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貧窮的本質》

人為什麼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貧窮的本質》

2019年10月14日,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阿比吉特·班納吉、埃絲特·迪弗洛和邁克爾·克雷默三名經濟學家共同獲獎。

他們經過多年研究,在如何減輕全球貧困的研究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全球貧困問題,是全人類目前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之一。

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絲特·迪弗洛對貧困問題,以及窮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二人是夫妻,現在也被稱作“史上最強學術夫妻檔”。

這對夫妻合著了一本書,叫做《貧窮的本質》。通過這本書,我們得以對貧窮和窮人進一步瞭解。

人為什麼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貧窮的本質》

1

書的開篇,作者就告訴我們,貧窮問題的嚴重性

在2005年,全世界還有總計8.65億人口(佔全球總人口的13%),處於貧窮狀態。

貧窮狀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在當時,這些人每天只有99美分用於生活,相當於6塊人民幣。

作者出身於印度,他說,99美元在印度只能買到15根小香蕉,或是3磅(約2.7斤)劣質大米。也許,你可以靠這些食物果腹,但可惜你還必須負擔其它開支。

大家可能會想,那現在是2019年了,情況是不是改善了很多?

可惜,聯合國開發署發佈的2019年度《全球多維貧困指數》報告顯示,

全球仍有13億人處於“多維貧困狀態”

只不過,世界銀行在2015年把國際貧困線標準上調到了1.9美元,換算後差不多12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全球有10多億人,每天能用於消費的錢,僅夠我們中國大多數普通人,出門吃碗麵,或者喝杯飲料。

人為什麼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貧窮的本質》

2

這本書從頭到尾探討的問題,是:窮人為什麼貧窮?

書中有一個反覆出現的概念,叫做“貧窮陷阱”。

人為什麼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貧窮的本質》

這張圖,簡單地說,就是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窮人的人生路線,是從A1-A2-A3,最後回到起點。而富人是從B1-B2-B3,節節高升。

也就是說,窮人之所以貧窮,正是因為窮。

他們一直被貧困陷阱所束縛,從出生到長大,從成年到死亡,一生在貧困中掙扎。他們本身的窮,似乎成了一種原罪,加諸他們身上,讓他們一直窮下去。

貧窮導致了更加貧窮。多麼現實而殘酷的結論。

3

為什麼會這樣?

作者將貧窮陷阱詳細分拆成了很多類。

比如,在營養方面。

有大量證據表明,兒在童年時期營養不良,會嚴重影響其成年後的處世能力(賺錢能力)。

在肯尼亞有一個實驗表明,兒童時期持續得到抗蠕蟲藥片2年的孩子,長大後掙的錢比只得到1年抗蠕蟲藥片的孩子多20%。

原因是蠕蟲會造成貧血和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又會導致學習成績變差,成年後經濟地位就更低。

更無奈的是,營養不良的問題,在窮人家的小孩出生前就開始了。

在坦桑尼亞展開過一個實驗,結論顯示: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攝入了足夠量的碘(這是一項政府計劃),她們生下的孩子就能多上半年的學,而且學習成績會上升7.5%,這進而又會促進孩子一生的工作能力。畢竟當地的孩子只能上4-5年的學,多半年就能比同齡人獲益不少。

人為什麼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貧窮的本質》

又比如,在健康方面。

在南亞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每年有900萬兒童死於5歲以前,其中20%死於痢疾。

這些兒童,他們剛生下來可能很健康、很聰明,在某一方面可能很有天賦。如果他們能健康長大,很可能成為某一領域傑出的人才。但是可惜,他們在5歲之前就被貧窮剝奪了機會。

還有一些貧窮國家,整個國家都陷入健康陷阱。

比如科特迪瓦和贊比亞,全國50%以上的人口都被瘧疾影響。瘧疾在兒童中有很高的致死率,即便幸運地存活下來,身體和大腦發育也都會受影響。

研究表明,這些瘧疾肆虐的國家,人均收入只有無瘧疾國家的1/3。

無論是營養還是健康方面的問題,其實都有一些簡單的、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營養方面有抗蠕蟲藥、加碘鹽。抗痢疾只需要淨化水的消毒劑,以及含糖和鹽的口服液。瘧疾的預防,甚至只需要一頂蚊帳。

既然有對症下藥的辦法,那問題不就能輕鬆解決嗎?

