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古玩行业:“捡漏”与“打眼”,卖错和买错的悲喜两重天

最近一部盗墓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正在热播,不用我说很多朋友也都知道堃哥要说啥了。没错,“鬼吹灯之龙岭迷窟”,据说评价不错,豆瓣评分8.3,潘粤明的胡八一和姜超的王胖子也成了还原度最高的两个角色。但堃哥不聊电视剧,咱不专业;但是咱们可以聊相关的行业,那就是古玩行。

特殊的古玩行业:“捡漏”与“打眼”,卖错和买错的悲喜两重天

盗墓小说里经常出现的潘家园

古玩行,顾名思义就是鉴别古玩、买卖古玩的行业。这行业太庞杂,所以今天的主题聚焦一点,就说说古玩行的特殊性。为什么说古玩行特殊呢?因为古玩行商品特殊,店铺特殊,买卖过程更特殊。

古玩行,商品很特殊

先说说这个行业的商品,也就是古玩本身。古玩又叫古董,乾隆之前叫“骨董”。“骨董”这一说法,目前已知的最早记载,是出现在唐开元年间张萱的《疑耀》卷五中:“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语类》中称之为“汩董”,属于音同意同字不同。而从乾隆年间开始,叫做“古玩”或“古董”。

特殊的古玩行业:“捡漏”与“打眼”,卖错和买错的悲喜两重天

明弘治年黄色釉瓷器凤纹碗

瓷器,古玩中的一大品类

古玩涵盖面很广,只要是年深日久的东西,不管是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玉器,还是字画、碑帖、家具、织物等等,都可以属于古玩。当然,这些东西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史性、观赏性,可供研究和收藏之用。

看到没?这就是古玩行的第一个特殊性,商品特殊。一般行业的商品都是新的,古玩行的产品却越老越好,越老而又品相完整越好,又老品相又好又稀缺最好,又老品相又好又稀缺再加上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那就最最好了。

特殊的古玩行业:“捡漏”与“打眼”,卖错和买错的悲喜两重天

古玩行,店铺很特殊

古玩行里的店铺一般分为上、中、下三个档次。上等的叫古玩店,或者古玩铺、古董店,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古玩店铺。

这种店铺从门面装饰到店堂摆设,必须古雅有致,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门楣上要挂着“某某斋”、“某某堂”、“某某阁”的牌匾,最好是名人所书。大门两侧必须有体现经营特色的对联,比如“一窥篆隶知秦汉,半向尘埃拾宝珍”,又比如“夏鼎商彝传流千古,秦砖汉瓦罗列一堂”。

进到古玩铺里面,你会发现在接待上非常讲究。礼貌迎客,谦逊和蔼,说话文雅,对答如流。而且,古玩店往往在厅堂里摆着桌椅,供人休息、喝茶、聊天。更讲究一些的,还会专门设有雅室,方便客人安安静静地看货。

特殊的古玩行业:“捡漏”与“打眼”,卖错和买错的悲喜两重天

雅致的古玩店

古玩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永远不会顾客盈门、人声鼎沸,相反很多时候显得有些冷清。当然,古玩行有句行话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也是古玩行很大的一个特殊性。

再简单说说古玩行里的中等和下等店铺。中等店铺叫挂货铺,没听过这个词的朋友们请自行搜索。一般来说,挂货铺里有古玩,但一般是半古玩、半旧货,是捡漏的好地方。下等店铺就是旧货店或旧货摊,店里自称有古玩,但也仅仅是可能会有古玩,而且是店主打眼混进去的。据说,在行业中人们是不承认旧货店和旧货摊的古玩行身份的。

特殊的古玩行业:“捡漏”与“打眼”,卖错和买错的悲喜两重天

特殊的古玩行业:“捡漏”与“打眼”,卖错和买错的悲喜两重天

古玩行,最特殊的在于买卖过程

开古玩铺,一是买进,二是卖出。这就要求开店的人具备古玩的鉴定知识,并通过长期实践,训练出眼力,不但能辨别真伪、优劣,推断出年代,还能判断出古玩的价值。所以古玩店往往都针对某个古玩方向,拥有这个方向的专业人才。因为这个行业里想包罗万象实在太难了。

古玩铺的东西肯定是有真有假,还有真假未定的货。这就涉及到古玩买卖过程中两个大家都听过的,象征着一悲一喜两重天的词汇概念——“捡漏”和“打眼”。卖家和买家鉴定古玩的眼力不一样,有人看真,有人看假。如果买家看真,卖家看假,而买家低价买走了真东西,这叫“捡漏”;相反,如果东西是假的,但买家认为就是真的,并且高价买走,这叫“打眼”。

特殊的古玩行业:“捡漏”与“打眼”,卖错和买错的悲喜两重天

马未都:传说中的捡漏高手

古玩行最大的特殊性就在这里。不管是捡漏还是打眼,都不能称之为骗人或受骗,买卖双方都认为是眼力问题,不能因此而起纠纷。

比如,卖家被人“捡漏”,也就是真东西、好东西当一般的东西,很便宜地出了手,绝对忌讳去找买家退回,或再报高价让对方补钱。买家买了“打眼”货,也就是假东西、坏东西或差东西,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也同样忌讳去古玩铺退货。

特殊的古玩行业:“捡漏”与“打眼”,卖错和买错的悲喜两重天

看到没,古玩行里卖家不保真不包退不包换,买家吃了亏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你说特殊不特殊?你们是如何看待的捡漏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