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高9.2釐米,口徑7.5釐米,足徑7.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寬圓直口,壺身較低呈短圓身,曲把,管形流,平底凹足,帶平頂寶珠形蓋,紐側一氣孔。


壺腹部兩面開光,各畫不同的藍料山水圖畫。


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一面有墨書題“樹接南山近”,下描紅“山高”一印。


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另一面題“煙含北渚遙”,下有紅料描繪“水長”一印。


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隙地及蓋面彩繪四季花卉紋的錦地花紋飾。


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胎薄透光,質地細膩,山水畫工精美,釉彩富麗脫俗。壺底藍料書“雍正年制”二行四字仿宋體款字,外加雙方框。


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雍正御用茶壺,喜愛簡約大方造型,此類壺身較短,壺口略大的茶壺為雍正時期仿宜興壺形制而作。本件在道光十五年《琺琅、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內名為“雍正 磁胎畫琺琅青山水白地茶壺,壹件”。


“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句及意境,出自唐代李嶠的《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制》——


“別業臨青甸,鳴鑾降紫霄。


長筵鵷鷺集,仙管鳳凰調。


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


承恩鹹已醉,戀賞未還鑣。”


其時,唐中宗李顯領著大臣們到女兒長寧公主的東莊別墅去吃飯,李嶠寫了這樣一首詩以侍筵。


這首詩,先寫別墅的大致狀貌,大意為長寧公主的別墅地理位置絕佳,綠意盎然,如仙境一般。


然後用神仙彙集的場景,比喻百官前來賀宴的熱鬧場面,再次把皇帝及公主置於仙境的氛圍。


“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則是言明,此處別墅,既臨近終南山(南山),又接近渭河(北渚),因此氣象不凡。此種氣象,用樹與煙來形象帶出。


最後則說,這麼好的地方,承蒙皇帝與公主的盛情,能在這裡喝醉,真是不想走了。


這首詩是對皇家別墅的讚美吹捧之作,應景而生,但它也因此具有特指性,即描述了皇家別墅特有的莊嚴肅穆與威嚴奢華。


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這件瓷壺所追逐的意境,與大清雍正皇帝的園林之夢高度吻合,宛若定製。反過來說,雍正皇帝的審美與精緻,也恰恰是中國古文化精髓薰陶的結果。

清 雍正 琺琅彩錦地開光青山水把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