很不幸,儘管富裕的國家和組織一直以來都在致力於推行這些簡單的辦法,但效果並不好。

攔在這些人面前的,是來自窮人自身的另一個陷阱。

4

這個陷阱,是窮人的固有認知、習慣、價值觀念,以及人人都具備的人性因素

這些,比物質上的東西更難改變。

窮人缺少營養,但他們自己並不覺得。

窮人需要健康,但他們自己並不覺得。

比起抗蠕蟲藥、加碘鹽、消毒劑、蚊帳,他們更願意存錢去買一臺電視機。

作者寫了一句殘酷的話:窮人的首要選擇顯然是,讓自己的生活少一點乏味

就算窮人們理解到了營養和健康的重要性,他們也不會為了幾十年後自己的子女能多賺一點錢而延遲滿足自己當下的慾望。

畢竟,幾十年的事情,太過遙遠,對每天都有各種壓力的窮人來說,這種遙遠的希望渺茫得就像天上若隱若現的星星

他們想要的是電視機,是收音機,是一杯加糖茶,亦或是一場儀式。

書中說到,大量記錄顯示,窮人會花很多錢來置辦婚禮、嫁妝、洗禮等,將高達14%的預算花在其中。

比如在南非,習俗規定要為去世的成年人舉辦隆重的葬禮,葬禮所需費用是死者一生的積蓄。如果死者沒有積蓄,那麼生者就要拿出大筆費用。這種高昂的葬禮花費,導致了本地人的貧窮。

因此,就算富裕國家或組織伸出援手,直接給窮人提供錢,他們也不會去做能跳出貧困陷阱的事情。

作者還引用了另一本書的原話:他們不會遷怒於自己的命運,而是通過降低標準來增強自己的忍耐力。而且,他們卻不一定因此而專注有用的必需品,也不一定會排斥無用的奢侈品。

這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複雜性,才是貧困問題為何難解的主要原因。

5

貧困問題,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反映現實世界複雜性的絕佳例子


人為什麼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貧窮的本質》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通常都是非常複雜的系統。研究複雜系統的一個難點,在於很難進行所有條件完全一致的重複實驗。不能重複實驗,就不能得出讓人信服的因果結論。

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學,還有社會科學,常常不被認可為科學。

阿比吉特·班納吉等三人獲得諾貝爾獎,也在於他們在經濟學實證過程中,嘗試了新的實驗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醫學中常採用的隨機對照實驗(RCTs)

依舊用蚊帳的案例進行說明。

蚊帳能夠顯著降低感染瘧疾的概率,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如何要窮人使用蚊帳呢?

這個問題比想象中更難。它有太多幹擾因素和變量

比如,如果要窮人全價購買,他們是否會放棄?如果免費贈送,或者低價賣,他們會不會使用,還是浪費掉,或是轉賣他人?如果以優惠價獲得,一旦以後不優惠了,他們還願意購買嗎?

我們不要以為這些問題都無關痛癢。這些問題,往小了說,是花了很多錢進行的援助不產生任何正面效果,甚至帶來負面危害。往大了說,對一個貧困國家進行援助是否有利於它的長期發展,無數經濟學家也爭論了很多年。

而作者們採用的新實驗方法,有望減少這些爭論。

6

事實是,作者在書中也給出了實驗的結論。

只不過,這是一個偏悲觀的結論:

窮人們只會對免費的蚊帳感興趣,一旦需要付錢,對蚊帳的需求就會接近零。

而且,就算免費發放,也只能讓睡在蚊帳中的人數從47%增加到52%,非常輕微的改善。

就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蚊帳問題,目前也依然難以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說到底,窮人們壓根就沒有天天想著逃出什麼“貧窮陷阱”,富裕階層期望給他們一個“梯子”,但他們甚至根本不想爬上去。

仔細想想,這個實驗結論也挺魔幻的

富裕階層天天挖空心思,甚至還用諾貝爾獎來鼓勵解決全球貧困問題,但被解決對象根本就不在乎。

很多在富裕階層看來理所應當的思維和行為,貧困階層不知要等到多少年後才能理解和接受。

再深入一想,會不會幾十年、百年以後的人也會這樣看待現在自詡已經脫貧的我們。

當全球貧困問題完全解決之後,人類的下一個目標又是什麼呢?是和平、幸福,還是別的什麼?

後人會不會也會想:那群天天追求富裕的人,怎麼就看不到梯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