可是,為什麼唱的與原版一樣才叫好?如果是這樣,那不成了單純的模仿了嗎,那改編還有什麼意義?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首歌,由於個人經歷不一樣,對歌曲的解讀和詮釋也不一樣。華晨宇的成長環境與性格決定了他不可能復刻原版,不然他就不是華晨宇了。曾幾何時,小編也是非常鄙視翻唱,只要聽到翻唱的歌,在沒細聽之前,就已經開始不斷地搖頭。後來慢慢開始接受翻唱,竟然發現翻唱的東西也挺有意思的,別有一番風味。我非常後悔我以前的“先入為主”使我錯失了很多音樂上不同的風景。

華晨宇飽受爭議的一首歌,不是因為歌不好聽,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們很多人大多都有這樣的心理:當我們喜歡上一首歌時,我們記住了這首歌給我們的感覺,於是便只認原版,我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翻唱一定不如原唱,翻唱給不了原唱帶給我們的那種感覺。我們不接納新版是不想否定原來的自己,可原來的感覺,原來的自己就一定是最好的且是唯一的嗎?在面對新的選擇時,我們何不坦然接受,至少給它一個重新被公正地審視的機會。摒棄“先入為主”的自己,寬容對待和接受改編,接受不一樣的音樂風格,轉身面向音樂多元化的山海,這是我從華晨宇的《山海》裡體會到的更深層次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