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為什麼有人敢在網上賣空氣 而且能賣出去

互聯網時代,只要你敢賣,就有人敢買。

這句話是筆者在互聯網還處於電子商務時代,聽一位大神說的。當時聽到這種言論。真的想從屏幕鑽過去把他給掐死!

為什麼你敢賣 就有人敢買?都不用考慮貨好不好,都不用考慮,有沒有人需要嗎?

我們想在網上做點什麼生意,首先考慮的一個東西叫做需求!這才是靠譜的思路!這是我當時的想法!

覺知:為什麼有人敢在網上賣空氣 而且能賣出去

思維有多個維度

我當時就在腦海裡反駁,你如果不考慮需求,那如果我在網上賣空氣,有人會買嗎?

結果不久就被打臉了,還真的有人在網上賣空氣,還真的有人會買。

緊接著我發現互聯網上很多新生的事物,。。我一個都看不懂,包括以前興起的直播呀,眾籌呀,等等等等。以我當時的思維,都無法解釋和理解。

這讓我重新重視起了大佬說過的這句話,互聯網時代,只要你敢賣,就有人敢買。

他能夠說出這一種話,他背後到底是如何來進行思考的呢?

這其實涉及到一個類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哲學問題,

這個背後其實是在討論是先有需求還是先有供給的這麼一個問題!

我後來發現所謂需求是一個假象,是一個偽命題。具體的需求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預測互聯網行業發展的走向,而大多數的人只能做一個跟隨者,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對於需求的認識不同。

舉個例子,比如短視頻的火爆。

在短視頻這種形式沒有被髮明出來之前,我們可以認為市場上是沒有這個需求的。

這些思維敏銳的人其實是看到了人們注意力的價值。我們需要開發一個東西來填補人們多餘的注意力。

實際上看短視頻這個需求,並不是本來就有的,而是被創造出來的。

所以很大程度上來講,,如果你的能量足夠大,那麼可以說是先有供給,再有需求的。

比如明星效應。

明星的能量是非常大的。明星只是自然的穿著他喜歡的服裝,就可以為市場創造出需求。

明星同款的火爆也是證明了這個理論方向的正確性。

覺知:為什麼有人敢在網上賣空氣 而且能賣出去

能量大 可以創造需求

反過來我們來說,自媒體。

多人都在糾結我做自媒體究竟需要做一些什麼內容,別人才喜歡呢。

這一種想法其實在境界上已經落了下層。

當然,如果你有足夠多的數據來作為支撐,比如我們現在大數據時代,藉助智能AI的強大運算能力,我們的確可以這個樣子來做。

但是作為個人我們是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種資源來支撐你做成這件事情的。

我們做自媒體,就不應該關注別人會喜歡什麼。而應該關注我自己能生產什麼。

也不需要去考慮別人會不會喜歡自己的內容。

就像現在興起的vlog。大家只是在記錄自己的生活。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只需要把內容放上去,自然會有人看。

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

就像十幾年前大家看電視,電視臺給我們看什麼我們就看什麼。

覺知:為什麼有人敢在網上賣空氣 而且能賣出去

我給你看什麼 你就看什麼

也不需要去糾結於播放量,或者是如何變現。粉絲量等等等。

我們只需要保持持久的輸出能力。不斷的更新內容,豐富我們的內容。最佳的變現手段會自然的浮現出來。

你要相信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都是需要在某些事情上消耗自己的注意力的。

所以說現在vlog的確是一個機會,而且門檻非常的低。但同時門檻又非常的高,主要在於你的思維能不能轉換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